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新解——正統思想1(1 / 3)

儒學新解——正統思想1

西漢時期,大儒董仲舒提出“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強調以儒家思想為國家根本,其核心是“修齊治平”道德教育。漢武帝采納了他的主張,從此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同一時期的戴德、戴聖對孔子修己治人思想進行概括,《禮記·大學》提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及“君子必慎其獨”,將之列為修身養性的不二法門。從而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儒家倫理政治思想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

董仲舒學習儒學知識

孔子所確立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思想,經過長時間實踐發展,但至漢代初期,又麵臨著新的形勢和挑戰。

漢王朝建立後,最初以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作用於漢代初期政治。漢武帝劉徹時期,黃老學說、法家學說、陰陽學說等雜家並存,這種複雜局麵極易導致人格的異化,顯然對維護統一政權是不利的。這種特殊的社會背景和條件,為一代大儒董仲舒的登場,搭建了一個曆史性舞台。

董仲舒之所以能夠登上這個舞台,取決於他對儒學知識的長期積累和研究。而這個過程,從他少年時期就開始了。

董仲舒出生於廣川郡,就是現在的河北景縣廣川鎮大董古莊。廣川東南兩麵,鄰近齊魯,北靠燕趙,西界三晉。自古齊魯多儒生,燕趙出方士,三晉產法家。董仲舒自幼便在多種文化熏陶中成長,與其後來形成多內涵的思想體係不無關係。

董仲舒天資聰穎,3歲就能背詩寫字。雖然他生在富貴之家,可家父董太公從未嬌慣他。四五歲時就循規蹈矩地管教他,7歲就上學堂念書了。

據《春秋正義》、《公羊義疏》兩書記載,孔子將《春秋》傳子夏,幾經承傳後到了公羊壽這裏。而董仲舒是子夏的六傳弟子,是公羊壽的學生。

公羊壽為齊郡人,當時廣川郡與齊郡中隔平原郡,小時候董仲舒就赴齊郡向公羊壽學習《春秋》,學習孔子的儒學,在公羊壽這裏接受教育。他讀書的範圍很廣,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等各家的書都讀。

董仲舒受先秦時期知識分子的觀念的影響,滿懷抱負,誌在“治國平天下”,願使滿腹經綸化為治國安邦的韜略或國策,使天下百姓備受其智慧的恩澤。

董仲舒熟讀藏書,以酬報國之誌。在他所讀的書中,他認為《春秋》是最適宜治國安邦定天下的。

《春秋》本是孔子依據魯史修撰的一部政治史。據說孔子晚年見道之不行,自己的主張難以見之實施,於是以著作史書褒貶曆史的方法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倫理觀念。為了避免政治迫害,孔子在屬辭比事上常常使用隱晦的語言,其微言大義,隻口授給弟子,並不筆之於書。

由於《春秋》屬於一本記載魯國曆代帝王治國成敗的經驗和教訓的書,所以,董仲舒從小就熟研《春秋》,以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

董仲舒少年時酷愛學習,成績之優秀在家鄉廣川郡一帶是出了名的。他讀起書來常常忘記吃飯。家父董太公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他冥思苦索了好幾天,終於想出了一個高招:在宅後修築一個小花園,這樣可以讓小仲舒到花園散散心,歇歇腦子。

宅基地範圍還不算小,董太公覺得應該把花園蓋得大一些。於是,在第一年,他一邊派人到南方學習,看人家的後花園是怎麼建的,一邊準備磚瓦木料。

後花園蓋成的頭一年,園裏綠草如茵、花香鳥語、蜂飛蝶舞。董仲舒的姐姐多次邀弟弟到園中玩,但董仲舒隻是搖頭,手捧竹簡繼續看閱讀,專心致誌地學習孔子的《春秋》,背誦先生布置的詩經。

第二年,小花園裏建起了假山。鄰居、親戚的小孩都去假山上玩。這時,小朋友們常常叫董仲舒一起來玩,但董仲舒連動也不動。他低著頭,用筆刀在竹簡上刻寫文章,頭都顧不上抬一抬。

第三年,後花園建成了。親戚朋友及鄰村的百姓紛紛攜兒帶女前來觀看。父母叫他去玩,他隻是點點頭,仍舊挺直腰板在看書。

農曆八月十五是合家團聚的日子,晚上,董仲舒全家人都在吃月餅賞月,可是左等右等也不見小仲舒的蹤影。他母親急忙派人去找,但到書房一看沒有。原來,小仲舒趁家人在賞月之機,又到齊郡去找先生公羊壽研究詩文去了。

西漢時期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說,董仲舒讀書“三年不窺園”,就是這一典故的由來。

隨著年齡的增長,董仲舒的求知欲愈見強烈。他以“三年不窺園”的苦讀精神,遍讀“諸子百家”的書籍,終於成為令人敬仰的儒學大師,號稱“群儒之首”。

由於董仲舒學業專精,學識淵博,時人稱之為“漢代孔子”。在此時,他招收了大批學生,精心講授。

董仲舒講學,在課堂上掛上一副帷幔,他在帷幔裏麵講,學生在帷幔外麵聽。同時,他還經常叫他的得意門生呂步舒等轉相傳授。這樣,很多人跟他學了多年,甚至沒有跟他見過麵。

通過講學,董仲舒為漢王朝培養了一批人才,他的學生後來有的當了諸侯王國的國相,有的成了長吏。由於董仲舒廣招門生,宣揚儒家經典,他的聲譽也日益擴大,在漢景帝時當了博士,掌管經學講授。

在董仲舒那個時代,諸生多專注一經,不能旁通;有的或為《雅》,或為《頌》,數人才能合治一部《詩經》;有的甚至常常是數人一齊發力,才能合治一部《詩經》。與那些淺薄之士相比,董仲舒真是鶴立雞群,形若天淵,當時就有“通才”“鴻儒”的讚譽。

此外,董仲舒還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優雅的言談舉止。他入朝與不入朝為官,言中規、行中倫,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生以及老師都以此為尊。

董仲舒以充分的理論準備,要構建一個前所未有的、兼容諸子百家的新儒學體係,以適應西漢時期社會大一統之局,以求積極有為之效。隨著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的即皇帝位,董仲舒等待的儒學獨尊時代到來了,漢代儒學也將向世人展現出全新的麵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