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下震上)大壯①:利貞。
初九:壯於趾②。征,凶。有孚。
九二:貞吉。
九三:小人用壯(3),君子用罔(4)。貞厲。羝羊觸藩(5),羸其角(6)。
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7),壯於大輿之輹(8)。
六五:喪羊於易(9)。無悔。
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10)。無攸利,艱則吉。
【注釋】
①大壯是本卦的標題。壯的意思是強健,傷。全卦的內容主要與畜牧有關。標題的“壯”字是卦中多見詞。②壯:用作“戕”,意思是傷。③壯:強壯,力大。④罔:古“網”字,用來捕獸的工具。⑤羝(dT)羊:公羊。藩;籬笆。(6)羸(lei):用作“累”,意思是用繩子捆住。(7)決:破。(8)輹:用作“輻”,這裏指車輪。(9)易:用作“場”,指放牧的牧場。(10)遂:進。①大壯是本卦的標題。壯的意思是強健,傷。全卦的內容主要與畜牧有關。標題的“壯”字是卦中多見詞。②壯:用作“戕”,意思是傷。③壯:強壯,力大。④罔:古“網”字,用來捕獸的工具。⑤羝(dT)羊:公羊。藩;籬笆。(6)羸(lei):用作“累”,意思是用繩子捆住。(7)決:破。(8)輹:用作“輻”,這裏指車輪。(9)易:用作“場”,指放牧的牧場。(10)遂:進。
【譯文】
大壯卦:吉利的占問。
初九:腳趾受了傷。出行,凶險。有所收獲。
九二:占得吉兆。
九三:奴隸狩獵憑力大,貴族狩獵用獵網。占得險兆。公羊用頭角撞籬笆,卻被籬笆卡住了。
九四:占得吉兆,沒有悔恨。公羊撞破籬笆,擺脫了羈絆,又撞在大車輪子上受了傷。
六五:羊在牧場上逃掉了。沒有悔恨。
上六:公羊用頭角撞籬笆,角被卡住,退不了,進不了。沒有什麼好處,占問旱情則得吉兆。
【讀解】
《周易》一再講到狩獵馴養的情景,可見這在當時的社會經濟中仍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倘若這是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的話,那就表明周代尚處在由狩獵社會向農業社會過渡的階段。狩獵所獲,或用作食物,或用來馴養(吃不完時養起來供以後食用)。這兩種情況,《周易》都說到了。另一方麵,從所記農業生產的情形看,顯然還比較原始,而且經常發生搶奪糧食的暴力事件。這說明農業生產還未成為人們生活的主要來源,還得靠狩獵和畜牧作為重要的補充。
周人的發祥地在今天的陝西一帶。今昔對比,滄海桑田的巨變給人的感慨不知是憂是喜。今日的陝西,恐怕找不到一個地方可以狩獵,找不到一處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找不到一處可以開墾的處女地……今日的陝西,給人最突出的印象是黃土地、渾濁的黃河、信天遊、窯洞和古銅色的黃皮膚。俱往矣,昔日肥沃繁茂的草原,今朝已變為現代化的鋼筋水泥叢林和網絡。
晉(卦三十五)--敲響進攻敵人的戰鼓
【原文】
(坤下離上)晉①:康侯用錫馬蕃庶②,晝日三接③。
初六:晉如摧如④,貞吉。罔孚裕⑤,無咎。
六二:晉如愁如(6),貞吉。受茲介福(7),於其王母(8)。
六三:眾允(9),悔亡。
九四:晉如鼫鼠(10),貞厲。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11)。往,吉。無不利。
上九:晉其角(12),維用伐邑(13)。厲,吉,無咎,貞吝。
【注釋】
①晉是本卦的標題。晉的意思是前進,指作戰中的進攻。全卦的內容主要講戰爭。“晉”字既與內容有關,又是卦中多見詞,所以用作標題。②康侯:指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封。錫:用作“賜”,意思是賜予。蕃庶:繁育,繁殖。③晝日:終日,一整天。三接:指多次交配。④摧:摧毀,打垮。⑤罔:無。孚:抓,搶奪。裕:這裏指財物。(6)愁:用作“遒”,意思是迫使投降。(7)茲:此。介:大。(8)王母:祖母。(9)允:用作“鄆”,意思是進,這裏指進攻。(10)鼫(shi)鼠:這裏用來形容膽小如鼠。(11)失得:失敗,失利。恤:擔憂,氣餒。(12)其:則。角:較量。(13)維:考慮。①晉是本卦的標題。晉的意思是前進,指作戰中的進攻。全卦的內容主要講戰爭。“晉”字既與內容有關,又是卦中多見詞,所以用作標題。②康侯:指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封。錫:用作“賜”,意思是賜予。蕃庶:繁育,繁殖。③晝日:終日,一整天。三接:指多次交配。④摧:摧毀,打垮。⑤罔:無。孚:抓,搶奪。裕:這裏指財物。(6)愁:用作“遒”,意思是迫使投降。(7)茲:此。介:大。(8)王母:祖母。(9)允:用作“鄆”,意思是進,這裏指進攻。(10)鼫(shi)鼠:這裏用來形容膽小如鼠。(11)失得:失敗,失利。恤:擔憂,氣餒。(12)其:則。角:較量。(13)維:考慮。
【譯文】
晉卦:康侯用周成王賜予他的良種馬來繁殖馬匹,一天配種多次。
初六:進攻打垮敵人、占得吉兆。沒有搶奪財物,沒有災禍。
六二:進攻迫降敵人,占得吉兆。獲得這樣的福祐,是受了祖母的庇護。
六三:萬眾進攻,沒有悔恨。
九四:進攻時膽小如鼠,占得凶兆。
六五:沒有悔恨,即使戰敗也不氣餒。前進,吉利。沒有什麼不利。
上九:進攻敵人必須較量力量,可以考慮攻打敵方城邑。凶險,吉利,沒有災禍,占得險兆。
【讀解】
一而再,再而三地寫戰爭,除了證明這一“王者之事”的重要外,也說明遠古戰爭的頻繁,幾乎就像家常便飯,隻要,心血來潮,就可以大動幹戈,不顧百姓奴隸的死活,不管對生產生活造成的劫難。
戰爭的動因和目的,在那時不外乎攻城掠地,搶劫財物,抓獲俘虜作奴隸和獻祭的犧牲品,或者是鎮壓統治集團內部的異己勢力。這種帶有原始暴力色彩的戰爭,很難說有什麼正義和非正義之分,全是“肉食者謀之”的事情,給平民百姓帶來的結果除了災難之外,沒有任何好處。
可是,後來的所謂“史家”總要為某某君王討伐某人的戰爭找出種種讚美的理由,竭力誇大某些並非真實的因素。“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幾乎成了中國傳統史家的心理定勢。這個邏輯的實質,便是對強權、暴力和專製的頂禮膜拜,為戰爭販子帶上勝利的花冠。
今天來思考戰爭,應當完完全全跳出這種巢臼,站在平民百姓的立場上,從社會經濟穩定繁榮的全方位角度來提出問題,才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明夷(卦三十六)—艱難之時思歸隱
【原文】
(離下坤上)明夷(1),利艱貞。
初九:“明夷於飛(2),垂其翼。君子於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3)。
六二:明夷(4),夷於左股(5),用拯馬壯(6)。吉。
九三:明夷於南狩(7),得其大首(8)。不可疾貞(9)。
六四:入於左腹(10),獲得夷之心(11),於出門庭。
六五:箕子之明夷(12),利貞。
上六:不明,晦。初登於天,後入於地。
【注釋】
(1)明夷是本卦的標題。明夷在卦中有三種意思:一指鳴,即叫著的鵜鶘;二指鳴響的弓;三指太陽落下。全卦內容講出行狩獵和隱退守潔,用多見詞作標題。(2)明夷於飛:這裏引用一首民歌作占,叫做謠占,在這裏用來說明行旅之難。明夷:用作‘鳴夷’,意思是叫著的鵜鶘。鵜鶘是一種水鳥,俗稱淘河。(3)言:指責,責難。(4)明:這裏指太陽。夷:來。明夷就是太陽下山。(5)夷:用作“痍”,意思是受傷。(6)用:因為。拯:得救。用拯馬壯:意思是說因為壯善跑而得救。(7)明夷:這裏指鳴弓,意思是說拉弓發射。南狩:南方的獵區。(8)大首:大頭,指大頭的猛獸。(9)可:利。(10)腹:,古代半地下式房屋的複室。左腹就是左室,這裏指隱居之處。(11)明夷:太陽隱去,這裏的意思是說隱退。(12)箕子:殷紂王的哥哥。明夷:這裏指隱退。
【譯文】
明夷卦:有利於占問艱難的事。
初九:”鵜鶘在飛行,垂斂著羽翼。君子在旅途,多日無食糧。”前去的地方,受到主人責難。
六二:太陽下山的時候,左腿受了傷,因馬壯得救。吉利。
九三:在南邊的獵區拉弓射箭,獵獲了大猛獸。不利於占問疾病。
六四:進入隱居之處,產生了歸隱的念頭,一出門就想返回。
六五:殷紂王的哥哥箕子到東方鄰國去避難,吉利的占問。
上六:太陽下山,天黑了。太陽初升是天明,後來下山是天黑。
【讀解】
借日出日落、天明天黑,來表達君子出行時的內心體驗,尤其突出了出行途中的艱難境遇:饑腸轆轆,房東的刁難,身體的傷病,油然而生歸隱之心。當然,也有順利之時:狩獵時所獲甚豐。但全卦的語調卻在突出行旅的艱難和歸隱之思。
在這種行路難的傾訴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一種疲憊感無奈感。人生路漫漫,日出複又入,何時有盡頭,何處是歸宿?這種感慨之中,顯然包含有對人生意義的形而上的追求和悲觀的色彩,包含有對個人存在價值的內存關注。 人生固然是一場戰鬥,為了功名利祿、家國妻兒;但得到之後又怎樣,自己的位置在哪裏,為什麼總得去獲取,為什麼不停下來撫慰創傷、靜心思慮?太陽再輝煌也有消失的時候,事業再輝煌同樣有難以為繼的時候,人生再順暢照樣免不了災禍。這一切真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不可能不去想,卻又永遠不出答案。
是嗬,不如歸去,隱沒到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不看不想無欲無求無牽無掛,豈不是大好大了的境界!古往今來,有幾人真正識透了個中妙諦?
歸隱,大概也該算是人生“永恒主題”之一吧。
家人(卦三十七)--幸福的和不幸的家庭
【原文】
(離下哭上)家人①:利女貞。
初九:閑有家②,悔亡。
六二:無攸遂③,在中饋(4)。貞吉。
九三:家人嗃嗃(5)。悔,厲,吉。婦子嘻嘻(6),終吝。
六四,富家(7),大吉。
九五:王假有家(8),勿恤。吉。
上九:有孚威如③,終吉。
【注釋】
①家人是本卦的標題。家人的意思就是家庭。全卦專門講家庭中的事,標題與內容有關。②閑:防範。有:於。③遂:用作“墜”,意思是失誤。(4)中饋:家庭中的飲食之事。⑤嗃嗃(he):用作“嗷嗷”意思是眾口愁歎。(6)嘻嘻:笑聲。(7)富:用作“福”,意思是幸福。(8)假:用作“格”,意思是到達。有:於。家:這裏指祭把祖先的家廟。(9)罕:俘虜。威如:發怒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