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古時期——科技巨擘2(3 / 3)

關於土地翻治農具,《農器圖譜》介紹了犁、犁刀、耙耮等。重點介紹的播種農具是耬車。耬車漢代有,元代又有創新,增加了一個肥料箱,使播種與施肥同時進行;增加了砘車裝置,播種後能馬上掩土。

對於農業灌溉器械,王禎一方麵把傳統的龍骨水車創新為用水力來推動,成為“自動化”機械,還創製了高轉筒車灌溉機械,能夠把水提高至33米高的地麵進行灌溉,兩部筒車相接,就可以把水提高66米。

收獲農具有粟鑒、轅、推鐮等。王禎把麥釤、麥綽、麥籠等配合起來做成的快速收麥器,是效率極高的收割農具,相傳一人一天能收麥10多畝。

在農產品加工機械方麵,最著名的創新發明是水輪三事。在傳統的普通水力磨上對機械裝置改進後,可以同時具有磨麵、礱稻、碾米功能。

水轉連磨則是利用水力發動的機械,用一個立式的大水輪,再通過一係列的齒輪傳動裝置,能同時使九個磨盤旋轉工作。王禎在“利用門”一節中介紹的水力農機達14種之多,還不包括水力灌溉機械。

從整個《農器圖譜》的機械與圖譜中,可以明顯看到王禎既是卓越的農學家,更是傑出的機械製造家。他對於繩輪、齒輪、曲柄、連杆等傳動裝置的運用已駕馭自如,得心應手。在許多機械部件與整體機械原理上,也同樣顯示出其過人的研究與極高的造詣。

《農器圖譜》中多達300幅的插圖,也是以前的農書中所絕無僅有的。正是靠著這些圖譜,我國古代的許多農業機械器具才得以保存。可以說,《農器圖譜》是王禎在古農書中的一大創造,是古代我國農器圖譜的公認“鼻祖”。

《王禎農書》是我國第一部力圖從全國範圍對整個農業作係統全麵論述的著作。《王禎農書》所涉及的地域包括南北方的17個省區,這也是以前任何一部古農書所不及的。也是我國古代一部農業百科全書。

[旁注]

縣尹 “尹”是舊時長官的名稱,如縣尹、府尹,縣尹就是知縣,縣長。早在春秋時期,楚國不斷在邊地設縣,作為邊防重鎮,有征賦製度,擁有重兵,其長官稱縣尹,尊稱為縣公。

活字 用於排版印刷的反文單字。北宋畢昇發明泥活字,是活字的開端。以後又發展了錫活字、木活字、銅活字、鉛活字等。

分類學 綜合性學科。生物學的各個分支,從古老的形態學到現代分子生物學的新成就,都可吸取為分類依據。分類學也有其自己的分支學科。

龍骨水車 也稱翻車、踏車、水車,也稱“龍骨”。一種用於排水灌溉的機械。因為其形狀猶如龍骨,故名“龍骨水車”。它約始於東漢,三國時發明家馬鈞曾予以改進。此後一直在農業上發揮巨大的作用。

水輪三事 王禎創製的。他在普通水磨的基礎上,通過改變它的軸首裝置,使它兼有磨麵、礱稻、碾米三種功用。

水轉連磨 由水輪驅動的糧食加工機械,為晉朝杜預創製。它的原動輪是一具大型臥室水輪,水輪的長軸上有3個齒輪,各聯動3台石磨,共9台石磨。也有一具水輪驅動兩台石磨的,成為連二水磨。

忽必烈 (1215年~1294年),即孛兒隻斤·忽必烈。蒙古族。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元朝的創建者。諡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蒙古尊號“薛禪汗”。在位期間,建立行省製,加強中央集權,使得社會經濟逐漸恢複和發展。

[閱讀鏈接]

王禎非常關心農業生產,“以身率先”是他的一貫作風。他在做旌德縣縣尹時,發現這裏多山,耕地大部分是山地。

有一年碰上旱災,眼看禾苗都要旱死,農民心急如焚。王禎看到許多河流溪澗有水,就想起從家鄉東平來旌德縣的時候,在路上看到一種水轉翻車,可以把水提灌到山地裏。

王禎立即開動腦筋,仔細地畫出了圖樣,接著召集木工、鐵匠趕製,組織農民抗旱。就這樣,水轉翻車使幾萬畝山地的禾苗得救了,老百姓的吃飯問題也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