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發展——六朝散文2(2 / 3)

嵇康的散文以論文為多,尤其以析理持論見長,且見解精辟,筆鋒犀利,揮灑自如。代表性的作品是《與山巨源絕交書》、《養生論》、《聲無哀樂論》、《明膽論》、《管蔡論》等。

這些文章都很有創造性,析理精微,文辭繁富,在論辯文的發展過程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與山巨源絕交書》,體現了嵇康散文長於辯論、思想新穎、析理綿密、筆鋒犀利的鮮明特點。

[旁注]

丞相 也稱宰相,是我國古代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統領百官輔佐皇帝治理國政,位高權重。丞相製度起源於戰國。秦代設左丞相、右丞相。漢朝承襲丞相製度。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廢除了丞相製度。

尺牘 古人書寫的工具,是一種用一定規格的木板經刻寫文字後製成的書籍形式。木牘的規格有幾種,最常見的是一平方尺、厚度為一寸,即“一尺一寸”,因此有“尺牘”之稱。後成為信件的代稱。

竹林七賢 魏正始年間,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7人,常在當時的山陽縣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稱為“竹林七賢”。竹林七賢擅長做文章,他們的作品多采用比興、象征、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校尉 我國曆史上重要的武官官職。校,軍事編製單位。尉,軍官。校尉為部隊長之意。戰國末已設置此官職。秦代時為中級軍官。漢朝時達到鼎盛時期,其地位僅次於各將軍。

士人 我國古代文人知識分子的統稱,士人學習知識,傳播文化,政治上尊王,學術上循道周旋於道與王之間。他們是國家政治的參與者,又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創造者、傳承者。

玄學 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的一種學說。玄學產生於魏晉。是魏晉時期的主要哲學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現的一種哲學、文化思潮,也可以說是道家之學以一種新的表現方式,因此又有新道家之稱。

[閱讀鏈接]

孔融少有英才,10歲的時候,孔融隨著父親來到當時的京城洛陽。當時,著名的士大夫李膺也住在京城,如果不是名士或他的親戚,守門的人一般是不給通報的。

孔融隻有10歲,想看看李膺是個什麼樣的人,就登門拜訪。他對守門人說:“我是李膺的親戚。”

守門人通報後,李膺接見了他。李膺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

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師資之尊,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

當時很多賓客都在場,對孔融的回答十分驚奇。中大夫陳韙卻不以為然地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立即反駁道:“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陳韙無話可說。

李膺大笑,說:“你這麼聰明將來肯定能成大器”。

聲情並茂的西晉抒情散文

西晉時期,社會相對安定,人民生活逐漸繁榮,出現了號稱“天下安業”的太康時代,文學思想活躍,出現了較多的作家和作品。這時期的作品主要為駢文、辭賦、散文。

潘嶽和陸機是西晉時期最有名氣的散文家,他們的作品感情充沛,筆到意隨,顯示出較高的藝術技巧,他們又善於作賦,他們的賦文也十分有名。

特別是陸機有“太康之英”的稱號,他的作品代表了太康文學的主要傾向,他所作的《文賦》十分有名,對後世文學創作和批評理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潘嶽,字安仁,河南滎陽中牟人,容貌美麗,而且有才情,很小的時候就以才氣聞名,人稱奇童,後來考中了秀才,曆任河陽令、懷縣令、著作郎、給事黃門侍郎等職。潘嶽性情浮躁,為人勢利,與很多得勢的品行不佳的人過往密切。

潘嶽很擅長作詩、做文章,特別擅長寫抒情文,他以寫悼亡詩、哀誄文著稱。其詩文哀怨淒傷,詞語煽情。他的《悼亡詩》最負盛名,文章以《哀永逝文》、《馬汧督誄》、《楊荊州誄》等為代表。

潘嶽所寫的誄文極多,主觀感情色彩很重,往往在文中插入與被誄者交往的回憶和正麵抒發對逝者的深情,顯示出抒情的深切化和生活化。他悼念馬汧督的《馬汧督誄》寫得悲傷而激憤,情辭激越,感人至深,為世人讚賞。

馬汧是西晉時督守汧縣的官員,立有大功,後卻被人嫉恨,遭誣陷入獄,蒙冤含恨而亡。潘嶽特為之作誄,稱頌其功德,更為其冤死寄以滿腔悲憤。

這篇誄由序文和正文兩部分組成。序文以散文形式敘寫事情的來由和過程,正文則用韻文稱揚其智勇忠義,為其立功陷獄深表痛惜。

潘嶽悼念亡妻的《哀永逝文》將作者的喪妻之痛經由鋪墊、蘊藉而推向高潮,最後則借莊子的達觀思想作排解,以不勝悲傷而求解脫,從中可見作者的哀痛至極。作者寫情細致纏綿,尤其是描寫和抒發為妻子送葬時的哀痛之情,真是纏綿深摯,淒婉欲絕。

文章還借助山川景物的黯然失色來襯托自己心境悲痛絕望。運用視覺的恍惚變幻寫心靈所承受的巨大痛苦,曲折低回,哀傷深切,感人至深,令人忍不住與之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