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道德經》與企業使命
今天我們講企業管理,大都基於企業價值最大化,或是相關者利益最大化。深入研討才發現, 企業的經營與利潤的獲取隻是表層上的。要想辦出基業長青的企業,最為根本的還是企業創辦人的核心理念和社會責任。老子在《道德經》中講述了宇宙萬物從無到有中以柔克剛的基本規律——“反者道之動, 弱者道之用。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應用到現代企業的經營當中,老子告誡我們企業的軟實力、企業使命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有了正確的、符合自然規律的企業使命,才有企業的利潤,才能完成企業的社會責任,才有不斷成長的百年基業。
企業使命是企業發展根基的根基
現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魯克對管理所下的經典定義是:管理就是界定企業的使命,並激勵和組織人力資源去實現這個使命。界定使命是企業家的任務,而激勵與組織人力資源是領導力的範疇,二者的結合就是管理。
在德魯克看來,為“我們的企業是什麼?”這一問題提供答案是高層管理者的首要責任。企業如果不了解自己是什麼,代表著什麼,自己的基本概念、價值觀、政策和信念是什麼,它就不能合理地改變自己。隻有明確地規定了企業的宗旨和使命,才可能樹立明確而現實的企業目標。
企業的使命是要回答“我們自身代表的是什麼,我們為什麼存在”這樣的問題。這是每一個企業首先要麵臨的,對此的回答是不變的,而除此之外的企業經營則會根據市場隨機而變。
一個高瞻遠矚的企業應該具備三個層麵: 企業的核心理念、企業使命;依據企業使命而建立的企業文化、企業核心價值觀、遠景和戰略;企業根據前兩者而製定的經營活動。企業的核心理念、企業使命是無形的、不變的,但同時又是最根本的;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遠景和戰略及經營活動是有形的,可以隨時空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變。
確立企業使命的根源是商道或企業運行規律
《黃帝四經》上有句古話:“執道循理,必從本始。”縱觀人類社會的文獻,隻有中國古人留下了兩本以宇宙自然規律作為直接研討對象的書:《易經》和《道德經》。《易經》用兩個基本的符號推演了規律的簡易、變易和不易的變化模式,從而讓人類推演宇宙萬物的變化,做到知變、識變和應變。而老子的《道德經》則是用五千言講述了宇宙萬物從無到有的過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用簡單的13個字清晰地告知人類一切的由來。
老子所講的就是這樣一個宇宙運行模式:道(0,純宇宙意識能量)生成宇宙場(1,純宇宙意識能量形成的統一場),宇宙場中生成兩個基本元素(2,陰和陽,宇宙規律從總規律開始形成枝幹規律),陰、陽相交萬物生成(萬物繁衍規律),萬物中有生命的形成(生命形成的規律),萬物中有植物(植物生長規律),萬物中有動物出現(動物生存規律),動物中最後由人類進化(人類社會的規律)。
由此可見, 老子告訴人類的生存要遵守天地的規律。人類生存中的商業活動也要符合天地規律。人的使命是承上啟下繁衍生息,還有更深層的就是感悟宇宙自然規律。人的這一使命最終要從“道”、純宇宙意識能量中找到答案,企業的使命最終當然也是要從“道”、純宇宙意識能量中找到答案,社會及地球的未來同樣要從“道”本源中找到答案。
確立企業使命的根源,就可以從縱深去尋求企業使命以及企業經營之道。
創始人的社會使命感奠定企業使命
老子在《道德經》第11章中形象地講了一個車子車軸中空部分的作用。
原文:“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句解:30根輻條連接一個車轂之上, 有了車轂中空的部分,才有車的使用。因此,顯現有形的宇宙萬物給人帶來便利,而無形的空才是獲得使用價值的基礎。
老子在這裏通過車軸的例子告訴眾人一個顯而易見的哲理, 那就是像車子一樣, 有形的輻條和車轂給人帶來便利, 而真正起作用的卻是車轂中空的部分。 應用到現代企業管理上來, 我們從中感悟到企業經營的實效是結果, 而導致企業經營結果的是企業創始人所形成的企業核心理念和企業使命。這可以從被稱為“經營之神”的“鬆下電器”創始人——鬆下幸之助那裏得到詮釋。
鬆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自1918年鬆下幸之助創業以來,始終以 “為了使人們生活變得更加豐富、更加舒適,並為了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貢獻”為經營理念和企業使命從事著企業經營活動。今天,鬆下已去, 但鬆下電器依然立於世界500 強之林, 鬆下的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