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國——法 家3(1 / 2)

以法治國——法 家3

精通帝王術的李斯與法家

在我國戰國時期的楚國上蔡這個地方,一戶李姓人家家裏添了一個男孩,取名李斯,字通古。

李斯從小就是善於思考的人,有一天,他發現廁所中的老鼠,看到人來就驚慌失措地逃竄,使他忽然想到,米倉的老鼠看到他時,不但不逃,還有大搖大擺地享用粟米。

這件事使李斯頓悟到環境對個人命運的影響,意識到做“廁中鼠”或“倉中鼠”,完全看自己怎麼選擇!於是,李斯決定做自己命運的主宰。

為了達到飛黃騰達的目的,李斯到齊國求學,拜大學者荀子為師,向他學習如何治理國家的學問,即所謂的“帝王之術”。

學成之後,李斯辭別了老師,來到了當時最強的秦國首都鹹陽。在鹹陽,李斯很快就得到秦相呂不韋的器重,當上了秦國小官,有了接近秦王嬴政的機會。

有一次,李斯對秦王說:“凡是幹成事業的人,都必須要抓住時機,過去秦穆公時雖然很強,但未能完成統一大業,原因是時機還不成熟。自秦孝公以來,周天子徹底衰落下來,各諸侯國之間連年戰爭,秦國才乘機強大起來。現在秦國力量強大,大王賢德,消滅六國如同掃除灶上的灰塵那樣容易,現在是完成帝業,統一天下的最好時機,千萬不能錯過。”

當時,秦王正下決心準備統一六國,所以李斯這話甚得秦王歡喜。

於是,秦王便聽取李斯用離間各國君臣的計謀對付六國,並按照李斯提出“先滅韓,以恐他國”的吞並順序開始征伐韓國。李斯也因這個建議而得到了秦王的賞識,被提拔為長史。

韓國怕被秦國滅掉,派水工鄭國到秦國鼓動修建水渠,目的是想削弱秦國的人力和物力,牽製秦的東進。後來,鄭國修渠的目的暴露了。這時,東方各國也紛紛仿模韓國派間諜來到秦國做賓客。

秦國的群臣對外來的客卿議論很大,有大臣對秦王說:“各國來秦國的人,大都是為了他們自己國家的利益來秦國做破壞工作的,請大王下令驅逐一切來客。”

於是,秦王便下了逐客令,楚國人李斯也在被逐之列。這時,李斯給秦王寫了一封信,勸秦王不要逐客,他說:“我聽說群臣議論逐客,這是錯誤的。從前秦穆公求賢人,從西方的西戎請來由餘,從東方的楚國請來百裏奚,從宋國迎來蹇叔,任用從晉國來的丕豹、公孫支。秦穆公任用了這五個人,兼並了二十國,稱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鞅,實行新法,移風易俗,國家富強,打敗楚、魏,擴地千裏,秦國強大起來。秦惠王用張儀的計謀,拆散了六國的合縱抗秦,迫使各國服從秦國。秦昭王得到範雎,削弱貴戚力量,加強了王權,蠶食諸侯,秦成帝業。這四代王都是由於任用客卿,對秦國才做出了貢獻,如果這四位君王也下令逐客,隻會使國家沒有富利之實,秦國也沒有強大之名。”

秦王明辨是非,他果斷地采納了李斯的建議,立即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仍然受到重用,被封為廷尉,重新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後。李斯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於公元前221年,輔助秦王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建立了秦王朝。

秦建立後,秦王嬴政自稱始皇帝,李斯被任為丞相。當時,由於各國的文字很不統一,同一個字,就有好幾種寫法。李斯便向秦始皇建議 “書同文字”,於是,秦始皇便下令禁用各諸侯國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為統一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