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時期——創造天工3(1 / 3)

中古時期——創造天工3

博學多通的罕有人才杜預

杜預(222年~285年),字元凱。生於西晉時京兆杜陵,即今陝西省西安。西晉時期著名的學者,也是一名政治家和軍事家。

他博學多通,人才罕有,被時人譽為“杜武庫”。他製作的連機碓,為穀物加工做出了重要貢獻。

杜預的一生在各個方麵都很有造詣。他出生在曹魏政權的高級官僚家庭,祖父杜畿是三國曹魏的名臣,擔任河東太守16年;父親杜恕在魏明帝曹睿即位才擔任散騎常侍等職務。

杜恕為人忠義、正直,與朝廷中的權臣關係不合。杜預因為父親長期與朝中皇親國戚和權貴的矛盾而得不到任用。

杜預雖然生長在官宦人家,但不是那種隻知享樂的紈絝子弟。他從小博覽群書,勤於著述,對經濟、政治、曆法、法律、數學、史學和工程等學科都有研究。他特別愛讀《左傳》,自稱有《左傳》癖。

司馬昭執政期間,司馬氏已經成為曹魏政權最大的政治集團,司馬昭在掌握了執政權後,為了鞏固、擴大統治基礎,在任用賢良的前提下,也任用了許多宗族和親戚,杜預因為是優秀的人才,所以也被司馬昭重用。並且恢複了他的爵位。杜預的年齡比司馬昭小,他和司馬昭的妹妹高陸公主成親,成為司馬氏集團中最傑出的成員之一。

作為一個學者,杜預有廣泛的愛好和研究。而在這之中,他製作的連機碓具有曆史性意義。連機碓就是“水碓”,又稱機碓、水搗器、翻車碓、鬥碓或鼓碓水碓。

大約在260年至270年,杜預總結了我國勞動人民利用水排原理加工糧食的經驗,發明了連機碓。杜預是陝西人,在西晉京都洛陽當官,連機碓大概就是在洛陽創製的。

杜預的連機碓,是以水為動力的一種穀物加工工具。明朝徐光啟所撰《農政全書》,集古時和當時的文獻,分農本、田製、水利、農器等十二門對農政加以介紹。

書中說:“杜預作連機碓。”又引《晉書》說:

今人造作水輪,輪軸長可數尺,列貫橫木,相交如滾搶之製。水激輪轉,則軸間橫木,間打所排碓梢,一起一落舂之,即連機碓也。

《晉書》所言的“今人”即指270年左右,與三國時期相距不遠。

杜預的連機碓和上述所說的連機碓可能有些區別,但基本原理和形製應該是一樣的,都是利用水輪役水而舂的。杜預連機碓的原動輪是一個大型臥式水輪,在水輪的延長中軸上安裝若幹交錯指向的橫木,使這些橫木隨著中軸的轉動交替擊打碓尾木,才能使若幹架碓同時工作。即其工作時,以一個大型立式水輪帶動裝在輪軸上的一排互相錯開的撥板,撥板撥動碓杆,使幾個碓頭間斷地相繼舂米。

杜預的連機碓不僅用於糧食加工,還用於舂碎香料、陶土等。在當時,連機碓已經被廣為應用,像洛陽一帶,由於使用了連機碓來加工穀物,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使這一地區的米價得以下跌。

南北朝時期文學家劉義慶所撰《世說新語》古小說集,主要記載晉代士大夫的生活。其中《世說新語·儉嗇》篇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司徒王戎,既貴且富,區宅、僮仆、膏田、水碓之屬,洛下無比。

可見世人當時把“水碓”當做寶貴財富,可以與宅院、僮仆、良田同列。

入唐以後,關於水碓記載更多,其用途也逐漸推廣。大凡需要搗碎之物,如藥物、香料、乃至礦石、竹篾紙漿等等,皆可用省力功大的水碓。繼後不久,水磨又根據此原理被發明了。

南北朝時的祖衝之造水碓磨,可能是一個大水輪同時驅動水碓與水磨的機械。這些成就表明古代水碓技術的大發展,曆久不廢,直至20世紀20年代以來才逐漸為柴油機碾米機所替代。

因此,至少可以說,杜預發明的連碓,是蒸汽錘出現之前所有重型機械錘的直係祖先。18世紀西方的鍛錘,其實是水碓之複製品而已。

杜預發明連機碓,使用的是“水力”,從而解放了勞動力,生產力的提高達到了一個新的起點,對我國古代乃至近代的穀物加工做出了重要貢獻。

連機碓不僅用於糧食加工,還用於舂碎陶土、香料等,至今有的地方仍在使用。

作為一個政治家,杜預做了許多其他卓有成效的工作。264年,司馬昭委托賈充、裴秀等人改製禮儀、法律、官製。杜預時任守河南尹,受命參與法律的製訂。名義上主持修律的官員是賈充,而實際上杜預擔負了最繁重的勞動,全部晉律的注解都是由他完成的。

杜預在《律序》中指出:“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製。”這是我國法律史上明確區分律、令最早的定義,晉律的製訂正是依據的這一原則,它使晉律較之漢魏舊律的界限更加分明、體係更加完備。

杜預注解的晉律,上承漢律,下啟唐律,對後世的封建法律有很大的影響。

杜預在擔任度支尚書的七年間,也做了很多工作。在任上,杜預共向晉武帝提出過50多項治國治軍的建議,其中包括常平倉的興建、穀價的調整、鹽運的管理、課調的製訂和邊防的建置等等。

此外,杜預還充分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積極進行科學發明。他製造成功人排新器,並複製出久已失傳的欹器,在農田灌溉中發揮了作用。為了解決洛陽的交通問題,他力排眾議,主持修建了富平津大橋。

在建橋過程中,從設計到施工杜預都付出了極大的心血。杜預發現當時通行的曆法不合晷度,經過計算,糾正了其中的差舛,修訂出《二元乾度曆》。經過驗證,終於取代時曆,通行於世。

作為一個軍事家,當時的人曾給他起個“杜武庫”的綽號,稱讚他博學多通,就像武器庫一樣,無所不有。

杜預多次參與了重大軍事行動。在西晉王朝尚未統一全國時,孫吳政權仍控製著長江中下遊以南的地區。晉武帝登位以後一直想發動滅吳戰爭,就任命杜預任晉軍主帥。

杜預在這次戰爭中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功績是非常突出的。西晉滅亡孫吳的戰爭是魏晉南北朝400年間唯一成功的一次統一戰爭。它也中國曆史上一次重要的戰爭。它結束了漢末、三國以來分裂割據的狀態,使中國重歸一統。

西晉滅吳、統一全國後,杜預反對天下安定了就要廢棄軍備的觀點,在任職期間,始終沒有放鬆部隊的訓練。杜預把荊州軍隊的防衛重點集中到了對付當地少數民族方麵。

在荊州,杜預興建了一些水利工程。其中,在整修前代河渠的基礎上,他引滍水、淯水兩江之水入田,使一萬餘頃農田受益。

為了使屯田和普通民田均能得到灌溉,杜預又把水渠按照地段標上界石。杜預開鑿了從揚口到巴陵的運河一萬餘裏,使夏水和沅、湘兩水直接溝通,既解決了長江的排洪問題,又改善了荊州南北間的漕運。

杜預的政績,受到了當地人民的讚揚,老百姓稱他為“杜父”,並歌頌說:“後世無叛由杜翁,孰識智名與勇功。”

[旁注]

曹魏政權 三國時期的魏國政權,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一國。曹操之子曹丕於220年逼漢獻帝退位、篡奪漢室政權,在洛陽稱帝,曹魏始建。265年司馬炎篡魏改晉。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製,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水碓 利用水力舂米的器械。我國勞動人民不僅創造了用水力推動鼓風機鑄鐵,而且進一步利用水力、杠杆和凸輪的原理去加工糧食。這種用水力把糧食皮殼去掉的機械叫水碓。利用水碓,可以日夜加工糧食。

欹器 又常被稱做歌器。它是一種灌溉用的汲水罐器,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的創造。欹器有一種奇妙的本領:未裝水時略向前傾,待灌入少量水後,罐身就豎起來一些,而一旦灌滿水時,罐子就會一下子傾覆過來,把水倒淨,爾後又自動複原,等待再次灌水。

孫吳政權 是我國三國時期由孫權建立的政權。在三國之中,水軍最強,占據揚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孫權以其地古為吳國,而封為“吳王”,國號以此得名。所統治地區古稱江東,因此又稱為“東吳”,以皇室姓孫,又名“孫吳”。

漕運 是我國曆史上一項重要的經濟製度。它就是利用水道調運糧食的一種專業運輸。水路不通處輔以陸運,多用車載,故又合稱“轉漕”或“漕輦”。運送糧食的目的是供宮廷消費、百官俸祿、軍餉支付和民食調劑。這種糧食稱漕糧。

司馬昭 (211年~265年),字子上,河內溫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馬懿的次子,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的父親。司馬昭繼承父兄的權力,弑魏帝曹髦,徹底控製了曹魏政權。其子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昭為文皇帝。

劉義慶 (403年~444年),字季伯。生於南北朝時期的彭城,即今江蘇徐州。南朝宋文學家。《宋書》本傳說他“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學,在政8年,政績頗佳。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誌怪小說《幽明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