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序言
老子生於春秋末期,為周朝的收藏史官員,為人類留下了一部以整個宇宙及其根源為描述對象的巨著《道德經》。這本書鑄就了中國文化的根源,並越來越多地影響著人類世界。2 500多年來,人們孜孜不倦地研究這一巨著,並用它來指導日常的生活。
老子在《道德經》的第一章講述了“道”的概念。在老子看來,“道”是一種人類看不到、摸不著、見不到的存在,它是一種能量,而且是一種有整體規律係統的能量。“道”的這種能量具有兩個層次,即陰與陽兩麵,陰的一麵是看不見的能量,陽的一麵是可見的物質萬物,由陰的能量顯現為陽性宇宙萬物,而這從“無”到“有”的循環轉換構成了宇宙的基本定律,也正是“無”與“有”的無限循環的兩重性成為了宇宙奧妙之門。 首先“道”是形而上的、無形的、本源的意識能量,雖然人類看不見她,但她卻掌控著宇宙間的一切。同時,“道”也是有形世界的萬物及其內在的各種規律,宇宙間的點點滴滴都是“道”的體現。要想在哪一行當上有傑出表現,就得精通那一行內在的規律—“道”,當然商道也在其中了。
根據老子“道”是從“無”到“有”的無限的、動態的平衡循環的觀點,為此他進一步表述為:道(0)——宇宙場(1)——宇宙的兩個基本元素(2,陰和陽)——陰、陽相交(3)——萬物生成——生命的形成——植物——動物——人——(左腦,右腦——感知與邏輯思維)。
從這張圖上我們可以看出人類認識自然規律的兩種渠道,中國人是通過右腦的感知, 在本源上就感悟了自然規律。在此基礎上,中國的遠古人根據這一感悟才寫出了《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黃帝四經》《陰符經》等經典類的文獻。相反,西方人則是從表層的現象開始, 通過左腦的歸納、推理,用邏輯的方法在基礎層麵上不斷地總結自然規律。可以說這是兩種探求本源規律的路徑:殊途同歸,人類的使命就是從不同的層麵破譯自然規律的。
魯迅先生說:“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道德經》和《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是中國古人為人類留下的認識自然的寶典;同時是人類文獻中最富有創新精神的、以整個自然宇宙及其規律作為描述對象的書籍。他們描述了天道、地道和人道,也越來越多地受全世界人的青睞。1988年美國裏根總統在其國情谘文中使用了“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句子,由此掀起了一個學習《道德經》的熱潮。今天的商業社會裏,企業的治理應更多地從老子《道德經》中汲取養分,實際上,國外的企業界已經在企業管理當中應用了。哈佛大學的教授加裏·哈默在他的著作《管理大未來》中指出,西方的管理已走到盡頭,21世紀地球人需要向中國人借智慧,顛覆人們習以為常的傳統思想,不斷進行創新,從而更有目的地迎接未來挑戰。而中國《易經》《道德經》的無限循環與創新將為21世紀的全球企業管理帶來指引。
根據多年的研修和實踐,我就個人的生活和企業經營實踐,就老子智慧在現代企業經營上的具體應用總結出12個大方麵,形成了老子智慧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係列:
1. 使命篇? 2. 領導力? 3. 企業家精神? 4. 團隊建設? 5. 應變與創新? 6. 誠信? 7. 細節? 8. 企業治理? 9. 感恩與回饋? 10. 解壓(實修)11. 潛能釋放? 12. 基業長青。
感謝《企業文明》雜誌給我這個平台,在過去多次和李祖榮總編交流中不斷撞擊火花, 他鼓勵我形成老子智慧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係列,讓我有機會把心中的喜悅帶給各位企業界的朋友們,願《道德經》為您及您的企業經營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