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匆匆(2 / 3)

南菲想起很久之前看過的一張轟動世界的照片——匍匐在地瘦弱得身子比頭部還小的蘇丹小女孩,被不遠處的禿鷹虎視眈眈……視覺的衝擊總能帶給人們強烈的情感激蕩,饑餓說上上萬遍,也隻是溫飽之人無法想象的“感同身受”而已!而那個拍下《饑餓的女孩》的攝影師——文斯·卡特,獲得普利策獎兩個月後在約翰內斯堡自殺。據說,獲獎後有人問他:“你當時在做什麼?為什麼沒有救這個小女孩?”或許,卡特自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不了良心的譴責。

藝術的微妙就在這裏,它沒有粉飾,給你最直接最鮮活的表象,溫暖抑或殘酷,都是你不得不直麵的現實。

她時常會想,90後這代人其實是最幸福的!沒有經曆戰爭、六十年代的饑荒、反思潮,唯一趕上的,隻是一場並不在她們理解範圍內的98抗洪,更重要的是,她們離這些兵荒馬亂的曆史並不遙遠,因為爺爺奶奶輩的人,就是從這些苦中走過來的,真實的故事總是打動人心,所以,她們能多少知道生活的不易,知道“居安思危”。而對於再後來的孩子,社會生活急速改善,那些離他們越發遙遠的過去,似乎隻變成影視劇中越來越“神”的穿幫鏡頭。優渥的物質環境,讓他們誤以為這世界上的每個人都生活得一樣,因此現在的一切都變成了理所當然,也就沒有人會自尋煩惱“憶苦”,因為,他們壓根就不知道真正的“苦”是什麼。

南菲從小到大的物質生活很好,但或許是因為攝影這個愛好,她總會升起些不符年紀的憂愁。媽媽總喜歡誇她的眼睛美,說她能捕捉到很多人注意不到的幸福,但她知道,這種不能用言語表達的感覺,是她發自內心的滿足。因為知道一切來之不易,並非理所當然,所以當下的每份擁有都是饋贈,因此滿足,因此幸福。

這世界每天都有災難發生,天災躲不了,人禍也不斷,南菲以前一度奇怪,怎麼會有戰爭、犯罪這些東西,後來被告知——存在即合理。她一遍一遍說服自己,有些事情,不要相信,有些困惑,終會解決,在解決之前,找到一個適合自處的位置,用自己的方法來應對。於是,她選擇了攝影,在其中認識思考,再發現有價值的東西,傳給這個世界,一點一分,是她的方式。

中國奧運代表團以女排12年後再次奪冠收尾,舉國歡騰!南菲心情激越,卻也不似最初的狂喜,她心裏記掛著那個小男孩,搜過很多次資料,卻再也沒有相關的後續報道。她不知道,那個孩子有沒有找到父母,有沒有在驚懼之後終於哭出來,甚至,他還會不會再經曆同樣的橫禍,會不會重新幸免……

轉過許多擔憂之後,仍不得解,日子一如既往向前,大四還有一個星期就要開學了。一個最迫切的問題擺在眼前——米然如期出國。

時間過得真快!小時候計算時間,眼睛偷瞄黑板上方的掛鍾,秒針每一步都走得艱難,像蝸牛卡住了齒輪;中學計算時間,看著黑板左上角中高考的倒計時天數,以眨眼的速度減少;大學才發現,時間原來是按周算的,一學期十八周,還沒開始就隻剩三周,要複習考試了……而在南菲的認知裏,還有一個更可怕的計時單位——奧運。

細一想,她和米然在一起的時間竟然已有三年,正好是兩屆奧運的間隔時間。這期間,柳晶談了兩場短暫的戀愛,以看破紅塵的心態專心撲向她商業女精英的目標;黃小青保持著規律的地鐵戀愛生活;羅一一在偵探小說的路上一去不返,甚至著手寫了兩篇萬字小文,南菲看過一部分後嚇得再也不敢繼續……

當出國這個話題變為現實,剛剛散去的奧運熱度帶著餘溫撞擊南菲眼眶,她忽然想起一個事實:一屆奧運四年,今年已經是她經曆的第四屆奧運了,和外公搬著小板凳坐在電視機前的畫麵,一眨眼,竟然過去十二年!很快,研究生三年,期間兩年米然出國,就是半個奧運,等他回來,再過半個奧運,東京冬季奧運就該開幕了!

她想起去年春節,蘇阿姨和米然被邀請和他們一起吃年夜飯,一屋子最熱鬧的組合,是她永生不會忘記的記憶。

飯後,蘇阿姨陪她在房間裏聊天,提起米然可能出國的事,試探著問過:“你想不想和他一起出去?”

南菲當時的回答是拒絕,這個問題她已經思考過很多遍,明確說出,心裏越發堅定。

蘇阿姨大概能體會她的心情,安慰道:“在家裏也好,爸爸媽媽都在身邊好照料。再說,米然也就出去兩年,很快的。”斟酌了下,試探問道:“菲菲,你跟阿姨說實話,一開始知道這件事的時候,有沒有生氣?”

“……”

“阿姨知道,米然這孩子,什麼事情都分得清清楚楚,也因此,很多事情都沒有找到正確的處理方法,問題是,他自己還不知道。以他的性子,肯定沒有和你商量過這件事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