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俊俏,百伶百俐,當家立紀,針指女工,雙陸棋子,不消說。
後來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唐伯虎在寫《譜雙》時,作了一篇序言,其原文是:
今樗蒲、彈棋俱格廢不傳;打馬、七國棋、漢官儀、五木等戲,其法俱在,時以不尚;獨象棋、雙陸盛行。
這說明了,明代有些遊戲已經廢而不傳了,還有些遊戲也是不再流行,唯獨隻有象棋和雙陸棋還是非常盛行的。
但是,雙陸在清初已經呈現了衰勢。清代著名小說家曹雪芹所著的《紅樓夢》中寫了大量遊戲,卻已經不見雙陸棋的蹤影,可見此時雙陸已經徹底不彰了,最後雙陸在清代逐漸失去了蹤跡。
[旁注]
呂洞賓 原名呂喦,另有說法名岩,字洞賓,道號純陽子,他是我國著名的道教仙人,屬於八仙之一,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師,鍾呂內丹派、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在民間信仰中,他是八仙中最著名、民間傳說最多的一位。
張果老 仙翁張姓果名,據說他隱於襄陽,常常騎驢往來於湖廣地區。據說唐代武則天時,他就已經超過百歲了,他多次被武後、唐玄宗召見,還被唐玄宗授以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以後他以“年老多病”為由,又回到仙翁山去了。他是我國隋唐之交的人,也是當時有名的道士。仙逝後逐漸被人們所神化!
玉帝 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又稱“昊天通明宮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是道家所封的神仙之一。據說他居住在玉清宮,道教認為他為眾神之王,在道教神階中雖然他的修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權最大。他除統領天、地、人三界神靈之外,還管理宇宙萬物的興隆衰敗和吉凶禍福。
槊 古代兵器,也就是長杆矛,同“矟”。類似於後來的紅纓槍、斧頭的攻擊武器。通常是由硬木製成的,它分槊柄和槊頭兩部分。槊柄一般長六尺,槊頭呈圓錘狀,有的頭上裝有若幹個鐵釘。有的槊柄尾端裝有鐏。其主要技法有劈、蓋、截、攔、撩、衝、帶、挑等。
魏晉 我國曆史名詞,是指東漢政權瓦解,三國到兩晉的時期,也就是公元220年到公元420年,是通常所說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段曆史的前一階段。“魏”指的是三國裏的曹魏,“晉”主要指的是司馬氏所建上的西晉與東晉。此時北方是“五胡十六國”時代。
南宋 從公元1127年到公元1279年,是北宋王朝的繼續,是北宋滅亡後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權。同時也是我國曆史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的一個朝代。南宋雖偏安於淮水以南,但它是我國曆史上經濟最發達、古代科技發展、對外貿易、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一個王朝。
關漢卿 (約1220~1300)號已齋、已齋叟,元代雜劇作家,是我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他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他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一生寫了60多種, 最著名的有《竇娥冤》,被譽“曲家聖人”。
序 也叫作“敘”或者稱為“引”,是說明書籍著或者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也可以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序”一般寫在書籍或文章前麵的,如《史記·太史公自序》,列於書後的稱為“跋”或“後序”。
《紅樓夢》 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本章回體長篇小說,原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等。紅樓夢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偉大作品,作為一部成書於封建社會清朝末期的文學作品,該書係統總結了我國封建社會的文化、製度,對封建社會的各個方麵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
[閱讀鏈接]
關於雙陸棋的由來,還有另外一種說法。
在唐代學者張讀所著的《宣室誌》裏還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據說漢代有個秀才,他在洛陽城內的一處空宅中借宿。
這個秀才在睡夢中看見堂中走出道士、和尚各15個人,他們排作6行;另外有兩個老虎出現,還有21個光點,其中四個光點閃動著紅光。
道士與和尚在猛虎的追趕下或奔或走,分布四方,聚散無常。每當有人單行時,就會被猛虎擊倒而離開。
第二天,秀才在堂上尋找,結果從壁角中發現雙陸子30枚、骰子一對,這才明白了原委。就這樣,便誕生了雙陸棋這種遊戲了。
木版紙牌的發展與傳播
木版紙牌是指木版刻印的紙製博具。民間流行的紙牌多為長條形、雕木版刻印的,附上人物和裝飾紋樣,民間也稱作“花花牌”。較有名的如《水滸紙牌》,就是古代木版紙牌的一種。
其實,木版紙牌最早出現在唐代。見於唐代學者蘇鶚所著的《同昌公主傳》中,書中關於木版紙牌的詳細記載。
據考證,發明木版紙牌的是唐代著名天文學家張遂,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一行和尚,他發明木版紙牌,最主要的目的是讓玄宗與宮娥玩耍來消遣時間。
後來,木版紙牌傳入了民間,文人學士對於木版紙牌趨之如騖,很快木版紙牌就流傳開來了。
到了五代時期,記載木版紙牌的書籍已經大量湧現了,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偏金子格》、《小葉子格》、《擊蒙葉子格》等。
明清時期,木版紙牌已經成為社會上非常盛行的一種博戲形式。當時的木版紙牌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印有圖案的骨類紙牌,還有一種是印有圖案的紙牌,這兩類紙牌其實都是是木版紙牌的翻版,隻不過是將牌的材料由木製改為骨製和紙製而已。
後來,在晚清時期木版紙牌改成了紙製,紙牌的流傳就較原來傳統的木版紙牌廣泛得多。原來的木版紙牌體積大,分量重,製作不易,因此不利於普及推廣。
但木版紙牌改為紙製後,其製作過程變得十分容易,價格成本也要遠遠低於木版紙牌,因此這種形式在當時社會,特別是在廣大下層民眾中廣泛流行起來。很多貧苦的民眾無力購買木版紙牌,但卻可以用這種紙牌來代替,用於平日的消遣娛樂。‘
木版紙牌,在曆經數百年的發展以後,也成為了我國印刷術傳播的重要工具。在製造工藝成熟的造紙術發明之後,隨著古代經濟文化的發展,對以書籍為載體的文字信息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於是我國古人便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645年,日本發生“大化改新”,隨後開始向唐朝派遣唐使和留學生,全方麵學習我國的儒家文化和先進技術,木版紙牌也是在這個時候傳入了日本,因為木版紙牌上麵有雕刻的圖案,所以雕版印刷術也在這時傳到了日本。
983年,立國不久的北宋王朝應高麗王朝的請求,將兩套佛經《開寶藏》贈送給高麗國,同時,木版紙牌也傳入了高麗國。
後來,高麗國通過木版紙牌了解了我國的印刷術,便派人專門到我國來學習雕版印刷術,也培養了朝鮮第一批印刷工匠。
幾乎是在造紙術西傳的同時,我國的木版紙牌也傳入了中亞地區,中亞的阿拉伯人也接觸到了木版紙牌,並由此了解到我國的雕版印刷技術的。
由於元代盛行木版紙牌,同時又廣泛使用紙鈔,因而,作為木版紙牌和紙鈔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術也順著絲綢之路西傳至西亞、北非一帶,隨後又進入了歐洲。
除了木版紙牌和紙鈔之外,宗教畫和書籍也促成了歐洲人接受印刷技術。由此可見,木版紙牌雖然很小,卻綜合了手繪、木版印刷等各種方法,成了歐洲人學習、掌握雕版印刷術最直接的途徑。
還有,後來人們認為撲克牌有幾種起源,也有很多種說法,其中較為被人接受的就是撲克起源於我國的木版紙牌。
木版紙牌在我國有很長的曆史,一直到清代,它的樣式及打法已經基本完善了,並有逐漸演變至其他牌類遊戲的說法。
後來橋牌的發明,也應該最早起源於我國,甚至後來歐洲人最初玩的撲克牌,以形狀、圖式、大小以及數目,都與我國的木版紙牌所用的形製相同,這很有可能是在我國元代,由蒙古人將木版紙牌輸入歐洲的。
我國是木版紙牌的故鄉,同時也是橋牌和撲克牌的故鄉。木版紙牌於元代傳到西方後,甚至還變化成了塔羅牌,而在我國,則逐漸變成麻將及牌九。
[旁注]
蘇鶚 約唐昭宗大順初前後在世。是886年的進士。他著有《演義》二卷,《杜陽雜編》三卷,《四庫總目提要》等,對後世影響很大。
一行和尚 (673年~727年),即僧一行。唐代傑出天文學家,在世界上首次推算出子午線緯度一度之長,編製了《大衍曆》。佛教密宗的領袖,著有密宗權威著作《大日經疏》。。他自幼天資聰穎、刻苦好學,博覽群書。他青年時代到長安拜師求學,研究天文和數學,他很有成就,成為著名的僧人學者。
印刷術 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它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代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我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
絲綢之路 指起始於我國古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的古都長安,用以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線。它跨越隴山山脈,穿過河西走廊,通過玉門關和陽關,抵達新疆,沿綠洲和帕米爾高原通過中亞、西亞和北非,最終抵達非洲和歐洲。因為最初是運輸我國出產的絲綢,所以被命名為絲綢之路。
[閱讀鏈接]
其實,木版紙牌可以說是後世撲克牌的前身。因為木版紙牌的玩法是依次抓牌,大的牌可以捉小的牌,這與後來的撲克牌是一脈相通的。
還有,木版紙牌未出時需要反扣起來作為暗牌,不讓其他玩家看見,還有出牌後需要仰放,由玩家從桌上的明牌去推算未出的牌,這樣來進行對抗遊戲,可見,木版紙牌和後來撲克牌的打法相差無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