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古時期——朝代頻替2
黃金家族的餘暉元朝
元朝全稱大元大蒙古國,由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所建。時間從1271年忽必烈稱帝開始,至1368年明軍攻占元大都為止。
元朝的統一,結束了藩鎮割據局麵,推動了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但元朝的整體生產力不如宋朝,後期因統治腐敗和民族壓迫,導致農民起義,元朝在全國的統治結束。
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稱帝,公布《建國號詔》法令,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國號大元。第二年,在劉秉忠規劃下,建都於金國中原的大都。
1273年,蒙元鐵騎攻陷樊城。不久,襄陽守將呂文煥歸降。隨後,丞相伯顏督率大軍沿江東下,南宋守將或敗或降。
1276年,臨安歸降,宋恭帝投誠。之後,南宋大臣文天祥與張世傑、陸秀夫等繼續在東南沿海繼續頑抗。
1278年,文天祥兵敗被俘,被囚於大都3年之久,拒絕了大元的招安,後從容就義。
蒙古軍滅亡南宋後,曾進攻過周邊一些地區,如安南、占城、爪哇和日本等,其中以試圖入侵日本的戰爭最為著名。蒙古曾經於1274年和1281年兩次入侵日本,但都因為內部不和、不習水戰,以及遭遇台風等原因而招致慘敗。
從攻南宋以來,連年戰爭,加以宮廷廩祿、宗藩歲賜,都需要巨額經費來支持。為此,統治階層出現了與官員之爭。以許衡為首的儒臣派官員認為,元朝應該節省經費、減免稅收。
以色目人阿合馬為首的理財派官員認為,南人藏有大量財物,應沒收以解決朝廷的財政問題。於是這個問題在朝中沒有停止。
忽必烈信任色目官員阿合馬,設立尚書省解決財政問題。而儒臣則以受漢化更深的太子真金為核心形成一派,與阿合馬抗衡。結果阿合馬被刺殺,而真金也於其後得病而死。
為了解決財政困難,忽必烈曾經設立尚書省來解決這個問題。尚書省的理財政策主要包括:增加稅收、興鐵冶、鑄農器官賣、變更鈔法等,使國家的收入顯著增加。
但由於吏治腐敗,專注搜刮,流於橫征暴斂,成為阻礙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為了對外戰爭,打造東征海船,沿海和江南地區徭役征發日益加重。人民不堪沉重的封建剝削與壓迫,紛紛起義。
1294年,忽必烈駕崩,鐵穆爾即位,是為元成宗。元成宗停止對外戰爭,專力整頓國內軍政。采取限製諸王勢力、減免部分賦稅、新編律令等措施,使社會矛盾暫時有所緩和。同時,發兵擊敗西北的海都、篤哇等,使西北長期動亂局麵有所改觀。
元成宗在位期間基本維持守成局麵,但濫增賞賜,入不敷出,國庫資財匱乏,鈔幣貶值。晚年患病,朝政日漸衰敗。他執政末年還成功與長期敵對的窩闊台汗國和察合台汗國講和,徹底結束了西北的動亂局麵。
1307年,元成宗去世,海山即位於元上都,是為元武宗。元武宗為了擺脫財政危機,下令重新設立尚書省,並印發至大銀鈔,結果導致至元鈔大為貶值。不久,他與察合台汗國瓜分了窩闊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從此滅亡。
1320年,元英宗碩德八剌即位。元英宗繼承了其父元仁宗的以儒治國政策,加強中央集權和官僚體製,1323年下令編成並頒布元帝國正式法典《大元通製》。
元英宗還下令清除朝廷中鐵木迭兒的勢力,但此後的內部爭鬥更加激烈。隨著清理的擴大,再加上朝廷中的蒙古保守勢力對元英宗以儒治國的施政不滿,導致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在去上都避暑之機,在上都以南一個名叫南坡的地方,刺殺了元英宗及宰相拜住等人,史稱“南坡之變”。
元英宗被行刺後,鎮守和林的晉王甘麻剌的長子,真金的長孫,也孫鐵木兒率兵南下,殺掉行刺元英宗的叛臣後即位,是為元泰定帝。元泰定帝即位後,封被元英宗放逐到海南島的圖帖睦爾為懷王,鎮守建康。
1328年,元泰定帝死。丞相倒剌沙在上都奉泰定帝之子阿剌吉八為帝,是為元天順帝。而與此同時,元武宗的舊部重臣燕鐵木兒與河南行省丞相伯顏則分別秘密向漠北和江南遣使,同時迎接周王和世剌與其弟圖貼睦兒。結果,圖帖睦爾先至大都,在1328年自立為帝,是為元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