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土戲——上黨梆子1(3 / 3)

另外還有一種特技,就是使麵部肌肉局部抽動,達到滑稽詼諧的效果。如在醜婆子戲中經常運用這種特技,表現醜婆子的凶狠、貪婪等個性。

趙清海為了能讓上黨梆子更加吸引人和豐富多彩,也花力氣學會了這種絕技,並在演出時運用出來,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一捧雪》一劇講的是名士莫懷古,因為一隻名為“一捧雪”的寶杯而惹禍的故事。趙清海在扮演《一捧雪·代戮》一場中,莫成代替其主人莫懷古赴死時,把臉色做得煞白,表現了莫成悲憤的心情。

除了技藝高超外,趙清海還有著非凡的應變能力,使演出中所出的失誤竟使當時認為是其特色之處,有的還成為演出傳統。

有一次,趙清海在演上黨二黃《清河橋》時,當站在高台上的“楚莊王”看到小將“養由基”打得“鬥越掓”節節敗退的時候,腳底一滑,從台子上滑了下來,摔了一跤。

在大家都愣神兒的時候,隻見他兩隻手互相挽挽袖子,哈哈哈地笑了幾聲,然後接著唱道:“不由孤王笑嘻嘻,鬥越掓打不過孤王小將養由基……”。頓時把演出中的失誤彌補得天衣無縫。

到後來,《清河橋》的演出中,這一跤就成了必有的傳統傳承了下來。

有一年,趙清海和他的高平三樂意戲班,在壺關三井演秋收社戲。在一天晚上,戲目是趙清海主演的楊家戲《兩狼山》,趙清海飾演老將楊繼業。演出當中,在一陣激烈的開打過後,有一段表現楊繼業筋疲力盡的單獨耍槍的表演。

演著演著,老將“楊繼業”長槍脫手,翻身摔倒,音樂一下也停了。隨即,楊繼業又在由弱漸強的“錩錩”的音樂中站起,抓槍在手,又耍了幾下槍,這才下場。

當時,台下也爆出了一片叫好聲,都說:“看,還是勤孩戲,兩狼山的楊繼業都演活了。楊繼業力戰敵將,筋疲力盡槍脫手,人摔倒,真演神了!”

而在後台的弟子們卻都愣了,心裏都想“這是咋了,師父平時沒這麼演過啊”。

趙清海下場後,徒弟問怎麼回事,趙先生喝了一口水才說:“失誤失誤,幸虧鑼鼓場的師傅們配合的好,才救了場,要不然我們可就栽了跟頭啦!”

後來,在別的地方演戲,人家都要求按後來摔倒這樣演,不然人家就要說:“看看,趙清海瞧不起我們哩!在三井的《兩狼山》可不是這樣演的,人家還要吃一跌呢!”

趙清海作為上黨梆子的著名藝人,不但有著高超的藝術表演,而且還有著謙虛的心態。他總是看到別人的優點,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斷的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因此能夠在藝術上不斷提高。

在當時的社會,流傳著這樣的諺語:“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所以,以前師傅教徒弟都會留一手,徒弟學會一出戲非常不容易。

可是,趙清海授徒技藝毫無保留,在他的身後,有一大堆頗有造詣的上黨梆子藝人,如藝名叫做“小紅生”的郭金順等。也正因為趙清海德藝雙馨、名冠上黨,所以譽為上黨梆子的一代宗師。

[旁注]

髯口 戲曲中各式假須的統稱,又稱“口麵”,一般用犛牛毛或人發製成。早期的髯口用細繩所拴,三綹髯、滿髯都較短,緊貼麵頰,接近寫實。後來改用銅絲作掛鉤,趨向誇張、裝飾,式樣上也逐漸豐富。

蘇東坡 (1037年~1101年),即蘇軾。北宋著名的詩人、詞人和文學家,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其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現存詩3900餘首。代表作有《水調歌頭·中秋》、《赤壁賦》等。

段二淼 上黨梆子著名小生兼須生演員。他9歲學戲, 13歲登台,有活羅成之稱。段二淼以唱功見長,唱腔挺拔高亢,字正腔圓,明快清晰,委婉華麗,身段剛健優美,擅翎子功,靠架功尤為出色。代表劇目有《佘塘關》、《破洪州》、《翠屏山》、《烏鴉山》、《甘泉宮》等。

《一捧雪》 我國傳統劇目。劇中講述的明代嘉靖年間,嚴世藩向莫懷古索取祖傳玉杯一捧雪。莫懷古連番設計保衛祖傳玉杯,卻盡被識破。最後莫懷古之子莫昊冒死上書,以昭雪父親不白之冤。

楚莊王 (?~公元前591年),又稱“荊莊王”,春秋時期楚國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之前,楚國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自莊王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的統一,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楊繼業 (約926年~986年),即楊業,北宋名將,為代州刺史,授右領軍衛大將軍,長駐代州抵抗遼兵。他曾刀斬蕭多羅,生擒遼將領李重海,使遼軍望之喪膽,“望見業旌旗即引去”。由於楊業屢立戰功,人們稱他為“楊無敵”。

《兩狼山》 戲曲的傳統劇目。劇情為楊繼業率楊六郎、楊七郎出戰遼軍,被困兩狼山。楊繼業派楊七郎突圍向元帥潘洪求救。潘洪因楊七郎打死兒子潘豹,不但不發救兵,反將楊七郎灌醉後亂箭射死。楊繼業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最終碰死在李陵碑前。

[閱讀鏈接]

上黨梆子著名青年表演藝術家陳素琴,被譽為“太行山上一枝花”,她扮相俊美、表演細膩傳神、唱腔娓娓動聽,善於塑造不同人物形象。其中,《驚瘋》、《殺廟》、《殺妻》是其代表劇目。

陳素琴不但戲演得好,而且在她28歲時就出任了高平市人民劇團團長。她出任團長後經過周密的市場調研,帶領劇團走上了創新發展之路,如排演適合市場的歌舞節目,吸引群眾收看,通過演出創收等。

在陳素琴的帶領下,當年全團演職人員就一舉奪得了第六屆中國“映山紅”民間戲劇節十二項大獎,個人獲演員一等獎。2002年,陳素琴又獲得了戲劇最高獎——梅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