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時期——將帥風雲1(2 / 3)

劉邦也以關中為基地,進逼西楚。於是,爆發了曆時4年多的楚漢戰爭。

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後,號令天下,大失民心。他自己也漸漸驕傲起來,對其他的諸侯放鬆了警惕,從而逐漸由強盛走下坡路,最後招致“垓下之圍”的悲慘結局。

在垓下,項羽被劉邦的軍隊重重包圍,兵少糧盡,隻剩28騎。而追他的漢騎有數千之多。

項羽命令騎兵都下馬步行,手持短兵器與追兵交戰。他自己飛斬敵將,殺死漢軍幾百人,使令漢軍畏而卻步。項羽自己也負傷10多處。項羽依然堅決抵抗,即使到了烏江,走投無路時,烏江亭長要渡他到江東去,他也不願讓江東父兄看到他兵敗將亡、狼狽不堪的情景。

所以,他拒絕渡江。

後來,項羽終因寡不敵眾,四麵楚歌,麵對著美人虞姬和名馬烏騅,流下了傷心的眼淚,以自刎來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項羽自刎前,仍稱“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而不能認識自己終致失敗的原因。後來,劉邦以魯公禮葬項羽於穀城。

[旁注]

巨鹿 漢時置縣,晉時為國。巨鹿還是曆代兵家必爭之地,著名的楚漢“巨鹿之戰”即發生於此,西漢末王莽與劉秀之爭,東漢末黃巾起義,明王朱棣的“靖難之役”、明末的明清兵“賈莊大戰”,清末的景廷寶夏頭寺起義等,都給這片沃土留下了曆史的一頁。

烏江 又稱黔江。長江上遊支流,長江上遊右岸支流。古稱內江水,涪陵水,延水等。其首次被稱為烏江始於元代。有史學家認為,項羽其實是戰死在秦代東城,即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南二龍鄉境內。

項燕 (?~公元前223年),其家族世代為楚國將領,受封於項,後用為姓氏。公元前224年,秦王傾全國兵力,以王翦為將,率60萬大軍大舉攻楚,楚國危亡在即。楚軍猝不及防,倉促應戰,結果大敗,項燕在兵敗之下自殺。秦軍乘勝攻占了楚國大片地域。

虞姬 名虞,也說姓虞,因此現代人多稱其為虞姬。出生地一說今江蘇省沭陽縣顏集鄉人,一說浙江省紹興漓渚鎮塔石村人。項羽的愛姬。相傳容顏傾城,才藝並重。曾在四麵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項羽身邊。

[閱讀鏈接]

項羽精通十八般兵器,其中獨愛百兵之王——槍。傳說項羽起兵之前,會稽郡曾天降隕石,後來項梁私下請當地鑄造兵器的名人們用此石取鐵為項羽鍛造兵器,經九天九夜,終鍛成一杆巨型鏨金虎頭槍。

這支槍長1.29丈,重65千克,僅槍杆就有碗口般粗細,項羽為其起名曰“霸王”。此槍常人需兩人齊力方可抬動,但項羽天生神力,使此槍隻有單手。後來,項羽更自創出一套無敵的槍法“單手十八挑”,所向無敵,銳不可當。

傑出軍事人才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公元前196年),生於西漢時的淮陰,即今江蘇省淮安。西漢大將軍,左丞相。

開國功臣,虜魏、破代、平趙、下燕、定齊,為漢朝的天下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齊王、楚王和淮陰侯。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我國曆史上傑出的軍事家,也是我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

韓信年少時父母雙亡,家道貧寒,卻刻苦讀書,熟演兵法,懷安邦定國之抱負。苦於生計無著,於不得已時,在熟人家裏吃口閑飯,有時也到淮水邊上釣魚換錢,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

有一次,一群惡少當眾羞辱韓信。當時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劍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

韓信自知形隻影單,硬拚肯定吃虧。於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麵,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史書上稱“胯下之辱”。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韓信配劍從軍,投身項梁的西楚軍。項梁戰死後,繼隨項羽,但未受項羽重用,隻是充當一名執戟衛士。他多次向項羽獻策,均不被采納。於是他憤然逃出楚營,投奔漢王劉邦。

劉邦初始也沒把他當將才使用,隻任命他為治粟都尉。韓信見劉邦不肯重用,決意離漢營而去。劉邦的丞相蕭何素知韓信之才,聞訊即刻騎馬月夜苦追,將他勸回,由此留下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美談。

後來,劉邦在蕭何的屢次勸說下,親自與韓信討論軍國大事,他發現韓信確實為稀世之才。於是,劉邦特舉行儀式,拜為大將。

韓信拜將後,劉邦問韓信有何定國安邦的良策。韓信建議劉邦向三秦的屬地發展,然後在關中稱王。韓信實際上為劉邦製訂了東征以奪天下的方略。

劉邦聽後大喜,自恨得到韓信太晚了。劉邦聽從韓信之計,部署諸將準備出擊。

公元前206年8月,被封漢王的劉邦乘項羽進攻齊地之機,決計出南鄭襲占關中,與項羽爭天下。就這樣,曆史上有名的“楚漢戰爭”爆發了。

劉邦拜韓信為大將,以曹參、樊噲為先鋒,利用秦嶺棧道已被漢軍燒毀、敵軍鬆懈麻痹之機,采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派樊噲、周勃率軍萬餘大張聲勢地搶修棧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則親率軍隊潛出故道,翻越秦嶺,襲擊陳。

秦將章邯從廢丘倉促率軍馳援陳倉,被漢軍擊敗,逃至廢丘、好峙。漢軍分路追擊,進圍章邯殘部於廢丘。此後連續作戰,分兵略地,迅速占領關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了對楚的初戰勝利。

劉邦采納韓信對楚實施戰略包圍的建議,在堅持對楚正麵作戰的同時,給韓信增兵30000人,命其率軍東進,進攻趙國。

趙王得知韓信來攻,就陳兵20萬在井陘抗擊漢軍。韓信大膽引兵前來,離井陘15000米駐紮下來,。

半夜選2000輕騎兵,人持一麵紅旗,從小路來到山坡上偽裝隱蔽起來,窺視趙軍。

他告誡將士:“趙軍見我軍出擊,一定傾巢而出,你們就乘機迅速衝入趙軍營地,拔掉趙國旗幟,插上漢軍紅旗。”隨後,他又命令副將傳令大家:“今天打敗趙軍之後會餐。”將士們誰都不相信,隻好假意稱是。

韓信又召集將領們分析敵情,韓信認為:趙軍已先占據了有利的地勢,他們在未見到漢軍大將旗鼓之前,定會擔心我們遇到阻險而退兵,是不肯輕易發兵攻打我們的。於是,韓信派10000人為先頭部隊,背靠河水擺開陣勢。

趙軍見漢軍擺出隻有前進而無退路的絕陣,都大笑不已。

天剛亮,韓信打起了大將軍的旗號和儀仗鼓吹,擊鼓進軍井陘口。趙軍果然出營迎擊,大戰良久,韓信棄鼓旗,佯裝打敗,退到井陘的河邊軍陣之中。

趙軍見狀,立刻傾巢而出,追逐韓信,爭奪漢軍丟下的旗鼓。韓信退入河邊陣地。

這時,韓信所派的2000輕騎兵等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爭奪戰利品的時候,立即衝入趙軍營壘,拔掉趙軍旗幟,豎起2000麵漢軍的紅旗。

趙軍在河邊久戰韓信不勝,就想退回營壘,卻見營中遍是漢軍紅旗,各個大驚失色,認為漢軍已經把趙王及其將領全部俘虜了,於是陣勢大亂,四散奔走逃命。趙軍主將斬殺數人,竭力阻止,卻不見成效。

這時,漢軍突然兩麵夾擊,大破趙軍,活捉了趙王歇。韓信大獲全勝,諸將前來祝賀,無不佩服韓信的用兵之術。

隨後,韓信又引兵東進擊齊。

這時齊國已決計降漢,對漢軍的戒備鬆懈,韓信乘機襲擊了齊駐守在曆下的軍隊,隨後一直打到臨淄。齊王田廣驚恐,逃到高密後,派人向楚求救。

韓信襲破趙國的臨淄,項羽聞訊後,遣大將龍且親率兵馬與齊王田廣合力抗漢,號稱20萬眾。有人建議龍且深溝高壘,以守為攻。

龍且輕視韓信,又急求戰功,不用此計,率兵與韓信軍隔濰水東西擺開陣勢。

韓信連夜派人做了10000多條袋子,盛滿沙土,壅塞濰河上流。率一半軍隊涉水攻擊龍且的陣地。

龍且出兵迎擊,韓信佯裝敗退。龍且以為韓信怯弱,率軍渡江進擊。這時韓信命人決開壅塞濰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龍且的軍隊根本無法渡河。韓信揮軍猛烈截殺,殺死龍且。

東岸的齊、楚聯軍見西岸軍被殲,立時四處逃散。韓信趁機率軍渡水追擊至城陽,楚兵皆被俘虜。齊王田廣逃走不久被殺。

公元前203年,齊地全部平定。

韓信平定齊國之後,派人向劉邦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是個反複無常的國家,南邊又與楚國相鄰,如不設立一個代理王來統治,局勢將不會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齊王,這樣對形勢有利。”

劉邦見信後,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為齊王,並征調他的部隊攻打楚軍。

齊國失利,龍且戰死,使項羽非常恐慌。派人前去遊說韓信反漢與楚聯合,三分天下稱王齊地,結果被韓信謝絕。

遊說失敗後,齊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舉足輕重的關鍵在韓信手中,於是用相人術勸說韓信,認為他雖居臣子之位,卻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險。

蒯通終於說得韓信心動,但韓信猶豫不決,不忍背叛劉邦,又自以為功勞大,劉邦不會來奪取自己的齊國。於是,韓信最後沒有聽從蒯通的計謀。

公元前202年,劉邦趁項羽無備,楚軍饑疲,突然對楚軍發動戰略追擊。同時約韓信從齊地南下合圍楚軍。

韓信未能如期南下,劉邦追擊楚軍至固陵,楚軍反擊,劉邦大敗而歸。

為調動韓信,劉邦聽從張良之謀,劃陳以東至海廣大地區為齊王韓信封地。同時,又封彭越為梁王,並由韓信統一指揮,韓、彭遂率兵攻楚。

韓信從齊地南下,占領楚都彭城和今蘇北、皖北、豫東等廣大地區,兵鋒直指楚軍側背。彭越也從梁地西進。與此同時,漢將劉賈會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北上;劉邦則率部出固陵東進。

至此,漢軍形成從南、北、西三麵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被迫向垓下退兵。

公元前202年12月,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各路漢軍約計40萬人,和項羽的10萬楚軍於垓下展開決戰。

漢軍以韓信率軍居中,將軍孔熙為左翼、陳賀為右翼,劉邦率部跟進,將軍周勃斷後。韓信揮軍進攻失利,引兵後退,命左、右翼軍繼續攻擊。楚軍迎戰不利,韓信再揮軍反擊。楚軍大敗,退入壁壘堅守,被漢軍重重包圍。

楚軍屢戰不勝,兵疲食盡。韓信命漢軍士卒夜唱楚歌,歌中唱道:

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屬劉;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

歌詞極具煽惑性,加之曲調幽咽,致使楚軍士卒思鄉厭戰,軍心瓦解。

韓信乘勢進攻,楚軍大敗,10萬軍隊被全殲。項羽逃至東城自剄而死。

劉邦於是還至定陶,馳入韓信軍中,收奪了他的兵權,後封韓信為楚王,都下邳。

劉邦卻對韓信的軍事才能心懷疑慮,生怕他造反,無人能敵。謀士陳平便給劉邦出主意,讓他假稱巡遊南方,然後借韓信朝見的時候誘捕他。劉邦采納了陳平的建議,動身去南方巡遊。

劉邦來到韓信封地的邊境,派使者去讓韓信來接駕。韓信覺察了劉邦的意圖,但覺得自己並沒有做什麼對不起劉邦的事,就坦然去見劉邦。

韓信剛到劉邦的住處,劉邦不容分說,就把他押了起來。

韓信長歎道:“常言說得好:‘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現在天下平定了,我就該死了!”

劉邦把韓信押回了長安,但實在沒有找到他謀反的證據,沒有理由殺他,所以隻好削奪了他的王位,改封他為淮陰侯。

韓信知道劉邦想殺他,所以經常稱病而不去上朝。在被軟禁的時間裏,韓信與張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兵書,共得182卷,這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兵書整理,為我國軍事學術研究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同時還收集、補訂了軍中律法。著有兵法3篇,可惜已經散佚。

公元前196年寒冬正月,武士把韓信捆縛起來,在長樂宮中的鍾室裏斬殺了他。

韓信臨斬時說:“我當初沒聽蒯通的計謀,現在反被陷害,簡直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