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悟道的人樂德善施,不會執著於過多的擁有,無私付出而自己更富有,盡力施舍與人,而自己所得更多。自然之道造福萬物而不妄加傷害。真正悟道的人順應自然規律,而不爭名利。
老子在本章中強調,感悟天道的人不積累個人財富,它願意幫助別人,以此來體現其生存價值。應用到企業與社會責任上,我們可以總結出:1.好的企業一定要有核心理念和符合天道的價值觀。2.給予才使人和企業更有價值。3.企業在生產中要把持的基本原則就是要遵守規律。4.地球的環境是靠各個企業的共同努力來保護的。5.不爭,別人無法與其爭。
巴菲特經營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使他成為全球家喻戶曉的股神,並為無數人帶來了財富,如果你在1956年把1萬美元交給巴菲特,它今天就已然變成了大約2.7億美元。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充分體現了老子認知事物根本的智慧。他警告投資者:不要貪婪、不要跟風、不要投機。巴菲特常說的一句口頭禪是:“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隻有在退潮的時候,你才知道誰在裸泳!” 巴菲特的另一個過人之處在於積累巨額財富後積極回饋社會。巴菲特曾表示:“我想給子女的,是足以讓他們能夠一展抱負,而不是多到讓他們最後一事無成。”因此他的子女將繼承他財產的一部分,比例並不會太高。2006年6月25日,沃倫·巴菲特在紐約公共圖書館簽署捐款意向書,正式決定向5個慈善基金會捐出其財富的85%,約合375億美元。這是美國乃至世界曆史上最大一筆慈善捐款。巴菲特準備將捐款中的絕大部分捐給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及其妻子建立的“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目的在解決教育、衛生與貧窮問題。其他股票則捐給以巴菲特已故妻子命名的蘇珊湯普森巴菲特基金(Susan Thompson Buffett Foundation)及兩人共育的孩子霍華德、彼得與蘇珊所成立的基金。
巴菲特還向美國政府喊話,支持征收遺產稅,認為取消遺產稅將擴大貧富差距。他說:“我不認為社會資源應該按照貴胄富人王朝的方式傳承下去,美國應該盡可能保持機會平等。”巴菲特賺得多,也對社會付出得多。
中外企業家的差異也體現了企業家創富後的處置上。中國的富商大多把財富留給後代,而如果後代沒有好的價值觀和品德的基礎,財富會毀掉了富二代的人生,因此富二代成為當今一個熱門話題。美國等西方企業,企業家積累財富後大多用來表達對社會、自然的感恩和回饋。巴菲特用企業來回饋社會的精神值得中國企業家乃至全球的企業家借鑒。
企業存在的根本還是創造和給與
原文: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51章)
譯文:道化生萬物,而德育養萬物,道德任萬物成長和繁育,任其安然和成熟,任其興旺和再生。道化生萬物卻不據為己有,養育萬物卻不自居功高,成就萬物卻不為其主宰,這就是道無為自然,奇妙無比的先天大德。物卻不自居功高,成就萬物卻不為其主宰,這就是道無為自然,奇妙無比的先天大德。
老子在本段中言明,宇宙間萬物都是由道本源能量而化生,萬物終究無法脫離尊道奉德的根本,而道的基本精神就是無私。從中我們可以體悟現代企業與社會責任:1.萬物由道化生而來。2.企業要以尊道奉德為己任。3.道化生萬物卻不據為己有、不居功自傲、不做主宰,這是宇宙規律的基本精神。4.感悟和弘揚宇宙基本精神是任何企業的職責。5.能使個人或企業死而不亡的依然是大公無私的精神。
今天,世人都知道有個“諾貝爾”獎項,一生能獲得此獎是極高的榮譽。而諾貝爾的核心精神恰恰是效仿宇宙無私精神,激勵為人類作出積極貢獻的傑出人物。阿爾費裏德·伯恩納德·諾貝爾,1833年10月21日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他發明了炸藥,取得了成千上萬的科研成果,成功地開辦了許多工廠,積聚了巨大的財富。在即將辭世之際,諾貝爾立下了遺囑:“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人”。諾貝爾充分地展示了老子道本源無私奉獻的精神,成就了“死而不亡”。
倡導企業社會責任就是平衡企業逐利與維護人類自身和諧,及人類與生存環境的平衡與和諧。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緣於宇宙規律本源品德、人類的使命、企業的核心理念和價值觀。縱觀全球企業界,真正長久良性發展的公司都以不變的、符合本源規律的使命和規律為基礎,應對各種市場的變化和挑戰,不斷發展壯大。企業的社會責任,最基本的是要遵守法律、依法納稅並保障員工合法權益及生產安全、職業健康等;在較高的層次上,企業還要在社區建設、環境保護以及支持慈善事業、捐助社會公益、保護弱勢群體等方麵作出貢獻。企業社會責任體係的確立與實施,從根本上說還是為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應該承認,我國企業在社會責任領域落後於人,有些責任事故相當嚴重,但已經邁出第一步。中國社科院撰寫的2011年《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簡稱藍皮書)2011年11月8日正式發布,課題組分別調研了中國境內的國企、民企、外企的百強企業,從商業賄賂製度、產品合格率、社保健康培訓、節能減排等方麵進行了綜合評估。調查顯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整體水平尚屬起步階段,七成企業嚴重缺乏社會責任,近半數國企處於旁觀。倡導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是企業長久發展的必然之路,也標誌著整個國民素質的提高,需要政府和企業界共同行動,是一項十分艱辛、長久的事業。
目前,企業社會責任已經不僅是一種理念,而是一種實踐。當今正逐步形成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主流。從人類古聖賢老子《道德經》中我們可以汲取本源的智慧,並在感悟本源規律的基礎上,將有關人類應履行的責任、人與自然的和諧責任更多都應用到現代企業的管理上,為人類的未來和後代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間。在這方麵,中國的企業家已經有了覺醒和行動,期望更多中國企業界有識之士能將老子智慧與商業經營、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完好地結合,使中國企業經營者素質提升,促進承擔社會責任的理論和實踐持續改良完善,並在借鑒西方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形成本土的理論基礎和實際操作體係,為21世紀企業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承擔社會責任、維護人類社會和平及人與自然的和諧闖出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