酒道嬗變——酒的風俗4(3 / 3)

這種酒道禮儀,寓酒禮於敬獻、謙讓與讚譽之中,佳釀、美器、酒歌、盛情相互糅合,正像歌中所唱的:“酒歌多醉了山坡,賓主情深溢出酒窩。”

賓主飲醉之後,客人示意將返,主人用再勸酒方式以表留客之意:“好酒九十九,才喝了九壺,還有九十壺,客人請別走。”

客臨行,主以歌相別並敬最後一杯送客酒:“這杯酒來黃又黃,來得忙來去得忙,再敬貴客一杯酒,路上口渴得潤腸。”或贈一瓶禮酒並唱:“請你收下這瓶酒,把酒放到今秋後,五穀豐登禾滿倉,那是歡慶的時候,待到再次奉舉杯時,節令佳期再飲酒。”

我國許多地方都有喜飲酒、喜唱歌的習俗,因此產生了勸酒歌、定親歌、送親歌、接親歌、起房歌、老人歌等酒歌,這些酒歌,樸實大方,講禮好客,以多姿多彩的藝術形式,生動而有力地反映了人民的社會生活和特有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以及人民勤勞儉樸的高尚品德和美好的心靈。

[旁注]

射禮 漢民族傳統禮儀之一,共有四種:一是大射,是天子、諸侯祭祀前選擇參加祭祀人而舉行的射祀;二是賓射,是諸侯朝見天子或諸侯相會時舉行的射禮;三是燕射,是平時燕息之日舉行的射禮;四是鄉射,是地方官為薦賢舉士而舉行的射禮;射禮前後,常有燕飲,鄉射禮也常與鄉飲酒禮同時舉行。

《紅樓夢》 清代曹雪芹所著的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的偉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在我國古代民俗、社會製度、社會圖景、建築金石等各領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因此被譽為“中國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骰子 我國博戲中六博之一,被視作我國博具之祖,在春秋戰國末期已較為流行。後世常作為桌上遊戲的小道具,最常見的骰子是六麵正立方體,上麵分別有一到六個孔,其相對兩麵之數字和必為七。

擊鼓傳花 我國古代酒宴上的助興遊戲,屬於酒令的一種,又稱“擊鼓催花”,相傳唐明皇李隆基善擊鼓,一次他擊鼓一曲後,起初未發芽的柳枝吐出了綠色來,故名為“擊鼓催花”,後用作酒令,改作“擊鼓傳花”。

安撫使 我國古代官名,為由中央派遣處理地方事務的官員。隋代曾設安撫大使,為行軍主帥兼職。唐代前期派大臣巡視經過戰爭或受災地區,稱安撫使。宋初沿之,為諸路災傷及用兵的特遣專使。後漸成為各路負責軍務治安的長官,以知州、知府兼任。

牛角酒 我國苗族接待來客要敬獻醇香可口的牛角酒。苗家人都有外形美觀、雕刻花紋的水牛角,客人到寨門時,穿著華麗的苗家姑娘舉起牛角酒敬客,同時還有幾位姑娘在客人胸前掛兩三隻紫紅色彩蛋,表示吉祥如意。

[閱讀鏈接]

我國籌令的包容量很大,長短不拘。大型籌令動輒有八十籌,而且令中含令,令中行令。籌令因有這樣的特點,才能有包容像《易經》的六十四卦等具豐富內涵的文化現象。戲劇《西廂記》及《水滸傳》、《聊齋誌異》、《紅樓夢》等小說也屢屢取材。

酒籌莫如詩籌。詩籌就是行酒令用的籌子一種。規定行令者要背出某人某首詩,或指出籌上詩句的作者,或指出詩句的缺字,或照規定的韻即席成詩等等。能者勝,不能者罰,這種詩籌也用作賭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