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像兄弟一樣相依為命(1 / 1)

明代的常熟縣城東,一套房子裏住著兩家人,對別人稱他們是兄弟,但是,他們既不是一個地方的人,也不同一個姓,怎麼成了兄弟的呢?

說來話長。天啟丁卯年,劉振時從江陰來到常熟縣謀生,在城東租賃了一間小屋子住下來,做些小買賣,生活很艱難。這幾天下暴雨,他沒出門,躲在家裏避雨,聽到門口的屋簷下有人唉聲歎氣,還有雨滴打在雨傘上發出劈劈噗噗的聲音。

他想,一定是路過的人遇到了難處,於是輕輕把門拉開。果然,一個青年男子抱著一個大包袱,擔心被雨淋濕了,身子朝裏背朝外,雨傘打開扛在肩頭,下麵的褲腳全部淋濕了。看見門開了,就往外麵閃,抱歉地說:“不好意思,堵住你家門了。”

劉震時見他謙和儒雅,請他進門來避雨,還給他泡了一杯茶。說自己姓劉,在這裏做小買賣。青年人正饑寒交迫,喝了茶暖了身子,自報家門說來自遙遠的徽州,新安人,名字叫金景寅,是到這裏來賣茶葉的,生怕茶葉潮濕了不好賣,所以非常感謝收留他進來避雨。然後,送主人一包茶葉作為答謝。

劉震時當即泡了,說他的茶味道特別好,來得真遠,一定沒吃飯,燒了一鍋飯留他一起吃。一邊問他何去何從。金景寅說,初到這個地方,人生地不熟的,隻有先賣掉兩包茶葉,有錢吃飯住店,再想以後的事情。

見他穩重斯文,劉震時叫他不要走了,說自己也是外鄉來的,幹脆兩人住一起吧!省下了住宿費,兩人也都有個伴。金景寅說:“感情好,幹脆我們倆一起做茶葉生意,我回家鄉去運茶葉來,兩人一起賣。”

劉震時大喜過望,做生意當中,才發現彼此都是講誠信之人,於是結拜了兄弟。他們茶葉的利潤從來隻收十分之一,茶葉好,利潤低,生意好做,在常熟很快打開市場。

別人都是親兄弟也明算賬,但他們兩個異性兄弟從來不分彼此,吃的一鍋飯,點的一燈油,衣服換著穿,家具通用,一個鍋裏炒菜,一張桌子上麵吃飯,親密無間。

生意大了,利潤賺多了,有錢了,他們也不分賬目,在常熟東門找了一所大宅子,金景寅擔心父親無依無靠,劉振時就說,把他接過來我們一起住。金父來了之後,他也隨著金景寅喊父親,每天請安,還是在一張桌子上吃飯。

金景寅回鄉去充實貨源,金父在常熟生病,劉震時像照顧自己老人一樣,衣不解帶地伺候,還是沒留住老人的性命,去世後,劉震時親手為他殮裝送葬。金景寅回來不知道怎麼感激他才好。劉震時卻說:“我們弟兄兩個不分你我,你的父親就是我的父親啊。”

後來,他們買了大宅子,還是住在一起,直到兩人娶妻生子,才各人住各人的房間,但像是兄弟一般,還是一個大門進出。漸漸的,劉震時眼睛患病了,妻子又死於難產。金景寅為他四處尋醫問藥,拜佛祈禱,自己就成為他的眼睛,處處照顧著他。

兩人一直相處了二十年,從來沒紅過臉,吵過架。到了丁亥年的時候,兩人年紀大了,行動更不方便,都需要兒女照顧了。下人勸他們不要住在一起,免得將來看誰先走一步,活著的人難受,都勸他們分開住。可是兩個人都不願意離開,好說歹說,後人就讓他們對門而居,一直到他們生命結束,因此被人們稱為城東二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