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中國成立初期6(1 / 1)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6

3年前,文明淑的孩子缺奶,要月月從供銷社往回買糖,幾乎全是由貞子順路代買的。

有些人或許要想:哪個孩子不喜歡吃糖呢,常年讓貞子捎糖,有時吃上一點點,這是難免的吧!不,貞子一次也沒有吃過。

有時,在路上遇到下雨,她把糖包放在書包裏,或者放在衣服裏,不讓雨淋著。

像這樣的事情,不是一家兩家,而是全屯的大部分人家;也不是一次兩次,而是百次或幾百次。

這些,在全屯的人們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人們讚美貞子辦事叫人放心,更讚美她樂於助人的精神。貞子的爸爸和媽媽聽到別人誇自己的孩子,也格外高興。

有時,他們和貞子開玩笑說:“貞子,你天天順路給別人捎東西,人家能給你一塊糖吃嗎?”

貞子瞅著爸爸媽媽說:“革命先烈為人民辦了多少好事,也沒要一點什麼,我捎一點東西,還吃什麼糖呢!”

是的,許許多多英雄們動人的事跡,在貞子的身上,已經變成了一種無形的力量。

石貞子曾經無數次被黃繼光、羅盛教等人的事跡感動得睡不好覺,在心裏默默地把他們樹為自己的榜樣,決心要向他們學習,成為他們那樣的人。

石貞子救人的事發生在一個冬天。

那是一個冰封時節。滾滾的圖們江水,已經結冰。

這天,氣溫下降到零下25度,是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

15時,和龍縣蘆果人民公社農業中學的一些女同學,在排練完節目後放學了。

從學校通往梨樹四隊的一條傍山臨江的小路上,走著四名少先隊員,她們是二年級的16歲學生石貞子;一年級的15歲學生南水今、金鬆竹和韓順子。

她們想著即將到來的節日,想著剛剛排練的節目,想著元旦的演出,嘻笑著、打鬧著、高興的走著。

走了一裏多路,就沒路了,隻能沿著剛剛封凍的江邊走。

夏天,這裏沒有路,隻有年年冰封的時候,才有人到這裏走,因為走這條路近些。今天,天氣冷,風又大,誰不想走近路呢。

冰路已被引到峭壁下麵。這裏,腳下是冰,稍遠處就是滾滾的江水。

這些在江邊長大的孩子,是不怕水的。可現在是嚴冬,卻要十分小心。

她們慢慢走著,貞子的鞋帶開了,她彎腰係鞋帶,這時,隻聽“哢嚓”一聲,貞子趕緊抬頭,同學都不見了,耳邊隻聽高一聲、低一聲地喊著:

“貞子!貞子!貞子!……”

江水翻著浪花,落水的同學,拚命地掙紮。

這時,貞子發現她們了。

在這緊急關頭貞子該怎麼辦呢?哭,她不能哭;喊,在這樣的冷天,又是夕陽西下的時候,有誰能聽見呢?跑,雖然離屯子隻有500米,但跑去再跑回來,也需要時間,何況又隔著半個山呢。

夥伴們熟悉的麵孔、求救的目光、急促的呼救聲,使貞子一步也不想離開。現在,貞子隻有一個念頭:要救出這些夥伴。

冰路已經塌陷,身旁又是峭壁,夥伴又衝出很遠,用什麼辦法才能救她們呢?可情況緊急,不允許貞子作更多的思考。

貞子心裏像一團火,她迅速地向靠近陡壁的一個半米高、三寸多寬的石崖上爬去。

貞子艱難地爬著,爬著,按照一般成年人的經驗,搶救落水人,要先設法保住自己。這樣,即使救不出來,也不致被拉下水去。

可是,貞子根本不懂,也沒時間思考。

貞子爬上石崖,然後又從另一麵下來,踏上沒塌下的冰,挨近南水今就用手往上拉。

一個冰上,一個水下,冰上打滑,水下又沉,怎麼拉也拉不上來!

就在這個時候,貞子腳下一滑,又加上水今體重下墜,身不由主地往前移動。

怕嗎?貞子一點也沒有怕,她沉住氣,把按在冰上的一隻手又抽出來,身子往後退了退,腳在冰上又踢又蹬,繼續往上拉,終於把水今救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