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道德經》與企業社會責任(1 / 3)

第八篇《道德經》與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其萌芽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社會商人在社區壓力下追求社會利益的行為。但企業社會責任真正作為一種理念被提出,卻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事情。1924年,美國學者謝爾頓(Oliver Sheldon)提出了“公司社會責任”的概念。他把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經營者滿足產業內外各種人類需要的責任聯係起來,並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內。20世紀末,公司巨型化引發的社會問題日趨嚴重,人們開始思考企業與社會的關係、企業與自然的和諧。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企業社會責任理論自20世紀90年代導入我國並迅速發展起來。中國政府大力提倡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並在國企中率先推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體係。

企業的社會責任一般分為兩個層次,直接影響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和間接影響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直接影響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主要是企業投資人(包含股東和債權人),而間接影響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主要是雇員、消費者、生意夥伴、社區和生態環境等。

老子在《道德經》中講明了宇宙中有四大基本框架,即道、天、地、人。而人的職責就是尊道奉德並在規律的啟蒙中感悟天道,維護人類本身及人類與自然的和諧與平衡,從被動的與道同在(原始社會的大同世界)到主動與道同在(物質極大豐富、人類意識極大提高的大同世界)。人們今天討論的企業責任問題其實是老子闡述人類要遵守規律生存的顯現和延伸。現代企業毫無疑問要承擔社會責任,這一本源的要求越來越重要。本文從老子《道德經》、宇宙根本大憲法中節選與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內容進行深層次探討。

企業有責任清理垃圾

原文: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章)

譯文:道貫穿有、無,由它衍生出的空間廣大無邊,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也大,賦有純宇宙意識能量的人類同樣也稱為大。環宇間的四大之中,人類為其中之一。人類依法於大地,大地依法於環宇,環宇依法於宇宙時空場,而宇宙時空場則按自有規律運行。

老子在本章中講人類的首要責任就是要依據大地、上天及天道的法則生存,而天道則有更高層的智慧和法則。結合企業的社會責任我們可以從中體悟到:1.人要遵守自然規律生存,要有敬畏。2.違背自然規律必然要自食其果。3.人類最為根本的責任是感悟規律,並維護生存家園的環境和保持與自然的和諧。4.從根本上來講,企業作為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組織,它的責任源於人的社會責任。5.企業和個人一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我們可以從加拿大西岸的一個美麗的花園得到企業發展生產的同時注重維護環境、承擔社會責任的啟示。在加拿大西岸的溫哥華附近的維多利亞島上,有一個全球著名的花園,布查特花園(The Butchart Gardens)。讓遊客驚歎的除了美麗的鮮花,更主要的是鮮花背後的故事。布查特花園是以其創建人珍妮·布查特夫人的名字命名的。她的丈夫羅伯特·皮姆·布查特於1865年生於安大略省,他在溫哥華島發現了豐富的石灰石礦,辦起了一家水泥廠,賺得了大筆財富,但同時也破壞了美麗的自然環境。布查特夫人麵對因采挖石灰石而留下的一個個礦坑,心情十分沮喪。她懷著懺悔的心,開始在房前屋後撒下一些豌豆和玫瑰花的種子。綠葉和鮮花給布查特夫人帶來了莫大的驚喜,一個在廢礦坑上建造美麗花園的夢想在她心中萌發。在丈夫支持下,布查特夫人把采完石灰石的礦坑填上肥土,種上各種各樣的花卉;把巨大的深坑灌滿清水,形成了一個美麗的湖。

從1904年至今已經107年,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布查特花園成為世界上最美麗的花園之一。每年有上百萬人前來參觀遊覽,由旅遊及其衍生服務所產生的效益要比它作為水泥礦帶來的收益多出不知多少倍。因此布查特花園被評為“加拿大國家曆史遺址”,它反映了這個國家從“礦坑”到“花園”的發展模式、發展理念的轉變過程。珍妮·布查特變“礦坑”為花園是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承擔的典範,值得現代企業學習和借鑒。其實,每個企業都有清除物質、精神、文化、心靈上的“礦坑”的責任。

企業要實現牟利與服務社會的對立和統一

原文: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44章)

譯文:貪愛過多必然使人耗費巨大,斂財過多必然導致損失慘重。所以知足就不會因其貪欲而招致汙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這樣才立身平安長久。

老子在本章中告誡人類,越是喜愛的東西,耗費就越大;積累越多,失去的同樣沉重。因此知道滿足才是幸福快樂的開始;知道適可而止才可以維護獲利與承擔的平衡,才有長久發展基礎。用在企業的社會責任這一課題上,我們可以總結出:1.企業是追逐利益的,但其存在更深層目的還是要服務和回饋於社會。2.追求利益和承擔社會責任是一個對立平衡體。追求利益又勇於承擔社會責任,企業才能持續發展。3.欲望是無限的,而財富和物質永遠都是有限的。4.高瞻遠矚的企業一定要有一個超越金錢之外的使命。5.積累財富後一定不要忘記對社會和自然作出回饋。

在中國曆史上,商界有兩位奇人,一位是陶朱公範蠡,另一位就是胡雪岩,所以流傳著“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的說法。胡雪岩的發跡以及鼎盛除了他個人的天資外,還得力於借用政界之勢。胡雪岩聰明機智、緊緊把握住了“大樹底下好乘涼”的精髓,他先借助王有齡開錢莊,又以左宗棠為靠山步步走向事業的巔峰。胡雪岩經營中藥、絲茶業務,操縱江浙商業,資金最高達二千萬兩以上,是當時的“中國首富”。

胡雪岩功成自負,剛愎氣盛,野心過大,出現決策性失誤。光緒八年(1882),胡在上海開辦蠶絲廠,耗銀2 000萬兩,生絲價格日跌,他觀察到主要原因是華商各自為戰,被洋人控製了價格權。因此,胡雪岩高調坐莊,開啟了第一場中外大商戰。開始,胡氏高價盡收國內新絲數百萬擔,占據上風。誰想歐洲意大利生絲突告豐收,中法戰爭爆發,市麵劇變,金融危機突然爆發。胡雪岩無回天之力,被迫賤賣,虧耗1 000萬兩,家資去半,周轉不靈,風聲四播。緊接著,各地商號倒閉,家產變賣,不得已宣告關門倒閉。接著,胡又受到政敵的打擊,慈禧太後下令革職查抄,嚴追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