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南采茶戲的樂器有擊樂、器樂和道器。擊樂包括鑼、鼓、鈸、木魚;器樂包括嗩呐、二胡、笛子、碰鈴;道器包括錢鞭、彩帶、花扇、手絹。
桂南地區的采茶戲傳統劇本大約10多個。比如《張三過年》、《剃頭二借妻》、《童子上京考試》、《亞蘭賣豬》、《傻子賣布》,《傻子拜壽》、《倒亂鴛鴦》、《好好一對妻》、《淑女尋夫》、《浪蕩漢娶妻》、《盲佬鬧店》、《一枝花》、《殺狗勸夫》、《公爹送女》、《尋親》、《撐船》、《賣雜貨》、《插田割禾》、《橫文柴遇到無天裝》、《煙鬼掃街》、《四戒》等。
這些劇目均是口頭傳唱,沒有文字劇本,各地老藝人可根據當地當時情況,不斷修改加工演出。因此,同劇名的戲,其情節也不完全相同,至於何時何地由何人創作,更難弄清楚了。
這些劇目的內容,除《殺狗勸夫》一戲,可能來自傳統戲曲外,其餘劇目,均來自民間故事和傳說。其特點是以家庭倫理故事為主,最大角色也隻是個縣官而已。
桂南采茶戲體材是以喜劇和鬧劇為主,情節較旨強,通俗易懂,生動活潑,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劇本結構比較完整,故為群眾喜愛。
除“殺狗勸夫”、“一枝花”、“倒亂鴛鴦”、“傻子賣布”外,也有一些有情節、有人物的節目,如“公爹送女”、“撐船”、“賣雜貨”、“插田割禾”等,情節雖較簡單,但是語言生動,感情逼真,引人入勝。
傳統采茶戲音樂唱腔比較簡單,桂南采茶雖有200多個曲牌的唱腔,卻沒有很好運用,有些戲從頭到尾隻唱個“四平臉”,變化不大,發展不多。盡管概括性強、容量大,可以一曲多用,但缺乏戲劇音樂個性。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的領導下,各地的專業和業餘文藝工作者,貫徹黨的“雙百方針”,挖掘整理采茶戲,並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大膽的試驗革新工作,配合各個時期中心任務,編演一批深受群眾歡迎的新采茶戲,如《農具改革第一天》、《借衣》、《綠珠》,並整理改編一些傳統劇目,如《倒亂鴛鴦》、《一枝花》、《梁山伯與祝英台》等,在表演程式和唱腔改革上,均積累了極其寶貴的經驗。
桂南采茶戲的主要作品是20世紀20年代編排創作演出的,主要有《打杯舞》、《剪紅帶》、《借衣》、《綠珠女》等。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創作了很多作品,如《劉三姐》、《馮京與馬涼》、《搶親》、《奪印》、《三裏灣》 、《隻爭朝夕》、《風口渡》、《攔路》、《接帳》、《苦甜擔》、《梁祝》、《奇案姻緣》、《三約湖心亭》、《兩親家》、《重上茶山》、《放牛樂》、《姻緣錯》、《橋》、《甜郎辣姐》、《桃花姐》、《拆店》、《喬遷新居》等。
近年創造的桂南采茶戲作品有《清水塘邊》、《煩惱村官老強妻》、《門神下鄉》、《鐵公雞拔毛》、《牛老板拜妻》、《新所長追舊稅》及一批采茶歌舞。
桂南采茶戲的劇目豐富內容、表演風格、基本特征,及其傳承曆史,在中華其他地方戲劇中獨樹一幟。挖掘、搶救、保護、傳承桂南采茶戲,對豐富和完善我國戲曲史乃至世界戲曲史,都將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
[旁注]
桂南八音 又稱玉林八音,吹笛兒、吹六笛,是玉林地區唯一的吹打樂。它源自秦漢時期宮廷和軍中的吹鼓樂,至明末清初傳至玉林,是由中原古樂以及桂東南民間音樂融合而成,被音樂界同仁稱為“桂東南交響樂”。
鋤頭 鋤頭是農人使用在水田,旱田之中最常用的工具。一種長柄農具,其刀身平薄而橫裝,專用於種耕、除草、疏鬆植株周圍的土壤。又名“铩虎鏟”,在河南一帶很多群眾都是這樣稱呼。
炒茶 炒茶分生鍋、二青鍋、熟鍋,三鍋相連,序貫操作。炒茶鍋用普通板鍋,砌成三鍋相連的炒茶灶,鍋呈25度至30度傾斜。炒茶掃把用毛竹紮成,長1米左右,竹枝一端直徑約10厘米。可概括為“第一鍋滿鍋旋,第二鍋帶把勁,第三鍋鑽把子。”
《梁祝》 我國傳統戲曲,越劇、豫劇、評劇等幾乎所有的大小劇種都有該劇的整本或折子戲傳世。是最為引人注目的名劇。清代鄭金昌詩詠梁山伯與祝英台:“空有濃情兩未成,義結金蘭草橋亭。樓台相會成終古,蝴蝶翩飛覓英情。千年彪炳留史話,萬劫美若飛流螢。”
碰鈴 古代稱星、鈴鈸。滿、蒙古、藏、納西、漢等族互擊體鳴樂器。流行於全國各地。曆史悠久,南北朝時已在我國流傳。用金屬簽擊奏,其音色清脆悅耳。響銅製的鈴延音悠長,黃銅製的鈴延音較短。
鴛鴦 雁形目鴨科鴛鴦屬。似野鴨,體形較小。雄的羽色絢麗,頭後有銅赤、紫、綠等色羽冠;嘴紅色,腳黃色。雌的體稍小,羽毛蒼褐色,嘴灰黑色。棲息於內陸湖泊和溪流邊。為我國著名特產珍禽之一。舊傳雌雄偶居不離,古稱“匹鳥”。常被比喻恩愛夫妻。
縣官 舊稱一縣的行政長官。一縣之長,依所轄縣之人數而定其名,萬人以上者曰縣令,萬人以下者曰縣長。每縣設縣令或縣長一名。清朝之巡檢為從九品,為入流官員中品級最低的官員。
《奪印》 評劇《奪印》首演於1963年,是劇作家胡沙根據揚劇改編的劇目,由中國評劇院馬泰和魏榮元等著名演員擔任主演。其中 “勸有才”、“勸廣清”、“黑魚嘴”等著名唱段流傳很廣幾乎家喻戶曉。評劇《奪印》在當時影響很大,無論是什麼劇種,都演出評劇《奪印》。
[閱讀鏈接]
在采茶戲的傳承譜係中,黃彩庭是三灘良茂采茶劇隊的創始人。8歲隨父學唱竹馬和唱對答,18歲便子繼父業創辦竹馬隊,20歲成名,是博白北片有名的戲班,黃彩庭成為婦孺皆知的“牛公頭”,三灘20多個采茶隊的班主皆接受他的傳藝。
博白輔導團於1957年上京演出的采茶舞蹈《打杯舞》,就是黃彩庭采用采茶曲牌“中落花園”並親自輔導的成功之作。他所傳授的弟子劉從周和劉明強已經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就聲名鵲起,這是黃彩庭劇隊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