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蠻部 蒙古高原西部勢力最強大的遊牧部落。語言屬突厥語族。信奉景教。在蒙古人興起以前已建立起國家機構。乃蠻汗國被推翻後,大部分乃蠻人跟隨其王子屈出律西遷至今哈薩克斯坦東部,並與當地的其他突厥語部落融合,後成為哈薩克民族的主要部落之一。
花剌子模 也被寫作“花拉子模”,在塞人的語言裏解釋為“太陽土地”的意思。花剌子模古國位於中亞阿姆河下遊三角洲,是中亞文明發育最早的地區之一,曆史上曾經有過十分輝煌的時期,其文化成就堪稱中亞文明寶庫中的奇葩。後被蒙古帝國消滅。
密葬 按照蒙古族的傳統,成吉思汗是“密葬”,死了的人不希望讓後人發現,對於後人來講,應該尊重祖先。而且挖掘土地會帶來壞運氣,而觸動祖先的墳墓會毀滅他的靈魂。蒙古人所建的元朝,所有君主都采取死後“密葬”的方式。
劄木合 (?~1204年),蒙古劄達蘭部首領,被稱為古兒汗。他是鐵木真的主要對手之一,兩人曾在蒙古草原上對立。後來雖然劄木合敗在鐵木真的手下,不論是蒙古還是中原的曆史對他的評價都非常高。
鄂嫩河 又名“斡難河”。發源於蒙古東北部肯特山東麓,北流經俄羅斯的石勒喀河後,流入黑龍江。1206年,鐵木真帶領蒙古的貴族和功臣們在鄂嫩河畔舉行大聚會,大家一致推舉為蒙古的大汗,並且上尊號為“成吉思汗”。
[閱讀鏈接]
成吉思汗在消滅花剌子模後回軍路上,接見了我國北方道教全真派首領長春真人丘處機。當時丘處機是道教全真龍門派掌教,成吉思汗待他也如師友。
丘處機清楚地告訴他,人是不能長生不老的,隻能養生。還告訴他一條治國之道,勸他要清靜無為,不要濫殺無辜等。
丘處機與成吉思汗的相會時間不長,但是在成吉思汗人生道路上起的作用卻相當大,使其性格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孛兒隻斤·忽必烈。蒙古族。成吉思汗嫡孫。元朝的創建者,諡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蒙古尊號“薛禪汗”。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
他在位期間,建立行省製,加強中央集權,使得社會經濟逐漸恢複和發展。
忽必烈生活於蒙古帝國的黃金時代。他出生之時,蒙古人開始開疆擴土;他長成之時,蒙古大軍已經把疆域遠遠地擴張到了北方和西方。作為成吉思汗的嫡孫和元憲宗蒙哥的胞弟,忽必烈無疑是個顯赫之人。
1260年6月4日,忽必烈在中原的開平上都府大本營被擁立為大汗。當時他44歲。
在後來的1246年夏遷都燕京,改燕京為中都,把中央政權機構設於此地。1271年冬宣布改“大蒙古”為“大元”,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表示國家廣袤無疆。
1272年2月,他宣布建都為大都。
元世祖在1260年登基後的一個月內,便成立了中書省,負責處理政務。
1263年,他建立了樞密院,負責軍事。
5年後,最後一個主要機構禦史台成立了,負責監察和向元世祖報告漢地官員的情況。此外,還有專為大汗和皇宮提供服務的特殊機構,如內務府、將作院等。
在文字上,元世祖封吐蕃薩迦的八思巴為“國師”,命八思巴率領一些吐蕃語文學者重新創製蒙古族文字。
元世祖命八思巴新製蒙古族字,則是適應元朝多民族國家建立後的需要,要求拚寫蒙古語的新字,同時還能譯寫其他民族的語言,主要是漢族的語言。
新字製成後,1269年2月,由元世祖正式頒行。原稱蒙古新字,後改稱蒙古國字,通稱“八思巴字”,成為國家法定的官方文字。
整個元朝統治時期,凡是皇帝的詔旨和一切國家頒發的文告、法令、印章、牌符、鈔幣等一律使用國字。蒙古國字還用來翻譯漢文的經、史等文獻,供蒙古貴族子弟學習,加強了蒙、漢、藏等民族的語言文化的交流。
在經濟方麵,元世祖首先釋放被他的軍隊俘虜的大批士兵和平民,以爭取江南的漢人。接著發布以恢複我國南方經濟為目的的命令,其中包括禁止蒙古人掠奪農田,並建立貯存剩餘穀物的常平倉來保證遇到災害時有足夠的供應。
他把首都建在大都,元世祖需要保證這個新城市中穩定的糧食供應,這迫使他從我國南方更富庶的地區運入糧食。為此,1289年2月完成了對大運河的擴建,使江南的糧食可以方便地到達大都。此外,對鹽、茶、酒和一些商品實行專賣。
在文化方麵,元世祖希望把自己扮演成漢民族文化的保護人。元世祖對白話文的支持,方便了劇作家的寫作,因此對元劇的發展作出貢獻。
與此同時,他還采取了一些積極措施保留蒙古人的儀式和習慣。如繼續舉行一些傳統的蒙古慶典,並且按照蒙古風俗祭山、祭水和祭樹,用薩滿教士表演傳統的儀式。
此外,元世祖促進書籍的更廣泛傳播,因此元朝的印刷術保持了宋朝所達到的高水準。
在軍事方麵,元世祖采取了一係列軍事行動。在即位的最初幾年裏,元世祖致力於鞏固汗位,對南宋隻求維持現狀。經過長期備戰之後,便於1267年開始舉兵伐宋。最後迫使宋帝無可奈何上表投降。
除了征服南宋,元世祖也曾多次派兵侵略鄰國,比如兩征日本和對東南亞諸國發動戰爭,但多遭失敗。
在外交方麵,元世祖通過對基督教實行寬容政策進一步吸引歐洲人,他甚至還尋求獲得外國基督教徒的支持和協助。他采取更關切的態度邀請和招募外國基督徒,比如馬可·波羅是元世祖時代中西方交流中的最有名的基督徒。這些人對中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元世祖在晚年遭遇了一連串打擊,最鍾愛的妻子先他去世,最喜愛的兒子英年早逝。或許由於這些個人悲劇的刺激,他開始酗酒,並且毫無節製地暴飲暴食。他的體重迅速增加,越來越肥胖,並被因酗酒而引起的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
與此同時,他的一些政策也遭到了失敗。尤其是對外遠征的失利,純粹是由於政策不恰當的改變而造成的,因此他就無論如何也難辭其咎了。
1294年春,被酗酒引起的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的元世祖逝世。同很多蒙古族的元朝皇帝一樣,元世祖的陵墓在哪裏仍是個謎。
[旁注]
大都 這裏指元朝都城。其址即今北京的部分地區。元大都的修建曆時18年之久。元大都規模宏偉,規劃整齊,有巍峨的宮殿,雄偉的寺廟,美麗的園圃,寬敞的街道。元大都是當時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奠立了近代北京城的雛形。
元劇 元代雜劇和散曲的合稱。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在我國文學史上常與唐詩、宋詞並稱。其中雜劇成就尤高。因此元曲有時也常專指元雜劇。
馬可·波羅 (1254年~1324年),意大利旅行家和商人。21歲時到達蒙古帝國,他在我國遊曆了17年。由他口述,他朋友魯斯蒂謙寫的《馬可·波羅遊記》記述了他在我國的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向往,對以後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影響。
[閱讀鏈接]
忽必烈在外征戰時,有一天想吃家鄉的清燉羊肉。
突然探馬來報敵軍已到,忽必烈一麵下令開拔,一麵喊著:“羊肉!羊肉!”廚師急中生智,飛快地切了10多片薄肉放在沸水,肉色稍變即撈入碗中,撤下佐料後捧給大帥。忽必烈接連吃了幾碗後,翻身上馬迎敵,結果大勝。
在籌辦慶功宴時,忽必烈特別點了戰前吃的那道羊肉片。這回廚師做得更認真,忽必烈吃後讚不絕口。
廚師忙上前帥爺賜菜名。
忽必烈笑著答道:“我看就叫涮羊肉吧!”從此,涮羊肉成了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