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一時的一代豪商胡雪岩,終於一貧如洗。讓胡雪岩留下英名的倒是他精心創下的胡慶餘堂,至今仍以其“戒欺”和“真不二價”的優良傳統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胡的一生很好地詮釋了老子“知足”和“知止”的告誡。他積累的多,失去的重。巔峰時忘掉了低調、卑謙、防患於未然、功成身退,成於輝煌,失於瞬間。
企業要把握平衡之度
原文: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77章)
譯文:自然規律不就如同拉弓一樣嗎?弓身高了,就把它壓低一點,低了,就把它拉高一些。弓弦繃得過緊就把它放鬆點,若過鬆就拉緊一點。自然規律,削減多餘的財富來補充不足以達到和諧平衡。可人類的行為卻相反,壓榨剝奪生活不足的百姓,去供奉豐衣足食的富人。
老子在本章中道出一個令人震驚的自然規律:天道運行以萬物平衡和諧為準則;而人類因私欲和貪婪則追求兩極分化的狀態。人類五千年的曆史恰恰是老子這一學說的見證,每當貧富差別巨大、百姓無以為生的時候,社會變革就來臨了。中國共產黨倡導的“為人民服務”的綱領,其本質精神完全符合宇宙規律要求平衡與和諧的本源內核。“為人民服務”源於新中國的締造者毛澤東,而在毛澤東之前是孫中山先生提出“民主、民權、民生”,“天下為公”的宗旨;他們兩位都是在蘇維埃政權領袖列寧那裏得到啟示;而列寧及整個社會主義陣營則是以馬克思思想作為理論基礎。其實,翻開《道德經》,老子在2 500年前一語道破天機,他清晰地告誡人類天道是維護一個動態的社會和諧與平衡的,這一平衡不僅僅局限於人類,也包括人類與自然地平衡與和諧。人類的文明史也同樣展示了人類不斷啟蒙天道的曆程:人類由血腥搶奪轉向經濟的角力。期望人類的不斷啟蒙中會有更高層次的感悟和提升。
應用到現代企業與承擔社會責任上,我們可以總結以下幾點:1.人類處於天道的仁善和個體逐欲的對立平衡中,隨著人類經濟的不斷發展,人類的組織越來越多地關注民生。2.企業作為人類組織的一個單元,在現代經濟社會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自然也同樣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3.承擔社會責任是企業的一個重要責任,是不可分割的。4.企業社會責任首先是要重視消費者、員工、股東的利益,其次是要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包括服務於社區,促進社會和諧和維護地球環境。這是每個人的責任,同樣也是人的組織、企業的責任。
美國默克製藥公司(Merck & Co.,Inc,簡稱“默沙東”)總部位於美國,2010年列全球製藥企業第二位,銷售額超過390億美元,在全球設有10個研究中心、33家工廠,在25個國家有17個配送中心,全球共有約5.52萬名雇員。默克公司在持續增長與獲利的同時,更獲得了對社會積極回饋的美名,這一切源於創始人的理念和價值觀。
1943年,默克公司投入巨資研發鏈黴素並獲得成功,這是治療肺結核的特效藥。在當時,擁有了這種藥的生產專利就等於擁有了一個聚寶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遭受肺結核侵襲,疾病蔓延十分嚴重。於是默克主動放棄了該藥的專利權,並把鏈黴素引進到日本,還傳授給他們相關的生產技術。這一做法讓許多人覺得不可思議,也引起了公司內部員工的不滿。喬治·默克二世是這樣解釋:“本公司同仁所必須遵循的原則,我們要牢記藥品旨在救人,不在求利,但利潤會隨之而來。如果我們記住這一點,就絕對不會沒有利潤。我們記得越清楚,利潤就會越大。”
數年後,當默克公司的新任總裁魏吉羅第一次到日本時,受到了隆重的接待。日本人民沒有忘記默克公司的恩情,默克公司獲得了日本政府各種優惠政策,成為日本最大的外資製藥公司。默克公司在這次專利授權中雖然沒有賺到1分錢,但是,得到的卻是超越金錢的雙重回報。
行善是做人和經營企業的根本
原文:天道無親,常與善人。(79章)
譯文:天道無親疏之分,唯獨偏助於善人。
本章中老子表達了天道不偏愛某個特定的人,但他要資助那些仁善的人和行為,因為這些人實際上體現了天道的基本精神。應用到現代企業的社會責任上,我們從中可以汲取以下幾點:1.一切人類的善行都源於道本源能量和其品格體現。2.堅持行善必有天助。3.違背仁善、違背本源仁善最終必遭天譴。4.企業最終的目標是用企業實體來展現本源仁善根本。5.超越眼前利益,專注於金錢之外的使命和價值觀的企業基業長久。
萬豪國際集團(Marriott)在1927年成立之初是位於美國華盛頓的一家名為Hot-Shopper的九座位的小飲料攤,現在已經發展成為擁有15個品牌的3 000家酒店以及3 400多個食品和服務設施的國際集團。萬豪成功的關鍵是與人為善的經營理念,並把這一理念製度化,代代相傳。我們可以從新老兩代人中體會萬豪以顧客和員工為本的價值觀。
在開辦酒店之初,老威拉德·馬裏奧特說:我心中隻有三個一貫的構想:1.為客人提高友善的服務;2.以合理的價格提供高品質的食物;3.盡我所能日夜努力工作,賺取利潤,為離家在外的人提供一頓好吃的飯、一張舒適的床、友善的待遇。1964年小馬裏奧特接班,他遵循父親為公司奠定的指導原則,認為驅動公司的主要因素不是金錢,而是提供體現顧客價值的服務而獲得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股東的回報就自然而來。
而另一家酒店連鎖——豪生,他的主人1960年把企業交給兒子的時候,他留下的是點綴全美高速公路沿線,700家受美國中產階級喜愛的餐廳和旅館。當時小馬裏奧特說過希望有一天能把萬豪經營的像豪生一樣好。而到了1985年萬豪就超越了豪生7倍多,其原因就在於萬豪不斷地完善、貫徹和執行與人為善的理念;而豪生卻自滿自大,失去了原本的核心理念,一味追求利益,漸漸地走向衰敗。1979年,帝國買下了豪生,6年後以不到收購價格的一半賣掉它。
兩家公司不同的結局體現了老子“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本源精神。
積極回饋社會
原文: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8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