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的政治觀
觀察
作者:詹得雄
美國學者認為“李光耀本能地反對所謂的‘政治正確性’”,也就是敢於講一些在西方話語霸權下很犯忌的大實話,這些話會讓西方一些人“感到震驚甚至不安,但往往具有啟發意義”。
去年美國兩位學者采訪了年近九十的李光耀,然後從他過去卷帙浩繁的講演和著作中輯錄了許多言論,編成了一本書《李光耀對中國、美國和世界的真知灼見》,出版後引起了很大反響。
兩位美國學者說,他們的目的“不是回顧過去,而是啟迪未來”。他們認為“李光耀本能地反對所謂的‘政治正確性’”,也就是敢於講一些在西方話語霸權下很犯忌的大實話,這些話會讓西方一些人“感到震驚甚至不安,但往往具有啟發意義”。
進入21世紀,大家深感世界正在發生深刻而複雜的變化,風起雲湧,容易心浮氣躁,如果能靜下心來聽一聽、想一想被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譽為“令我萬分欽佩的李光耀”的一些言論,一定會大有裨益。
隻要適合的民主
沒有人會懷疑李光耀是親西方的,但西方不斷有人指責他是“威權主義者”,甚至“獨裁”。在如何對待西方民主的問題上,他最鮮明地表現出了堅持獨立思考、敢於走自己的路的大無畏個性。他的基本觀點是:我們要民主,但我們要適合新加坡、對新加坡有利的民豐.
為此,他對一些學者顯得有些“大不敬”。他說:“我已經學會了忽視專家和類似專家的人提出的批評與建議,尤其是社會科學、政治科學的學者。他們的理論講的都是社會應該如何發展才能最接近他們的理想狀態,尤其是應該減少貧困、增加福利。我一向努力做正確的事,但不一定是政治上正確的事。”
李光耀一點也不反對西方在自己的國內實行他們的民主,而且對英國的治理方式心存好感,但他也看出西方民主的弊病,並且善意地予以提醒。他對金錢和媒體在選舉中的作用十分反感,而福利問題則是近幾年他最替西方擔心的問題之一。
他說:“當你實行大眾民主時,要贏得選票,你就不得不給選民提供更多的好處。而且,如果你想在下一屆選舉中打敗對手,承諾給的好處比以前要更多。因此,這就類似於拍賣過程中的不斷加價,而這樣做的代價、債務卻留給下一代人,讓他們承擔。如果總統給他的人民開出的是一劑苦藥,那麼他就不會再次當選了。”
他不同意說美國之所以強大是因為美國民主,為此,他在2009年講了這麼一段話:“美國人相信他們的理念具有普世價值,比如個體至上理論,無拘無束的言論自由。其實並非如此,過去不是。現在也不是。實際上,美國社會之所以能這麼長的時間內維持繁榮,並不是這些理念和原則的功勞,而是因為某種地緣政治意義上的運氣、充足的資源、大批移民注入的能量、來自歐洲的充裕的資本和技術,以及兩個大洋使美國免受世界衝突的影響。”
他勸西方不要太高傲,告誡說:“任何一個政權、任何一個宗教、任何一種思想都無法征服世界,或者按照自己的設想重塑世界。”
要實行好的民主,決不是隻要有一部好的憲法便大功告成了。他說:“英國和法國曾經為殖民地製定過80多部憲法,這些憲法、製度、權力製約與平衡都沒有什麼問題,但這些社會沒有出現有能力運作這些製度的優秀領導人,而且這些社會的成員也不尊重這些製度……結果爆發了騷亂、政變或革命,他們的國家失敗了,政體也崩潰了。”
他堅定地認為:“法治原則會講人身保護令、自由權、結社權、言論權、集會權和和平示威權,但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這些權利都受到一定的限製,因為如果盲目行使這些權利,有可能毀掉一個有組織的社會。一套法律體係麵臨的嚴格檢驗不在於其理念多麼偉大、多麼高尚,而在於它實際上能否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國家之間的關係有秩序、有正義。”
他回憶當年見到戈爾巴喬夫時的情景:“發現他被周圍的事情弄得昏了頭,他一頭紮進了遊泳池的深水區,卻沒有學會遊泳。”
人人平等並不現實
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開頭就說:“我們認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幹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這是當時美洲殖民地人民對宗主國英國發出的正義呼聲,他們希望平等。但是,窮人和富人、白人和印第安人如何平等?而美國當權者卻樂得站在這道德製高點上對別人指手畫腳。李光耀偏偏對它產生了懷疑。
他在1992年說:“人們認為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或者說應該是平等的……但這種想法現實嗎?如果不現實,那麼追求平等就會導致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