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2(2 / 3)

3月20日,毛澤東向黨內通報時指出:“本年內,我們不準備成立中央政府,因為時機還未成熟。在本年蔣介石的偽國大開會選舉蔣介石當了總統。他的威信更加破產之後,在我們取得更大勝利,擴大更多地方,並且最好在取得一二個頭等大城市之後,在東北、華北、山東、蘇北、河南、湖北、安徽等區連成一片之後,便有完全的必要建立中央人民政府,其時機大約在1949年。”

按照毛澤東的計劃,籌建中央政府須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先在解放區召開各民主黨派及民眾團體代表會議,商討召開人民代表大會問題;

第二步再召開人民代表大會,產生臨時中央政府。

根據毛澤東的計劃,中共中央於4月30日發出慶祝“五一”的口號,號召:“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於是,籌建中央政府正式提上中共日程。同時,毛澤東針對國內各政黨的動態,為“民主聯合政府”確定了兩個最基本的原則:

一是“五一”口號發出前,國內一些民主黨派已率先提出同樣主張。但這個政府應該以誰為主體,由誰來領導,急需從理論上做出明確規定。

毛澤東及時回答了這個問題。1月18日,他在黨內一個決議中分析了新民主主義政權、國家、政府三者的關係,指出:工人階級經過自己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實現對於人民大眾的國家及其政府的領導。這是毛澤東對“民主聯合政府”確定的最基本原則。4月做了完整表述:“無產階級領導的各民主階級聯盟的民主聯合政府。”

二是“五一”口號表明,“民主聯合政府”並非由中國共產黨一黨包辦。這是毛澤東確立的另一個基本原則。

後來,這兩個原則被完整表述為:“無產階級領導的各民主階級聯盟的民主聯合政府。”

為實現這兩個基本原則,毛澤東在隨後召開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上點明,他和周恩來參加中央政府,他任總主席,周恩來任總理。從組織上保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但毛澤東最關注的還是政權中與民主人士團結合作的問題,並將此作為全會的《決議》確定下來。為確保決議落實,毛澤東等人還設想,將來聯合政府的組成,將包括中國共產黨,進步分子,中間與右翼分子等。

根據決議,中國共產黨在籌建中央政府過程中,不斷放寬吸收黨外人士參加政權的政策。

1948年9月8日,在西柏坡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揮動他有力的大手說:“我們采用民主集中製,而不采用資產階級議會製。議會製,袁世凱、曹錕都搞過,已經臭了。在中國采取民主集中製是很合適的。我們提出開人民代表大會……不必搞資產階級的國會製和三權鼎立等。”這段話,仿佛是一陣颶風,吹散了重重迷霧,為新中國的國體和政體指明了方向。

1949年初,蘇聯代表米高揚來訪。毛澤東在與他會談時,伸出被香煙熏黃的手指堅定地說:“將來政府的組成大概就是這樣:中國共產黨是核心,是骨幹”。“它必須是個聯合政府,名義上不這樣叫,而實際上必須是聯合的,有各黨各派、社會知名人士參加的民主聯合政府”。可見,毛澤東對籌建中央人民政府已經成竹在胸了。

隨著形勢的發展,毛澤東對原先籌建中央政府的計劃做了修改。他最初計劃,新政協於1948年秋在哈爾濱召開,由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三黨聯合召集,任務是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並擬定政府施政綱領。

周恩來最初也設想,新政協的代表人數不超過百人。

不久,在哈爾濱的民主人士章伯鈞、蔡廷鍇提出:新政協即等於臨時人民代表會議,可產生臨時中央政府。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立即接受這個建議。稍後決定,新政協在奪取平、津後改在北平召開。代表人數最後擴大為662人。

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黨反動派政府徹底垮台,這使他們的美國主子驚慌失措,開始密謀分裂中國的計劃。美帝國主義妄圖以中國進入無政府狀態為借口進行幹預。

劉少奇6月秘密訪問蘇聯,斯大林問:“你們打算何時正式成立中央政府?因為國民政府實際已經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