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產之地——特產之鄉3
黃酒之鄉——紹興
黃酒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源於我國,唯我國有之,可稱獨樹一幟。黃酒產地較廣,品種較多,著名的有紹興加飯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蘇丹陽封缸酒等。但是,最能夠代表我國黃酒特色的,首推紹興酒。正因為如此,紹興被譽為“中國黃酒之鄉”。
紹興黃酒是我國一種營養豐富的低酒度飲料,她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瑰寶,素有“液體麵包”的美稱。紹興酒有著悠久的曆史,從春秋時的《呂氏春秋》記載起,曆史文獻中紹興酒的芳名屢有出現。
最早以紹興地名作為地方名酒之名的當推南朝梁元帝蕭繹所著的《金縷子》,書中提到“銀甌一枚,貯山陰甜酒”,其中山陰甜酒中的山陰即紹興。
晉代嵇含所著筆記《南方草木狀》中第一次提到了“女酒”,也可知道當時釀酒已普及到家庭中。嵇含為今上餘人,此“女酒”即後來聲譽鵲起的“花雕酒”的前身。唐代的紹興酒,其名氣不及當時的浙江烏程的若下酒,但不像若下酒在宋以後便銷聲匿跡。
在唐代,紹興酒以其獨特的地方魅力,仍然吸引著無數地名人墨客、名人誌士,“酒八仙”之首的賀知章、“詩仙”李白等都曾在越地留下了不少對越酒的吟詠和高歌。
紹興酒到宋代才真正定名,宋以前紹興一直是越國越州的都城,州治,下轄會稽、山陰等郡縣,到1131年南宋皇帝趙構以“紹萬世之宏休,興百王之不緒”之義,改年號為紹興元年。當時越州官吏軍民僧道士聯合上表,乞賜府額。趙構即升越州為紹興府,取“承繼前業,振興昌盛”之意,紹興之名由此而來。
由於紹興酒業的興盛,各種酒名也在這一時期大量出現,如“竹葉青”、“瑞露酒”、“蓬萊春”、“堂中春”等。
明清時期,可算得上紹興酒發展的第一高峰,不但花色品種繁多,而且質量上乘,確立了我國黃酒之冠的地位。
當時紹興生產的酒就直呼紹興,到了不用加“酒”字的地步,特別是清代設立於紹興城內的沈永和釀坊,以獨創的“善釀酒”享譽海內外,康熙年間的“越酒行天下”之說即是當時盛況的最好寫照。
清末,紹興酒聲譽遠播中外,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雲集信記”酒坊的紹興酒獲得金獎。
紹興酒之所以聞名於海內外,主要在於其優良的品質。清代詩人、散文家袁枚《隨園食單》中讚美:
紹興酒如清官廉吏,不參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長留人間,閱盡世故而其質愈厚。
清代中期的烹飪書《調鼎集》中,把紹興酒與其他地方酒相比認為:
像天下酒,有灰者甚多,飲之令人發渴,而紹酒獨無;天下酒甜者居多,飲之令人體中滿悶,而紹酒之性芳香醇烈,走而不守,故嗜之者為上品,非私評也。
《調鼎集》還對紹興酒的品質作了“味甘、色清、氣香、力醇之上品唯陳紹興酒為第一”的概括。可見,紹興酒的色香味格已在酒類中獨領風騷。
紹興黃酒品種甚多,著名的有元紅酒、加飯酒、花雕酒、善釀酒、香雪酒等。花雕酒又名“女兒酒”,說起這個名字,還有一個故事呢!
從前,紹興有個裁縫師傅,娶了妻子就想要兒子。一天,他發現妻子懷孕了,高興極了,興衝衝地趕回家去,釀了幾壇酒,準備得子時款待親朋好友。不料,他妻子生了個女兒。
當時,社會上的人都重男輕女,裁縫師傅也不例外,他氣惱萬分,就將幾壇酒埋在後院桂花樹底下了。光陰似箭,女兒長大成人,生得聰明伶俐,居然把裁縫的手藝都學得非常精通,還習得一手好繡花,裁縫店的生意也因此越來越旺。
裁縫覺得這個女兒還真不錯,於是決定把她嫁給了自己最得意的徒弟,高高興興地給女兒辦婚事。成親之日,擺酒請客,裁縫師傅喝酒喝得很高興,忽然想起了十幾年前埋在桂花樹底下的幾壇酒,便挖出來請客。
結果,一打開酒壇,香氣撲鼻,色濃味醇,極為好喝。於是,大家就把這種酒叫為“女兒酒”,又名“女兒紅”。
此後,隔壁鄰居,遠遠近近的人家生了女兒時,就釀酒埋藏,嫁女時就掘酒請客,形成了風俗。後來,連生男孩子時,也依照著釀酒、埋酒,盼兒子中狀元時慶賀飲用,所以,這酒又叫“狀元紅”。
“女兒紅”、“狀元紅”都是經過長期儲藏的陳年老酒。這酒實在太香太好喝了,因此,人們都把這種酒當名貴的禮品來贈送了。
[旁注]
《呂氏春秋》 亦稱《呂覽》,是秦國丞相呂不韋,集合門客們共同編撰的一部雜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天下前夕。《呂氏春秋》共有12紀、8覽、6論,注重博采眾家學說,以儒、道思想為主,並融合進墨、法、兵、農、縱橫、陰陽家等各家思想。
嵇含 (公元262年~306年)字君道,自號亳丘子,西晉時期的文學家及植物學家,譙國銍縣人。 著名作品有五言詩《登高》、《悅晴》、《伉儷》。雖然《隋書·經籍誌》錄有《嵇含集》10卷,但已佚失。此外,著有《南方草木狀》一書。
李白 (701年~762年)唐代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他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和杜甫並稱“李杜”。他的詩歌對唐代中期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遊、辛棄疾,明清時期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袁枚 (1716年~1797年)清代詩人、詩論家。與士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著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補遺》、《隨園食單》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並提。
善釀酒 又名“雙套酒”,它色澤深黃清亮,香氣特盛,酒度適中,口味甜美。由沈永和釀坊於1890年始創,該釀坊的母子醬油非常有名,工人師傅從中受到啟發,試以醬油代水的母子醬油原理來釀製紹興酒,以提高酒的品質並取得成功。
[閱讀鏈接]
濃濃的黃酒中滲透著無數名人趣事美談,最令人稱道的當屬“曲水流觴”這一千古風雅酒會。
東晉永和年間的353年,大書法家王羲之和當時名士謝安、孫綽、許詢、支遁等42人在會稽蘭亭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麵的詩歌會,曲水流觴,即興賦詩。王羲之更是乘著酒興寫下名震千古之《蘭亭集序》。傳說王羲之後來多次書寫都不能達到原來的境界,不僅表明藝術珍品需在天人合一的環境下造就,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酒的神力。
花炮之鄉——瀏陽
瀏陽,位於湖南東北部,因縣城位於瀏水之陽而得名。瀏陽製作煙花鞭炮,久負盛名,素有“鞭炮之鄉”譽稱。瀏陽花炮與中國古老的民俗一度結下不解之緣。
每逢民間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或各種慶典晚會,人們便爭放鞭炮煙花以示喜慶。煙花的結構新穎,裝潢美觀,燃放時,絢麗多彩,有聲有色,能給人以清新舒暢,歡快曠達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