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中國成立初期5(1 / 1)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5

那知道,“船”小人多,才撐到河心,小船就有些下沉,不會遊水的關林嫂和陸秀英,心裏著了慌。

“啊呀,我的鞋濕了!”

“噯,我的褲腳浸上水啦!”

“我怕,我怕!”10歲的龍妹也嚷起來了。

這麼唧唧喳喳一嚷,包關林也著了慌。他一看人多“船”小,為了減輕“小船”的負擔,就一使勁跳上了對岸。

誰知他這麼使勁一跳,“小船”翻了,“小船”上的三個人全都給壓在“小船”下,困在水裏啦。

“救命啊!”

“救命啊!”

站在屋門口看他們坐“船”的人都叫了起來。秀英的婆婆急得又是哭又是叫。

最糟糕的是當場除了跳在對岸、還浸濕了半個身子的包關林以外,沒有一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更沒有一個會水的人。

再加上河水又急,大家急得亂成—團。

正在捉魚的包全發聽見了,他想起平日老師講過的羅盛教不怕犧牲救朝鮮小朋友的故事;想起了紅領巾。

包全發一摔手,丟了已經捉在手裏的魚,衣服也沒脫,就跳進水去。

包全發遊到河心,推開了橋板。

包全發先把年紀最小的龍妹拖上了岸,又把20多歲的陸秀英橫拖直拉的,也給拉上了岸。

這時關林嫂也被關林哥救上了岸。

大家又忙著讓她們3個人換衣裳喝薑湯,才使又驚又怕渾身哆嗦的3個人定下心來,臉色也由死灰變得紅潤了些。

看到這個情景,大家才放了心。

“幸虧全發,要不然,至少那個小的是沒命了。”

大家就這麼講開了。

暑假後,開學了,六年級甲班的孩子們,在第一天的下午就進行了“彙報會”,老師要大家談談假期的生活。

包全發也沒談起救人這事,他早忘了這回事。

會後,老師要小朋友找他去。

“老師找我去有什麼事?大概是叮囑我:新學期開始了,升六年級了,得好好努力啦。嗯,我是該更努力啦。”

全發這樣想著,很快就到了老師辦公室裏。

“全發,你在暑假裏跳水救人了沒有?彙報會時,你怎麼不說啊?”

原來是同學包鳳珍向老師報告了這件事,老師懷著興奮的心情,找包全發來問。

“這是一點小事。我會遊泳,應該救她們起來。”全發微笑著不好意思地輕聲回答了老師。

這就是少先隊員包全發的故事,包全發的英雄行為,是向英勇救人的中國人民誌願軍羅盛教學習的結果,後來受到了學校表揚。

他的事跡影響了其他無數少先隊員更積極地向英勇的人民誌願軍學習。

下麵再看一下毛主席的好孩子少先隊員石貞子的英雄故事。她的英雄故事也感動了無數的少年兒童。

石貞子是一個年僅10來歲的小女孩,卻在冰雪封河的寒冬從河裏救出了幾個同學。

石貞子出生在貧農的家庭。爸爸石永岩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在舊社會,家貧如洗,解放後,才好起來。

石永岩不僅自己勞動好,關心隊裏的財產,還經常教育孩子要勞動,要關心別人。

貞子就是這樣長大的。9歲,上學念書,加入少先隊。她愛聽英雄人物的故事,也願意把聽到的向別人講。

貞子在低年級的時候,就常常背上走不動的小同學上學,或者在冬天把自己的手套借給別人戴。對漢族小同學她更加愛護。

當稍稍長大了一些的時候,貞子就常受屯裏人委托,從五裏遠的學校附近的供銷社順路捎買東西。

這些年來,不管是大件還是小件,也不管是輕的還是重的,從來沒有推脫過,也沒有出過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