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節說唱——鼓詞1(1 / 2)

擊節說唱——鼓詞1

鼓詞,一般指以鼓、板擊節說唱的曲藝形式,其名稱見於明代,清代以後,鼓詞演唱興盛。說與唱結合、敘事性與抒情性結合是鼓詞類曲種的共同特點,器樂伴奏在其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鼓詞有南北之分。北方鼓詞主要流行於河北、河南、山東、遼寧以及北京、天津等地。南方主要流行於江蘇和浙江等地。鼓詞類曲種種類較多,北方主要代表品種有陝北說書、京韻大鼓、東北大鼓、樂亭大鼓、河南墜子等,南方主要代表品種有溫州鼓詞、揚州鼓詞。

地方色彩濃鬱的溫州鼓詞

溫州鼓詞發源於溫州瑞安,因此又名瑞安鼓詞,俗稱唱詞、門頭敲,是流行於浙江溫州及其毗鄰地區的一個曲藝品種。

溫州鼓詞曆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是和唐代的變文一脈相承的。南宋時,鼓詞流行的趨勢就已經初見端倪,南宋詩人陸遊的《小舟遊近村舍舟步歸》詩中這樣寫道:

夕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

身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

詩作生動地描繪了江南農村演唱鼓詞的盛況。清代中期時,溫州鼓詞更為流行。當時的鼓詞藝人多為盲人,故又稱其為“瞽詞”或“盲詞”。

溫州鼓詞用溫州瑞安方言表演,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為什麼以瑞安方言音韻來演唱溫州鼓詞呢?這是因為較之其他縣區,瑞安鼓詞之風尤盛。

另外,瑞安城關方言噴口重,易辨別;聲調多變,富有音樂性。還有,瑞安城關方言音韻部少,這就使每韻部包含的字數多,善於表達內容及便於藝人記憶背誦。

因各地語音的不同,唱腔也各有特色,其唱法有南、北派之分。南派曲調比較細膩、柔和,主要流行於平陽、瑞安一帶。北派曲調比較粗獷、古樸。主要流行於於溫州、永嘉一帶。

溫州鼓詞的表演形式說唱相間,唱腔音樂為板腔體,基本曲調為吟調,節奏整齊,朗朗上口,板式變化豐富。唱韻十分講究押韻自然、音節和諧,保持了民間說唱音樂的特色。

溫州鼓詞長於抒情,善於敘事,曲句俚質,通俗易懂,並夾有豐富的市井詞彙和民間諺語,曲本形式有“折書兒”、“小說”、“部書”等三種。

其句法結構,基本上是七字句,有時也運用五字句及疊板等形式。文體一般由韻文、道白相間而成。

演出以一人單檔為主,演員自彈牛筋琴伴奏說唱。也有夫妻、兄妹、師徒等雙檔形式。雙檔,習慣上稱為唱“對詞”。

溫州鼓詞代言敘事相結合,行詞流暢。其文體韻散相間,詩文合璧。散文部分包括敘述語言和人物語言。敘述語言以第三人稱出現,有表白、評白之分。

表白用來敘述故事、刻畫人物、說明事件、描繪環境,同時,還對人物性格成長的某些特點、事件發展的某些環節、環境氣氛演變的某些方麵作適當的交代和說明。

評白,即表演者對故事、人物或某一事件發表評議,人物語言以第一人稱出現,有對白、獨白、咕白等。咕白,是人物抒發內心情思,類似戲劇中的旁白。

鼓詞的韻文包括唱句、含句和數板句三個部分。唱句的句法結構以四三式的七字或加冠七字句為基本句式,有時為加強氣氛,也運用五言、六言。除了首句起韻外,其餘奇句落仄聲,不求合轍,偶句落平聲,必須押韻。

韻分為先、冬、江、支、歌、漁、陽、更、貞、灰、真、山、寒、由、知、來十六部,隻論平仄,不分陰陽,其中“先”部和“來”部,“歌”部和“由”部有許多字韻母收音相同或相近,可以互借,其他不可借用。中間換韻,以道白後換韻為好,也可以在唱句中直接換韻。唱句用韻避免連用相同字或同音字。唱句有表唱、人物唱之分。

含句是詞中人物韻白,有台引、定場詩、出場白等。其聲韻要求和唱句同,句式不限於七言。念句可套用曲牌,不用曲牌的,可用戲劇韻轍。

數板句大都采用三、五字相同的句式,上句平仄不拘,下句押韻。用韻平仄均可,一般押仄聲韻。韻字要求同一聲調,或上、或下、或入,一韻到底。數板句除兩一韻的特殊用法外,中間不宜換韻。

大體上,可將溫州鼓詞分平詞、大詞兩類。演唱者以唱、說、表情動作敘事,並自操樂器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