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1(1 / 1)

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1

撫順市學雷鋒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廣大少年兒童學習了雷鋒的先進事跡後,都知道雷鋒叔叔做了許多好事,但對雷鋒為什麼做這些好事,不很理解,提出了許多問題。

有的孩子問;“雷鋒叔叔把自己的飯給別人吃了,他自己餓著怎麼還高興呢?”“雷鋒叔叔把棉襖脫給老大爺穿,自己不冷嗎?”“一瓶汽水才一角五分,他怎麼舍不得花呢?”“雷鋒叔叔累了不休息,困了還學習,這是為什麼呢?”一個人為什麼活著,這是個人生觀的問題。

有的學校針對少年兒童提出的這些實際問題,注意從小抓起,從點滴做起。舉行“學雷鋒,談幸福,立大誌”的隊會,請雷鋒生前所在的連隊戰士給孩子們講雷鋒有一個為共產主義奮鬥的偉大理想,偉大的理想才能產生巨大的動力,雷鋒處處為人民著想,為集體著想,他把人民的幸福看作自己的幸福,他把幫助別人當作自己最大的快樂。

聽了雷鋒生前戰友的這番話,孩子們對照自己思想紛紛表示:我們應該像雷鋒叔叔那樣,牢記住少先隊的呼號: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

從實際出發,從共產主義人生觀的啟蒙教育入手,學習雷鋒活動就有了一定的深度。

雷鋒精神鼓舞和教育了無數的少年兒童。廣大少年兒童學雷鋒,見行動,思想品德明顯進步,先進集體、先進人物大量湧現。

韓餘娟、孫玉芳、努爾古麗等一大批少年英雄和優秀少先隊員,就是廣大少年兒童的傑出代表。西安市實驗小學的“護盲小組”,山東平度縣實驗小學的“學雷鋒接力小組”等一大批優秀集體的出現,就是少先隊的光榮,他們為少先隊寫下了光輝的曆史。

這裏有一個“三少年奮勇救火車”的故事,是學雷鋒活動的典型。這三名少先隊員是吉林省梨樹縣第六中學的學生。他們奮不顧身搶救火車的行動,成為了全國學雷鋒的模範。

1963年8月下旬的一個星期六,在校住宿的三年級學生孫劍英,二年級學生、少先隊員張國學請假回家辦事。

他們離開石嶺南站的時候,天還是藍藍的。太陽掛得高高的,天氣好極了。

兩個人滿心歡快地往家走。

突然,刮起呼呼狂風,黑雲鋪天蓋地湧上頭頂,隨之大雨夾著冰雹砸下來,張國學和孫劍英急忙跑到東山車站去避雨。

這時,他們的同學二年極的少先隊員王景義,也走進屋來。

“你回家呀?”孫劍英問。

“嗯。”

“你咋的了?”張國學問。

“肚子疼。”

“那不怕,過了雨咱們一起走,你肚子疼厲害了,我們抬著你。”王景義忙說:“可別拖累你倆,你們還是先走吧!”

“那我們就白學雷鋒了,有事隻顧自己。”

張國學慢聲慢語地說。

雨停後,3個少年一起出發了。他們沿著鐵道旁的小路,一直往西走。邊走邊談著看過的書,讀過的故事,還談到了自己最崇敬的英雄人物。

“雷鋒的事跡最使我受感動!”

“我最敬佩雷鋒!”

他們大概走了有兩公裏左右路。突然走在前邊的孫劍英、張國學同時“哎呀”一聲驚叫。

王景義隨著聲音抬頭一看,一棵直徑一尺多粗的大樹橫倒在鐵道上,壓住了兩條鐵軌。

顯然這是被剛才那陣狂風吹倒的。在倒樹的西方鐵路有個彎,10米以外看不見這棵倒樹,東方來車,即使能早發現,因為是下坡,也不易停車。

張國學緊張地說:‘聽我爸說,火車壓到碗大的石頭上就要出事故,何況這麼粗的樹哇!”

“不能讓火車出事,咱們把它搬掉!’3人中不知誰說了這麼一句。

這時候,他們3個人把回家的事都丟到腦後去了,立即跑過去抬樹。

剛下過雨,地又滑,樹又重,3個少年費盡了全身力氣也沒抬動。

往右搬,有棵榆樹擋道;往左搬,3個大樹叉子卡在枕木空隙處,他們出了滿身汗,弄了一身泥,樹還是一動也沒動。王景義說:“咱們要都是大人就好了。”

可現在怎麼辦呢?真是急人哪!

這時,年齡最大的孫劍英急中生智地說:有辦法了,我們把樹枝掰掉,樹身不就輕了嗎?”

“對,對!”其他兩個同學齊聲讚成。

可是,當他們剛動手掰樹枝的時候,從西方傳來火車的吼叫聲。這可真是晴天霹靂!

在這一發千鈞之際,平日辦事不慌不忙的張國學斬釘截鐵地說:“掰樹枝來不及了,我們從東邊來時,路上有兩個養路工人,找他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