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停做生意煮稀飯(1 / 1)

吳榮讓發財了,百萬身家卻依然粗布衣服、粗茶淡飯,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賑災救難做慈善,卻十分舍得。

一次他到一個地方談生意,剛剛下船,一群難民就擁上來,男女老少盡顯菜色,幾乎把他路都堵了。他吩咐隨從拿一吊錢來,一個人分幾文。半天才走到商鋪裏,老板對他十分客氣,卻千方百計地壓低價格,一貫豪爽的人,怎麼如今如此小氣了呢!

從掌櫃到夥計全都搖頭,說現在生意沒法做了,今年大災,遍地白骨,百姓飯都吃不飽,哪裏有錢喝茶?你到外麵看看,多多少商家關門了?

吳榮讓沿街走去,出門一看,果然如此。他回來對老板拱拱手:“來日方長,生意以後再議。能否幫我在這裏租幾間房子?”

商鋪老板很奇怪,既然說生意以後再議,為何要留下來?他說要賑災救民。

你一個外來人,到我們這地方賑災,顯示自己有錢是嗎?老板不以為然,讓手下人給他幾間草屋,讓他折騰去吧!

吳榮讓還真不走了,他派人回去找來醫生給災民看病;叫家丁去運來大米;叫手下人給災民熬粥……

在死亡線上掙紮的災民們奔走相告:“一個大善人來給我們看病放施粥了,聽說還是外地來的。”饑民們感激不已,連連稱讚盡心賑災的徽商是“吳大善人”。

一天兩天,十天半月,他居然真的不走了。原先那老板坐不住了,跑去問他:“吳老板,看你穿得普普通通,看你吃得馬馬虎虎,生意中你和我們斤斤計較,怎麼這個時候大方起來了?”

吳榮讓說:“好鋼要用的刀刃上,錢財要用在救命上,聚財求富,是我們謀生的手段;治病救人,是我們的良心。如果良心都沒有了,那活著的還是人嗎?集善成德,富而好施是我們徽商的本能,也願天下的商人堅持儒家的仁義之道。”

那老板聽了麵紅耳赤,其餘商戶們也坐不住了。他們靠著本地百姓發了財,卻對災民熟視無睹,有的趁機囤貨居奇,昧著良心發國難財。相反,一個外地來的商人卻不分彼此,義不容辭地擔負起救災工作,我們本地商人是幹啥的?於是,那個老板首先帶頭,許多商人也加入到吳榮讓的善舉中,堅持了三個月,直到百姓把災難挺過去。

吳榮讓雖然遷居他鄉,但是不忘桑梓。家鄉幾次遭遇水旱災害,他都慷慨出手相救,前後累計捐贈數千兩白銀。有一次遭遇大災難,他一次性就捐銀二千兩。還購置學田,為宗族捐贈銀兩建學宮,資助貧困子弟讀書求功名。僅他帶出徽州到外麵發展的貧困子弟就有一百多。鄉民隻要有困難的,他都伸出援助之手,借貸之後無力償還的,他還焚燒了借條,告訴對方不用還了。

嘉靖年間發生大災荒,吳榮捐贈了大量的糧食。朝廷戶部奉恩例對賑災的義民賜以冠帶獎賞。吳榮卻說:“善行義舉,不是為了賞賜。”於是青史留名,百姓讚揚他一生行善,周人之急,賑人之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