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乃父母之要義
引言
班級小天地,生活大舞台。在班級這個“舞台”上,我們的班主任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新時期的班主任老師應是一名知者,更是一名智者。我們是知識的傳播者,是行為的踐行者,更是愛心的耕耘者。讓我們把對孩子的關愛化作夏日的一絲清風,輕撫幼小的心靈,讓我們用美的陽光去普照每一株幼苗,用愛的雨露去滋潤每一朵鮮花。
我幫學生寫家書
王 渠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從古至今,廣受人敬。教師是學生的第一本教科書,師者,乃父母也,教師是學生心靈障礙的疏導者,教師是學生教化成功的引領者,教師是學生道德行為的示範者,教師是學生文明生活的指導者,教師是學生情感健康的守護者……以此,我們應當清晰,一個人民教師使命之神聖,責任之重大,尤其當一個學生的心靈急需慰藉的時候,老師要爭取在第一時間給予察覺、交流、溝通,及時化解,走出低穀,迎接陽光,這當然需要老師有愛的撒播,責的傾注。在一定層麵上,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父母也不能取代的,尤其是小學生,教師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往往是神聖的。
在我三十年的執教生涯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郭小軍是我班的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讀書四年來一直是班上其他學生學習的楷模。可自從進入五年級的時候,他似乎變了一個人,上課時常常心不在焉,作業也不能按時完成,下課後也不見往日那生龍活虎的身影。這種情況令我十分費解,我三次找他到辦公室談心,均無果,找同桌和與他親近的同學了解,也沒有任何收獲,老是微笑著說沒什麼原因,隻是自己心煩,沒心情學習。
雖然他沒說什麼,但直覺告訴我他一定有不願告訴我的秘密。為了查明原因,我幾次到他家做家訪。第一次他媽媽不在家,他爸爸隻是淡淡地告訴我家裏沒發生什麼,家長也不知道孩子最近的學習情況。第二次家訪時,郭小軍的爸爸媽媽都在家,當聽說孩子最近的學習情況時,他們都認為是不是孩子染上了遊戲癮了,但孩子都是按時上學、放學的,不可能有時間去遊戲廳,這次家訪我依然是空手收兵回營。
麵對此情此景,我百思不得其解,深感鬱悶,好端端的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為何發生這種異變?是什麼原因?我必須打破砂鍋問到底,不求明解不收兵。一個周末的晚上十點鍾,我撥通了郭小軍媽媽的電話:“請你們做父母的不要煩我,我是一位負責任的老師,為了你們娃娃的成長,我想再次約見你們……”話音未落,電話那頭小軍媽媽已經泣不成聲,麵對此情,我的心情更加難受,再訪他媽媽的心情更加迫切,恨不得立馬與小軍媽媽麵對麵,心連心,手牽手,攜手共克,攜手共進,針對病情,對症下藥。然而,我又焦慮重重,是什麼病症?我又能開出什麼良方……
星期天的黎明開天窗了,恰好又遇到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哪怕如此,我存積在心中的激情,求解的激情,促動我果敢地持傘穿雨,直奔郭小軍的家。出發前,我給小軍的父母均通了電話,要求他們等候我,我要第三次家訪。
到了小軍家後,我渾身濕透,小軍媽媽連聲說:“對不起!對不起!”小軍的爸爸見我如此執著,推辭掉今天上午有一個項目的簽約儀式,也留了下來接待我。此時此刻,我有一種直覺,小軍的爸爸今天有什麼工程項目簽約?莫非是社會上傳言有錢男人就……難道他在外麵另有新歡?作為一個身為人父的過來人,我毫不客氣地單刀直入,在我步步逼問下,小軍的媽媽又哭了起來,爸爸的臉紅了又紅。哦!果然如此!我用了班上其他同學的案例勸導了兩位家長,談得比較和諧我方才回家。晚上,我還十分興奮地寫了五百餘字的家訪心得。
從那次家訪之後,小軍又回歸到原來的軌道上了,上課積極發言,作業也做得工工整整,我打心裏欣慰得不得了,慶幸自己的家訪工作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連走路都是樂嗬嗬的。回家時,愛人和女兒都問我:“這幾天是不是遇到什麼喜事了這麼高興,讓我們也分享分享噻!”對她們的發問,我總是笑而不語。
可是,好景不長,時過半月,郭小軍同學在班上又是一籌莫展,一言不發,上課總是天天遲到,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放學後,我再次把小軍留了下來:“小軍,今天老師把你留了下來,你也應該知道老師對你的一片關愛,我希望你不要把煩惱積壓在心裏,把它告訴老師,老師是你堅強的後盾!”在我的悉心誘導下,小軍終於開口了,聲音是那樣的細小,是那樣的無奈:“爸爸和媽媽又在吵了,他們說必須要分手……”小軍抽噎著再也說不下去了。
看到小小年紀的娃娃竟要遭受如此痛苦的折磨,我的心也碎了,一個完整的家即將支離破碎,一個幼小的心靈即將失去愛的港灣,這可怎麼辦?望著眼前的小軍。我苦苦思索著。突然,一個念頭出現:我何不以小軍的口吻給他爸爸寫一封信,在信中訴說兒子心中的煩惱,訴說對一個完整家庭的渴望。於是我提筆開寫:“親愛的爸爸,請允許我真誠地叫您一聲爸爸,您知道嗎?每次見到您和媽媽爭吵時,我是多麼的難過!你們那一句句爭吵聲如根根鋼針一樣深深地刺痛著兒子的心……”信寫好之後,我叫郭小軍認真地謄抄了一遍,用信封裝好帶回家放在他爸爸的枕邊。
後來,據小軍的媽媽給我介紹,他爸爸從萬源回家看到這封信之後,整個晚上是輾轉反側,徹夜難眠。第二天一大早,小軍爸爸便把小軍摟在懷裏:“孩子!請你原諒爸爸,爸爸以前做得不好,是個不稱職的爸爸,謝謝你給我寫的那封信,讓爸爸明白了家的重要性……”
在那以後,小軍臉上的愁容一掃而光,恢複了往日的開心與快樂,我再也沒聽到他爸爸和媽媽鬧離婚的消息了,也許我幫小軍寫的那封家書真的成了一個黏合劑,讓一個即將破碎的家庭又愈合得如同“昨天”,爸爸的工作如火如荼,媽媽的商鋪生意興隆,小軍的學習一躍前茅,在小學畢業後,考入到成都市外國語學校就讀。
如今的小軍已大學畢業,在一家國企工作,每年寒暑假,他們一家三口都要提著禮品來我家做客,每次來時都會重複昨天的那句老話:“謝謝老師!謝謝老師!”
一封薄薄的家書挽救了一個破碎的家庭,一封濃濃的家書成就了一個孩子的幸福,它是我三十餘年教學生涯中的一朵小浪花,也許,它顯得微不足道,但,為人師者,責之使也!
掌聲響起來
侯多兵
沒有掌聲的舞台是可怕的,有誰受得了死一般的寂靜;沒有掌聲的人生是可悲的,有誰願意在壓抑中生存。我和我的學生都需要掌聲,將生命的價值融入學生的成長和掌聲中,這就是我最大的快樂。 ——題記
“孤獨站在這舞台,聽到掌聲響起來,我的心中有無限感慨。多少青春不在,多少情懷已更改,我還擁有你的愛……”世間,總有一首歌,讓我們如此難忘,觸景生情。而於我,二十年教學的曆程,全在這首歌裏。掌聲,是人類前進的動力。它能讓人重獲信心,讓人變得堅強,給人鼓勵,勇往直前。我們需要掌聲充實自己的生活,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
鏡頭一
六一前夕,學校要表彰一批優秀隊員。為了充分發揚民主,公平競爭,我建議先由符合條件的隊員進行競選演說,然後大家投票選舉。大家都讚成這一做法,輔導員便宣布競選開始。
教室裏靜悄悄的,誰有勇氣打頭陣呢?我悄悄地四下一看,幾位有實力的競選人好像在思考什麼,幾分鍾過去了,在大家的沉默中,副班長黃鷳淼突然從座位上站起,充滿信心地走上了講台。教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大家的目光被她吸引著,那是欽佩的目光。
第二個走上講台的居然是平常有些膽小的吳發,麵對大家的目光,他愣了半天,竟沒吐出一個字來,真急煞人。“他太激動了,掌聲加油。”我及時帶頭鼓掌給他解圍。頓時,教室裏掌聲大作。這掌聲給他勇氣,也給了他自信。終於演說完了,吳發帶著一身的輕鬆和愉悅走下了講台。
演講在繼續,掌聲在持續,最後上台的吳秋璿同學是位特殊的競選者,她多次參加學校的演講,文章也多次發表,琴棋書畫樣樣擅長,同學們暗地裏認為她絕對會當選的。出人意料的是,她說:“我已獲得了不少榮譽,這次機會就讓給大家了。”話音剛落,教室裏掌聲雷動,大家被她這簡短的幾句話感動了。投票結果揭曉了,我鄭重宣布名下“正”字最多的五名同學當選。霎時,教室裏又一次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這掌聲既是我們對當選者的祝福,又是對落選者的鼓勵,更是對吳秋璿同學在榮譽麵前大度謙讓精神的崇高禮讚。競選結束了,掌聲依舊在耳邊回蕩,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鏡頭二
《掌聲》這篇課文讓我特別感動。課文講的是,一天,老師讓同學們走上講台輪流講述小故事。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三十多雙眼睛一齊投向那個角落,英子立即低下頭。老師剛剛調來,她不知道英子她的腿因得了小兒麻痹症而落下了殘疾的情況。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最後慢吞吞地站了起來。大家注意到英子的眼圈紅了。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英子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台。就在她剛剛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誰的帶動下,驟然間響起了一陣掌聲。那掌聲熱烈、持久。她把故事講完了,而且講得很成功。結束時,班裏又一次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奇怪的是,從此以後英子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她不再那麼憂鬱了,她與同學們一起遊戲、說笑,還讓同學們教她跳舞。同學們的掌聲使她鼓起勇氣微笑著麵對生活。這個故事讓我思緒萬千。是啊,身患殘疾而自卑憂鬱的小英在同學們的掌聲裏上台演講,在同學們的掌聲激勵下變得樂觀開朗,這多麼讓人欣慰!原來一陣讚美鼓勵的掌聲能讓一個身處困境的孩子長出一雙能翱翔萬裏的翅膀,帶她飛向永遠掌聲雷動的未來。
記得有一次上《遊子吟》,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融進古詩所表達的感情中去。情到深處,孩子們有感而發,一雙雙小手舉起來了,期待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我。這時,我發現班上一名比較內向的女同學居然悄悄地把手舉起來了,我喜出望外,用溫和的口吻對她說:“請你回答。”她站起來回答,她的回答讓所有的同學驚歎了,她還為我們念了一首送給媽媽的詩:“媽媽的愛是/春天的細雨/潤物無聲/媽媽的愛是/夏天的雪糕/沁人心脾/媽媽的愛是/秋天的楓葉/溫馨從容/媽媽的愛是/冬天的棉襖/溫暖如火/媽媽的愛/不分春夏秋冬……”念到動情處,她哽咽了。此時此刻,教室裏鴉雀無聲,我和所有的孩子都為她的勇氣而感動。我舉起雙手,給她送上了最清脆響亮的掌聲。在我的帶動下,教室裏的掌聲此起彼伏。後來,這名女同學在課堂上越來越活躍,我也時常為她而鼓掌。我從她的身上看到了掌聲的作用,掌聲改變了這個孩子的性格。
由此我想到,我們所有的孩子在學習生活中是多麼需要鼓勵的掌聲啊!孩子們需要母親慈愛的掌聲,父親有力的掌聲,同學熱情而輕快的掌聲,更需要我們微笑讚美的掌聲!那掌聲就是對孩子們的鼓勵、肯定、欣賞、尊重,也是喝彩、關愛。它似一陣溫暖的春風吹拂著孩子們的心田;似一縷和煦的陽光照耀孩子們的靈魂;似一股無形的力量,激勵著孩子們不斷向前。掌聲可以給他們熱情,給他們勇氣,給他們力量給他們鼓勵。可以說有掌聲的地方就有故事;有掌聲的地方,就有精彩;有掌聲的地方,就有成功;有掌聲的地方,就有愛心。
鏡頭三
這個月我兩頭忙,一邊要到校長進修班去聽課,一邊要抽空回來給孩子們上課,孩子們見到我的時間少了,每次回到學校他們都顯得有些興奮,我從他們天真無邪的眼神裏讀到了一種依戀和責任,孩子們,我拿什麼來教你們?原來一天兩節課,現在隻能勉強上一節課了,孩子的成績下降了怎麼辦呢?我思索著如何在備課上多下些功夫。
一天下午,我們學習《她是我的朋友》一課,我結合課文給孩子們講血型和輸血的知識,也談到了人失血20%就有生命危險。同時我也講到了無償獻血,獻血能挽救病人的生命,由於無償獻血的量少,不會危及我們的健康。當我把自己珍藏的五本鮮紅的獻血證書展示給孩子們看時,教室裏立刻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我激動地說:“謝謝孩子們!如果每八百毫升鮮血可以挽救一個病人的生命的話,我獻出的鮮血可以救活四個人了。”聽到這,教室裏再次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幾個孩子還站起來說:“侯老師,你真勇敢!”
班長楊博站起來說:“侯老師,周末我也去獻血救人。”我微笑著說:“我們國家規定沒有滿十八歲的公民,都不能獻血,這是對青少年的關愛。”“哪課文中阮恒為什麼要抽血呢,他還是個孩子呢?”愛思考的朱玲黎發問了。“誰來回答她的問題?”我把皮球踢給了其他孩子。“阮恒想救小姑娘!”“當時其他人的血不能救小姑娘!”“當時情況緊急,這是沒辦法的辦法。”“侯老師剛才講了抽一部分血給小姑娘,不會危及阮恒的生命的。”“小姑娘是阮恒的朋友,阮恒要救自己的朋友。”
……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各抒己見,討論得很熱烈,課文的難點在討論中迎刃而解,我欣慰地笑了。
掌聲是一道彩虹,絢爛的色彩是讚許;掌聲是一顆珍珠,晶瑩的光芒是欣賞;掌聲是一朵鮮花,美麗的紋麵是肯定。當彩虹升起,當珍珠閃光,當鮮花綻放,在響亮的掌聲中我把愛的種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靜等花開。
甘為學生父與母
李延琴
曾經在一篇博文裏看到,老師擔任了很多的角色,如:學生的父母、保姆、醫生、營養師、警察、法官……是的,在孩子的眼裏,老師似乎是無所不能的。每次看到和自己女兒一般大小的孩子們,無不湧起一種母愛的情結。
對於小學生而言,班級就是一個家庭,剛踏進校園的孩子,像一隻隻不諳世事,隨心所欲的快樂小鳥,對學校是完全陌生的。作為班主任則要像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教會他們如何正確坐姿,如何係紅領巾,如何整理書包,有的甚至課間孩子們上廁所,老師都要操心。記得孩子們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有很多事情都不會做。他們每天在學校,一會兒鞋帶鬆了,我看見後會低下身教會他們如何係好鞋帶;女孩子頭發亂了,我找來梳子,給她們梳理漂亮。特別是當他們當上了少先隊員,紅領巾是他們的驕傲,可孩子們又小,不會係紅領巾。每天早上到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給他們係上鮮豔的紅領巾。看著孩子們蹦蹦跳跳的身影,我也會露出欣慰的微笑。
作為班主任,必須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每一位同學,尤其是貧困生。冰心說過:有了愛便有了一切。因為愛是一種力量,是教育成功的秘訣,是班主任必備的修養。班主任熱愛學生,對學生寄予希望,學生在心理上就得到了滿足,從而樂於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在我們班裏有一位女同學,學習成績一直都比較差,她媽媽很著急。作為孩子自己,常常感到同學們在嘲笑她,漸漸地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越來越自卑。我發現後,積極地引導她。在課堂上,我經常抽她起來回答一些很簡單的問題;做練習題時,走到她身邊,及時幫她檢查出錯誤;當我在課堂上講課時,發現她在走神,及時地用眼神提醒她。漸漸地,她感受到了老師對她的關愛,學習也努力起來,不懂的也主動拿來問我。從那以後,她的成績逐步提高,已經能跟上班裏的同學了。我知道她在學習舞蹈,主動推薦她去表演節目,每年的六一節,她都參加了學校的表演。這讓她恢複了自信,對生活充滿了向往。在最後一年的六一節上,她和年級的其他同學表演的舞蹈“彩雲之南”獲得了領導們的高度評價。臨到畢業前夕,她的媽媽找到我,握著我的手說:“李老師,謝謝你,不嫌棄我的孩子,讓她有了一個快樂的童年,我和女兒一定會記住你的。”我經常回憶起她曼妙的舞姿,對她的未來充滿了希寄。
在上學期間,學生和老師待在一起的時間,比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還要多。作為老師的我們,不僅僅教給孩子們知識,還要像父母關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關心他們。記得有一次,中午放學。孩子們在下樓梯時,李卓越一不小心,撞在了樓梯的牆角,頓時,鮮血直流。我見狀,立即把孩子送往附近的醫院,到了醫院後我與孩子的父母聯係,才得知,他的父母都到成都出差去了。孩子痛得不停地喊著:“媽媽……媽媽……”我走過去,抱著孩子,對他說:“孩子,勇敢些,媽媽在這兒呢!”當醫生處理傷口時,李卓越緊緊地抓住我的手,嘴裏仍不停地喊著:“媽媽……媽媽……”看著醫生的針在孩子的頭皮上縫合,痛在
孩子身上,也痛在我心上。第二天孩子的父母來到學校,一再地表示感謝,我說:“不用謝,他是你們的孩子,也是我的孩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