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瓊漿——劍南春酒(1 / 3)

蜀地瓊漿——劍南春酒

西蜀文化古城的綿竹,素有酒鄉之稱。綿竹劍南春酒就產於綿竹,因綿竹在唐代屬劍南道,故稱“劍南春”。劍南春酒有著悠久的釀酒曆史。天益老號酒坊遺址就位於綿竹市棋盤街傳統釀酒街坊區,以釀造“劍南春燒貢酒”而聞名天下。

劍南春酒曆史悠久,源遠流長,酒品上乘。劍南春酒無色透明,芳香濃鬱,醇厚回甜,清洌淨爽,餘味悠長,有獨特的曲酒之香,為我國傳統名酒之一,其品質一直是為國白酒前三甲。

綿竹玉妃泉的絕世佳釀

那是在我國東周初年,古蜀國的鱉靈因在蜀中治水有功,受到蜀中民眾擁戴,於公元前666年前後稱開明帝,建立開明王朝。開明王朝治蜀300餘年,蜀地經濟有較大發展,國勢日漸強大。

開明王朝時期,蜀西綿竹地方的一位農婦產下六胞胎,有5個男嬰和一個女嬰。產婦分娩以後,因體力衰竭而亡故,其夫無奈之下將最後一個女嬰棄於山溪之旁。

女嬰的父親走後不久,一頭到溪邊飲水的母鹿忽然母性大發,以乳汁將其哺活,並且百般嗬護,當作自己生的小鹿一般喂養。就這樣,處於絕境中的弱小生命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轉眼5年過去了,女嬰已經長成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有一天,女孩的5個哥哥偶然發現了在鹿群中的小女孩,但他們卻互不相識,就把這件事當作一件趣事告訴了他們的父親。

父親聽說後,連忙趕往山中察看,但見一個天真爛漫的赤身幼女和一群野鹿在山森中嬉戲,其玲瓏矯健的身姿宛若仙子下凡。再細看了一會兒,這位山民的心跟著震顫起來,因為這女孩左肩一個紅色胎記,竟然和他五年前所丟棄的女嬰左肩的胎記絲毫不差!於是,就將自己的親生骨肉抱回家中。

一轉眼又過了10年,這個女孩越來越美麗,其容貌和身段之美不僅令看見的人心醉神迷,據說隻要她到溪邊一站,連遊魚都驚羨得沉到水底;隻要她到山坡上唱歌,空中飛行的大雁連翅膀也扇不動了,竟從空中跌落下來。綿竹山出了個絕代美女的消息傳遍巴蜀大地。

古蜀國的第十二世開明王得知這個消息後,馬上帶著侍從趕到綿竹,親自接見這位山野村姑。當他目睹了這個美如天仙的女孩後,竟被她的美貌驚得目瞪口呆,久久說不出話來,立即下旨將她冊封為玉妃,當天便要接回成都。

玉妃舍不得離開生她養她的綿竹山村,於是,美麗善良的玉妃將冠上的400顆珍珠拋向天空。這些珍珠在空中散而複聚,在落地的一刹那化為一眼清泉,並湧出400條溪流,在山水間流淌。

有了甘甜清洌的泉水,人們從此不再幹渴,農田不再幹旱。為了感念玉妃的功德,人們就把這眼清泉稱為“玉妃泉”。在玉妃泉的滋養下,古蜀國成了天府之國。

正所謂“自古名泉必出佳釀”。在古蜀國時期,蜀地人們就已經釀製出了一種酒,被稱為“烤酒”。這種酒有水的外形,清澈透明,也有火的性格,燃燒激情。在長期的曆史發展過程中,烤酒鑄造了蜀地人心胸開闊、充滿激情的性格。

據  《綿竹縣誌》中記載:“惟西南城外一線泉脈可釀此酒”,並指出用這裏的泉水蒸烤成酒,清香甘洌,若用別處的水就根本釀不出這樣的酒來。

在古蜀國的西北方向,有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龍門山,與古蜀國遙相呼應。山頂終年積雪,底層冰體融化浸潤,曆經數十公裏的岩層過濾,淨化後從山澗泉眼中自然湧出,這就是當地人所說的“玉妃泉”。

玉妃泉屬於冰川水。冰川水是自然界中唯一的非循環水,它封存在原始冰川中,當山頂潔淨的冰雪經過層層滲透,到達數百萬年前的冰川時代地層時,每一滴水都曆經長期的天然滲透,純淨度是江河湖海的循環水所不能比擬的。

冰川水在滲透過程中,有效地吸收了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人飲用後可以改善微循環,促進新陳代謝。而古蜀國用冰川水釀造的烤酒,就是後來名揚四海的“劍南春”酒的前身。可以說,冰川水是“劍南春”區別於其他酒種的製勝法寶。

劍南春在蜀地的釀酒曆史有據可查。據考古發現,在四川廣漢三星堆古蜀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大量形態和容量各異的青銅及陶瓷酒具,說明當時古蜀國釀酒業已有相當的工藝和規模。而綿竹距三星堆僅幾十公裏之遙,並且同屬馬牧河水係。若以此推算,此地當有4000多年的釀酒曆史。

考古工作者還在綿竹金土村發現了戰國時期的銅壘和提梁壺等精美酒器,說明戰國時期綿竹釀酒業就有可能已經存在並且達到相當的水平。

在綿竹市棋盤街傳統釀酒街坊區,分布著魏晉至宋並沿至明清的“天益老號”釀酒作坊遺址,這是國內曆史最為久遠、保存最完整並仍在生產的傳統釀酒作坊。

“天益號”老酒坊發現的器物,均屬魏晉南北朝時期遺物,其中發現南齊紀年磚一件,磚長31厘米,寬19厘米,厚5.5厘米,色青灰,基本完整,中部有豎行銘文“永明五年”四字。同時還發現了青釉盤口壺一件,通體完好,則是東晉時期的酒具。

據史籍記載,  漢王朝宗室劉焉任益州刺史時,一度將州府遷至綿竹,使綿竹成為當時蜀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晉常璩《華陽國誌·蜀誌》稱:當初劉焉治理綿竹時,“畝收三十斛,有至五十斛”,“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這充分證明綿竹自古以來農業發達,經濟繁榮。綿竹的先民在富足安定的生活環境下,用智慧創造出了釀酒技藝和豐富的酒文化並且代代相傳。

考古發現和史籍記載都說明了劍南春酒文化源遠流長,發源於古蜀國並已延綿數千年。

綿竹山水雄奇,物產豐美,唐代時就被道家列為“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綿竹所在地域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7度,年平均降雨量1097.7毫米,平均相對濕度大,年平均日照長,常年溫差和晝夜溫差小,土壤種類豐富多彩。

這種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適宜種植釀造劍南春的主要原料糯米、稻米、玉米、小麥、高粱等農作物,而且非常適宜多種釀酒微生物的生長發育,並對新釀出的劍南春具有非常好的催成老熟作用。

隋唐五代時期,四川沒有遭到大規模的戰爭破壞,經濟發達,在全國占有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唐代時的成都當時有50萬人口,市場繁榮,酒肆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