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時期——王朝興衰3
封建體製完備的隋朝
隋文帝楊堅結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麵,建立起一個大一統王朝隋朝。時間從581年隋文帝建國開始,至619年皇泰主楊侗被迫禪位為止。
隋朝初年,開創了著名的“開皇之治”;隋朝後期,政局土崩瓦解。隋朝是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一個重要朝代,其封建體製基本完備。史學家常把隋朝和唐朝合稱隋唐。
隋文帝楊堅平南朝陳後,遷陳朝皇室和百官家屬入關中,同時派北方官吏到江南進行管理。但南方士族認為統一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便在陳朝舊境爆發反隋暴動。
但“統一”是多數人的呼聲,分裂割據不可能真正獲得江南人民的支持。此外,士族豪強各踞一方,力量分散。隋文帝審時度勢,速派軍事統帥楊素為行軍總管,領兵鎮壓。
隋軍兵鋒所指,將反隋勢力各個擊破,用時一年即告平定。士族高門的北遷和這次鎮壓,沉重打擊了江南的割據勢力,鞏固了隋朝政權。
在隋文帝統治時期和隋煬帝統治的前期,隋朝先後進行了一係列有利於鞏固統一和強化中央集權的改革。
隋文帝剛一繼位,就廢除了西魏、北周時期仿照“周禮”製訂的“六官製”,又綜合參酌魏晉以來的變化,創立三省六部製,這一製度的確立,成為隋朝的行政中樞。
三省六部製的創立,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製,標誌著我國官製已經形成了完整嚴密的體係。它後來為唐代繼承和發展,各不同時期的統治者做過一些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的調整和補充。
隋文帝還對北周製訂的苛重法律進行修改,製訂和修改了隋律,即《開皇律》。隋律以北齊律為基礎進行補充調整,形成了完整的體係。隋代法律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曾經被東亞各國的法律所取法的唐律即是《開皇律》的繼承和發展。
隋初較重要的改革還有鑄造新五銖錢,從而統一了當時混亂的貨幣,又統一了度量衡。
隋代的這些改革,適應了國家統一,民族融合,門閥製度衰落的曆史發展趨向,因而具有積極意義。同時,實行這些改革,加強了封建國家機器,維護了地主階級專政。
600年11月,隋文帝立楊廣為太子。604年7月,楊廣繼位,這就是隋煬帝。
從隋煬帝繼位開始,幾乎每年都有重役。604年11月,他發丁男數10萬人,在今山西、河南省境內夾黃河兩岸掘了兩道長塹。
605年3月,營建東京,月役丁200萬。同時征發河南、淮北丁男前後100餘人萬開鑿通濟渠,又發淮南民10餘萬人開邗溝,不到半年便完成了這兩項工程。
隋煬帝在統治14年間,幾乎沒有一年不出去巡遊。他曾三巡江都,三到涿郡,兩至榆林,一遊河右,還在長安與洛陽間的頻繁往還。
伴隨著巡遊,到處建築宮殿,每次出巡,宮人、侍衛和各色隨從人員多達10萬人,沿路供需都由所,一概令地方承辦。這筆費用最後都落在人民的頭上。
隋煬帝的這些勞役征發,完全超出了人民所能承擔的限度,在他即位的第五年,就已經有起義發生了。
611年,隋煬帝發動對高麗的戰爭,更大規模地征發兵役和勞役,終於點燃隋末農民起義的燎原大火。
在當時,河北、山東是籌備東征的基地,兵役、力役最為嚴重。
611年,這一地區遭到特大水災,次年又發生旱災,人民走投無路,起義的戰鼓首先就在這裏敲響。這一年,還有其他地方的起義。後來發展壯大的翟讓領導的瓦崗就軍和由杜伏威、輔公祏領導的起義軍,也都在這一二年間組織起來。
在這種局勢下,隋朝政權迅速土崩瓦解。617歲5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11月占領長安,擁立隋煬帝孫子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自任大丞相,進封唐王。
618年4月11日,隋煬帝去世,群臣立隋煬帝的另一個孫子越楊侗為帝,改元皇泰,史稱皇泰主。
618年6月12日,隋恭帝禪位李淵,18日,李淵正式稱帝,建立唐朝,為唐高祖。
619年5月23日,王世充廢隋哀帝,兩個月後弑之,隋朝滅亡。
此後,東突厥的處羅可汗曾經派人迎接隋煬帝的孫子楊政道來東突厥,立政道為隋王,把留在東突厥境內的中原人交給政道管治,建立“大隋”,史稱後隋。
630年,唐朝出兵滅亡東突厥,另外分兵攻破大隋,後隋朝滅亡。至此,隋政權殘餘全部滅亡。
回顧曆史,隋朝滅亡的教訓多多。隋朝末年,以李淵為代表的隋朝高官顯貴,以蕭銑為代表的南朝殘餘勢力,以翟讓等為代表的反隋起義等,星羅棋布,鋒鏑鼎沸。
史家有論,稱割據為“土崩”,叛亂為“瓦解”。加上隋煬帝耗費大量人力物資,又四處征討,過度耗費隋朝國力,隋朝頃刻間土崩瓦解,也就不足為奇了。
隋朝在短短的38年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也有不少建樹。除了建立完備的官製三省製,以及製訂和修改的《開皇律》以外,隋文帝時還設立分科考試製度,取代九品中正製,自此選官不問門第。
至隋煬帝時,又增設進士科。至此,科舉製度正式形成。
科舉製度順應了曆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應有的地位的要求,緩和了他們和朝廷的矛盾,使他們忠心擁戴中央,有利於選拔人才,增強政治效率,對中央集權的鞏固起了積極的作用。
隋代是我國瓷器生產技術的重要發展階段。其突出的表現是,在河南省安陽、陝西省西安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白釉瓷。沼帔白瓷,胎質堅硬,色澤晶瑩,造型生動美觀,這是我國較早出現的白瓷。
隋代青釉瓷器的生產則更廣泛,在河北、河南、陝西、安徽以及江南各省皆有青瓷出土,並發現了多處隋代窯址,會稽為手工業發達地區。
在商業外貿方麵,長安和洛陽,不僅是全國政治經濟中心,也是國際貿易的重要城市。
長安有都會、利人兩市;洛陽有豐都、大同和通遠三市。通遠市臨通濟渠,周圍二十門分路入市,商旅雲集,停泊在渠內的舟船,數以萬計。豐都市周圍通十二門。像這樣規模宏大、商業繁華的都市,在當時的世界上是罕見的。
南方還有通江達海、商貿繁榮的經濟中心會稽,大運河的建設,也提升了長安、洛陽、會稽的經濟文化交流。
隋文帝提倡儒學,把儒家學說提升到治國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勵勸學行禮。各地紛紛廣建學校,關東地區學者眾多,儒學一時興盛。
王通是隋末大儒與隋朝著名的思想家,諡為“文中子”。王通的孫子王勃是初唐四傑之一,而他的弟子魏徵也是唐朝初年的名臣。他的學說,對後來宋代的理學影響深遠。
在科技方麵,李春設計和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比歐洲早700多年;劉焯製訂的《皇極曆》,是當時最先進的曆法;大運河南通杭州,北通涿州,成為天下貨物集散地;運河沿岸也如雨後春筍般的發展出數座商業城市。
大興城的修建不僅是我國古代城市建設規劃高超水平的標誌,也是當時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綜合體現。大興城乃當時的“世界第一城”。
隋朝在對外交往上,秉持一種以德服人的觀念。在隋朝看來,各藩屬國定期來朝,宗藩和平相處,是最理想的一種天朝政治秩序。
當然,有時也難免會使用戰爭的手段,不過,那也隻是以臣服為目的,而不是要徹底擊滅。正是在這樣一種外交理念的指導下,帝國時代出現了萬邦來朝的恢弘局麵。
[旁注]
六官製 周朝設有六官,也稱六卿。為塚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塚宰就是宰相,統率百官,輔佐天子。司徒管土地和人民,宗伯管王族事務,司馬管軍事,司寇管刑法,司空管公共工程。隋朝時廢除。
新五銖錢 五銖錢是我國錢幣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它奠定了我國圓形方孔的傳統。始於東漢光武帝時,隋朝時叫“開皇五銖”、“置樣五銖”。隋五銖是我國“銖兩錢製”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