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 一般指不利用火藥、炸藥等熱能打擊係統、熱動力機械係統和現代技術殺傷手段,在戰鬥中直接殺傷敵人,保護自己的武器裝備。廣義的冷兵器則指冷兵器時代所有的作戰裝備。
大將軍炮 大型火炮,身用生鐵鑄造,長三五尺,重500斤,有多道加強箍,分大、中、小三種,發射7斤、3斤和1斤的鉛彈,用一輛車運載。車輪前高後低,可在車上直接發射,具有較大威力。1530年開始製造。
[閱讀鏈接]
趙土禎胸懷大誌,才兼文武,善書能詩,喜談兵事。他的祖父趙性魯工詩詞,尤精書法,以儒士授鴻臚寺右丞,官至大理寺寺副,曾參與編修《大明會典》。
趙土禎繼承了家族血統,多才多藝。一次,他遊寓京師,偶然題詩於扇上,扇為宦官所得,進獻神宗皇帝,深受讚賞,遂“以善書徵,授鴻臚寺主簿”。
但趙士禎性格倜儻不群,耿介剛直,因而久居下位不得升遷。八品銜的鴻臚寺主簿竟做了18年之久,才得晉升為從七品銜的中書舍人。
天才的火器發明家戴梓
戴梓(1649年~1726年),字文開,號耕煙老人。生於浙江仁和,即今浙江杭州。清代著名的機械,兵器製造家。
他製造出多種火器,其中的“連珠火銃”和“子母炮”,威力巨大,享譽中外。《嘯亭雜錄·戴學士》一書中,稱戴梓“少有機悟,自製火器”,小小年紀就被人們譽稱為“天才火器發明家”。
戴梓出生在官吏之家。其父戴蒼,曾任明朝監軍,擅長製造軍械,又喜歡繪畫,為當時知名畫家。戴梓幼承家學,11歲時就能寫詩作文,尤愛軍器製造。
父親所珍藏的軍器製造圖籍,他廢寢忘食地研讀,力求精通原理。少年之時就試製成功一種火銃,能射百步之外。
三藩之亂時,耿精忠自福建起兵響應吳三桂叛亂,康熙帝派遣康親王傑書為奉命大將軍,率清軍赴閩浙征討耿精忠。康親王傑書聞知戴梓才名,禮聘其從軍。時年25歲的戴梓欣然棄筆從戎,隨軍出征,並向康親王獻“連珠火銃”。
在圍攻耿精忠大營時,耿精忠負隅頑抗,戰事進行得異常慘烈。為避免更大的傷亡,戴梓再次請命赴敵營進行招降。
戴梓單人單騎來到耿精忠大營時,耿精忠布下刀槍陣,夾道列戟如蟒。戴梓麵不改色,從容在刀陣中走過,在氣勢上反倒鎮住了耿精忠。會談中,戴梓時而聲色俱厲,時而推心置腹,對耿精忠曉之以利害,動之以情理,終於勸得耿精忠率部歸降。
康親王班師回朝,康熙帝召見戴梓,很欣賞他的才華,授其翰林院侍講官職,入南書房,並命他參與纂修《律呂正義》。
連珠火銃也叫“二十八連珠火銃”。銃背是彈匣,可貯存28發火藥鉛丸。銃機有兩個,相互銜接,扣動一機,彈藥自落於筒中,同時解脫另一機而擊發。它的形狀很像琵琶,能夠連續射擊28發子彈。
連珠火銃的設計十分巧妙,不僅解決了舊式火銃用火繩點火,容易遭受風雨潮濕影響的難題,同時也吸收了西方洋火器能夠連續射擊的優點,使用方便,能夠提高戰鬥力,比歐洲人發明使用機關槍早200多年,威力和優越性超過當時世界強國的同類火器。
這種連珠銑非但在我國算是首創,就是當時在世界上也可算是新穎的武器。有人認為這種能連續發射彈丸的火銑和現代的機槍非常相似,可以說是現代機槍的祖先,並稱之為“世界上第一種機關槍”。
後來圓明園被劫時,外國強盜發現了這種武器,竟然把它當成了一種玩具,可見外國人以前從未有過這種火器。
1686年,荷蘭政府派遣使者來到中國,並進貢蟠腸鳥槍,戴梓奉命仿造了10枝槍,康熙將仿造的槍回贈給了荷蘭使者,令荷蘭使者大為吃驚。不久,戴梓又奉命仿造西班牙、葡萄牙所造的佛郎機炮,隻花了5天就完成了。
其後,康熙帝又指令戴梓監造“子母炮”,8天即造成。子母炮造好後,康熙率眾臣親臨現場觀看試射,子母炮的火力威猛,彈無虛發,康熙非常高興,並且大加讚賞,立刻為此炮賜名為“威遠大將軍”,並下令把製造者戴梓的姓名鐫刻在炮身上以示紀念。
子母炮即衝天炮,是當時所用最小的輕型火炮,按構造可分為兩種:
第一種,炮身長5.3尺,重95斤,安裝在四輪平板車上,車有四輪。炮身前細後粗,底如覆笠,有五道箍,兩側各有炮耳。炮身後腹有一個敞口形裝藥室,可安子炮。子炮是一個空心圓筒,裏麵事先裝好霰彈和火藥,類似現在的定裝彈。
戰鬥時,先將一個子炮裝入室中,發射後退出空子炮,然後再換裝第二個子炮,由於可以輪流換裝子炮,不需要像其他火炮那樣分別裝火藥和炮彈,所以射速非常高。而且空子炮還可以重新裝填,以供下次使用。
每門子炮重8斤,有5個,各裝火藥2兩2錢,鐵子5兩。子炮大小與裝彈室匹配;發射時將子炮放入室內,並以鐵鈕固連,以防跌落。
第二種,炮身長5.8尺,重85斤,配子炮4個。炮身呈直筒形,炮尾加一個木柄,木柄後部向下彎曲,用鐵鎖連於四輪平板車上,可推挽運行。
上述兩種子母炮,起初使用實心彈丸和小彈子,到1717年以後,改用爆炸彈,命中率高,殺傷力大。使用時,將子炮放入母炮後腹開口處,用鐵閂固定,然後點燃子炮,彈頭從母炮口飛出。
清兵入關以前,不重視製造火炮,戰鬥中主要靠騎射取勝。但在1626年至1627年,明軍在寧遠、錦州守衛戰中憑恃火炮重創清軍後,清政府才認識到利用火炮的重要性,自此開始組建火器部隊。
子母炮是當時較為先進的兵器,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據記載,在康熙帝親征準格爾叛亂戰爭中,就帶上了母子炮,在昭莫多戰役中,母子炮大顯神威,僅向葛爾丹大營開了三炮,敵軍就嚇得敗逃。
1691年設立八旗火器營,給每名士兵發鳥槍一支,並於每旗設子母炮五尊。
戴梓不僅在研製火器方麵做出很大的貢獻,而且在藝術上也有很高的造詣。戴梓晚年仍然保持著耿直的性格,他的詩大多基調悲憤,以紀實、感懷為主,曾著《耕煙草堂詩鈔》。
戴梓還總結前人的治水經驗,寫了一本《治河十策》的著作。
戴梓的才華遭到同事的妒忌,加上為人剛正不阿,敢言人過,在朝中也得罪不少人,埋下了禍根。有人誣陷戴梓“私通東洋”,結果康熙輕信讒言,將戴梓流放到了盛京,即今沈陽,直至77歲才被赦免,不久後,因貧病交加,溘然辭世。
戴梓在吸收西方佛郎機炮等槍炮的先進技術後,對我國古炮進行改進或重新製造,從而大大提高了炮彈的命中率和殺傷效能,推動了我國火炮業的發展。
“磨劍半生虛售世,著書千載枉驚人。”這就是後人對戴梓一生成就的評價。
[旁注]
三藩之亂 是我國清朝初期,在1673年至1681年間,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發起的叛亂事件。它使清政府不僅在經濟受到極大損失,而且威脅到清政權。平定三藩,是清政府真正完成統一、確立穩定的皇朝統治的標誌。
南書房 清官署名。在北京故宮乾清宮西南,本康熙帝讀書處,俗稱南齋。命侍講學士張英、內閣學士銜高士奇入值。此為選翰林文人入值南書房之始。進而常代皇帝撰擬詔令、諭旨,參與機務。
準格爾叛亂 是一次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正義戰爭。這次戰爭起於1690年,迄於1757年,迭經三朝,曆時70年,最終取得了完全勝利。平定準格爾貴族叛亂,消除了西部邊疆的分裂割據狀況,加強了對西部邊疆地區的管理,進一步促進了全國的統一。
康親王傑書 (1645年~1697年),名愛新覺羅·傑書,禮親王愛新覺羅·代善孫,愛新覺羅·祜塞第三子,康熙族兄。1651年,加封號為康郡王。康熙初、中期將領,正白旗督統,奉命大將軍,平定耿精忠叛亂,逐鄭經回台灣。諡號“良”。
康熙帝 (1654年~1722年),名愛新覺羅·玄燁,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在位61年,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是我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麵。
[閱讀鏈接]
戴梓剛剛發明“連珠火銃”時,並沒有將它獻給軍營,而是藏在家裏。原因據說是被一個夢給嚇怕了。
有一天晚上,他在睡覺時做了一個夢,在夢中有個人斥責他說:“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如果將此器獻給軍人,使其‘流布人間’,殺傷人命,你的子孫後代將不會再有活著的人。”
夢中的人聲色俱厲,實在駭人。醒來後,戴梓覺得冥冥之中似有神人指點。於是,他決定“器藏於家”。後來康親王傑書禮聘於他,他才獻出武器並隨軍出征,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