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2
張國學以跑百米的速度向東跑去。
王景義細聽一下,火車的聲音更近了。在這萬分火急的時刻,雷鋒的形象、老師的教導、飛馳的火車、路上的倒樹一齊湧上王景義的心頭。
他向孫劍英喊了一句:“我去攔火車!”他忘了肚子疼,彎著腰就向西跑去。剩下孫劍英就拚命地掰樹枝。
王景義不顧一切地往前奔跑。說時遲,那時快!火車已在前方露頭了。
王景義知道光猛跑是攔不住火車的。他急中生智,忙脫下了身上穿的衣服,紅色的襖裏朝外搖擺著,高喊著:“站住!前邊倒了一棵大樹!”
火車沒有停,還在繼續前進。
為了引起司機注意,王景義跨在兩條鐵軌中間跑,邊搖動棉襖邊呼喊:“站住!站住!”
火車離王景義隻有10米遠了,王景義隻好從路基上跳出來;這工夫,火車頭嗖的一聲從他身邊馳過。
王景義幾乎是筋疲力盡了,可是他看火車沒站住,再次鼓起最後一點力氣,轉過身來從後邊追火車。
那邊張國學一猛勁跑了一公裏多路,豆粒大的汗珠順臉往下淌。
他邊跑邊上氣不接下氣地喊:“快來人哪!前邊有棵大樹倒在鐵道上了!”
養路工長沈昌林和養路工人董仁貴一聽到這喊聲,扔下工具就往西跑,跑到倒樹的地方時,火車還在前進。沒有絲毫考慮的時間,他們就動手搬樹。
可是搬不動!張國學、孫劍英也急忙下手和兩位工人叔叔一起搬,因為有的樹枝還在枕木裏卡著,剛把樹頭搬動有半尺遠,就又被拉了回來,兩個少年還被樹幹推了個跟鬥。這時火車離倒樹隻有300米遠了。
火車在前邊向坡上爬,王景義在後麵拚命追。他邊喊邊搖衣服。
這時司機從駕駛室探出身來,看清了王景義要求停車的動作,也更準確地判斷出這少年不是和他逗著玩,他當機立斷地搬動了死閘。
在不遠的前方,兩位少年和兩位工人還在努力抬樹。人急力氣大,他們現在就正處於這種緊急的狀態中。
兩位少年和兩位工人鼓足了力氣,當火車要停還沒停的時候,第三次齊心合力把樹抬了起來。
火車終於停住了。司機從車上跳下來,隻見王景義的臉像白紙一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司機心疼地把王景義抱上車休息,王景義才一句三喘地說出前邊鐵路上出的事兒。這時張國學也跑過來報告說,大樹已經從鐵軌上搬開了。
火車安全地通過了,滿車貨物被及時地運往它要去的地方。司機和車上的工作人員都用感激的目光望著3個少年,並揮手向他們致意。
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結束了,王景義等少年快樂地望著飛奔的火車,鬆了一口氣。
抬頭看看天空,陰雲已經散開,藍天好像比原先更藍了,雨後的遠山近嶺,一片翠綠,似乎比原先更可愛了。
這3個少年在平常日子裏幹了什麼好事,自己從來也不講。這次救火車,回校後也隻字未提。
直到9月9日吉林鐵路局梅河口辦事處,派人來表揚獎勵他們時,老師和同學們才知道了這件激動人心的事情。
老師問他們為什麼回校不彙報?他們說:雷鋒叔叔給一個丟車票的婦女買票時,那婦女問他叫甚麼名字,他回答叫“解放軍”。我們也願意像雷鋒叔叔那樣,做一個無名英雄。
毛澤東題詞“好好學習”
1964年,共青團中央向毛澤東提出為《中國少年報》題寫新報頭請求。
毛澤東答應了這個請求,再次親筆為《中國少年報》題寫了新的報頭。
其實,從建國以來,毛澤東已多次為中國少年兒童期刊報紙題詞。
毛澤東第一次給中國少年兒童隊題詞的刊物是《中國兒童》。
1949年7月,團中央書記馮文彬到團北平市委指導工作。團市委少年兒童部的幹部向他反映說,許多小朋友的來信希望團中央能給小朋友辦個刊物。
馮文彬很重視這個建議,回去以後馬上同其他幾位團中央常委開會商量,會議當即決定:創辦一個全國性的少年兒童刊物,並且定名為《中國兒童》。
1949年8月,籌辦《中國兒童》的工作正式開始。
在團中央宣傳部宣傳科科長左林的指導下,肖光、劉易晏、朱洪這3個20歲左右的年輕人組成了編輯部。
這幾個年輕人雖然經驗不多,但工作熱情很高,責任心很強。
在籌劃第一期文稿時,他們就想到請黨中央主席毛澤東為《中國兒童》題詞。
編輯部裏的這幾個年輕人認為,毛主席題詞,不但體現了黨對少年兒童工作的重視,還將反映出中央領導對全國少年兒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