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道嬗變——酒的風俗4(2 / 3)

還有文雅些的擊鼓傳花,是一種既熱鬧又緊張的罰酒方式。在酒宴上賓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擊鼓,擊鼓的地方與傳花的地方是分開的,以示公正。

開始擊鼓時,花束就開始依次傳遞,鼓聲一落,如果花束在某人手中,則該人就得罰酒。因此花束的傳遞很快,每個人都唯恐花束留在自己的手中。擊鼓的人也得有些技巧,有時緊,有時慢,造成一種捉摸不定的氣氛,更加劇了場上的緊張程度。

一旦鼓聲停止,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接花者,此時大家一哄而笑,緊張的氣氛一消而散。接花者隻好飲酒。

如果花束正好在兩人手中,則兩人可通過猜拳或其他方式決定負者。擊鼓傳花是一種老少皆宜的方式,但多用於女客。如《紅樓夢》中也曾生動描述過這一場景。

飲酒行令,不光要以酒助興,有下酒物,而且往往伴之以賦詩填詞、猜謎行拳之舉,它需要行酒令者敏捷機智,有文采和才華。因此,飲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傳統的表現,又是他們飲酒藝術與聰明才智的結晶。

我國人民在社交中很講究禮儀,誠懇相待,注重精神文明。佳節與喜慶,親友們互相走訪,主人必先捧酒招待賓客,客人也尊敬主人,顯得彬彬有禮。

有的地方,在吃飯時還要用酒歌來表達賓主之間的相互詢問與祝福。主人在歌中對賓客的來臨表示熱烈歡迎;客人也以歌相答,對主人的熱情款待表示衷心感謝。歌詞內容包含著團結互助,友好往來的精神,還帶有一種農家淳厚、簡樸、恬適的古風。

在我國民間,較常唱的歌如《酒歌》、《吃酒歌》、《敬酒歌》、《謝酒歌》、《問酒歌》、《祝賀》、《要筷子歌》、《敬老人歌》、《客人來要請坐》、《讚歌》、《問姓歌》等。

例如在宴席迎客時,主人首先唱《酒禮歌》:

貴客到我家,如鳳落荒坡,如龍遊淺水,實在簡慢多。

客人對主人家的熱情款待表示感謝,便用歌聲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唱道:

喝酒唱酒歌,你唱我來和:

祝願老年人,壽比南山坡;

祝福後生夥,下地勤做活;

祝福姑娘家,織布勤丟梭;

祝福主人家,年年豐收樂。

在喝酒過程中,也要不時地伴酒歌敬酒,明確地唱出敬酒為加深情誼:

這杯酒來清又清,美酒首先敬客人。世間貧富本是有,不講貧富講交情。

舉起杯來好朋友,喝幹這杯白米酒,別客氣呀別拘束,幹杯情誼多交流。

你左我右手,各端一杯酒,我倆手拉手,喝下這杯酒,今後日長久,永記此時候,情意勝濃酒。

用精致酒器盛酒宴賓和客讚主人酒器以謝盛情,是飲酒禮俗中的重要內容。早在宋代播州安撫使楊文以宋王朝賞賜的“鳳樽”、“金盞”飲宴為榮。

有些村寨殷實之家酒宴多使用美觀的酒具,賓客完好飲時讚唱:“馬頭酒壺亮鋥鋥,桂花米酒香噴噴”,或“酒壺像蝴蝶,順著酒杯遊”。“牛角盛酒敬客忙,牛角斟酒九兩半,請君喝幹別推讓。”

在這種熱烈隆重的盛宴場合受敬牛角酒的客人,不會立即接酒來飲,而是以謙遜的酒歌相答:“一隻牛角一尺長,斟滿美酒噴噴香,姑娘情義千鈞重,我是螞蟻怎敢當?”再敬而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