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24日,《中國兒童》雜誌創刊一個多月了。團中央公布了建立中國少年兒童隊的決議,《中國兒童》又被團中央確定為中國少年兒童隊的全國性隊刊。
為了名稱上更符合隊刊性質,團中央決定,從1950年1月起《中國兒童》雜誌正式改名為《中國少年兒童》。
共青團中央再次請求毛主席,為《中國少年兒童》題寫刊名。和上次題詞一樣,毛澤東仍然采用工整的行書。
1951年秋季,為了適應廣大少年兒童的需要,團中央又決定把《中國少年兒童》雜誌改為報紙,名稱就叫《中國少年報》,決定從當年11月5日起發行。
《中國少年報》就成了中國少年兒童隊隊報。
1953年8月,中國共青團中央決定把中國少年兒童隊改名為中國少年先鋒隊,《中國少年報》自然也就成了中國少年先鋒隊的隊報。
為了不打擾日理萬機操勞國事的毛澤東,編輯部這次沒有去請毛澤東題寫報名,而是從《中國少年兒童》雜誌的刊頭中擷取了“中國少年”4個字,又從《人民日報》的報頭中擷取了“報”字,拚在一起組成了《中國少年報》的報頭。
直到1964年,毛澤東應團中央的請求,再次親筆為《中國少年報》題寫了新報頭。
“好好學習”,這是偉人毛澤東對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殷切期望。在新中國誕生以後,無數的少年兒童都把“好好學習”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下麵就是一個“好好學習”的兒童隊榜樣。這個兒童隊不僅在學校“好好學習”,而且主動組成了自學小組,這個小組叫“徐建春自學小組”。
上海市虹口區虯江路上有一座廟宇,土黃的牆壁已經剝落了。這就是徐建春自學小組的自學場所。
當你走進廟堂旁邊一條小巷的時候,你就會看見一所有綠色小窗、粉白牆壁的小屋,它的旁邊有一塊空地,上麵罩著葡萄架。徐建春自學小組就在那兒學習。歌聲、嬉笑聲衝破了廟宇的沉寂,使人禁不住會這樣想:有了集體,就會有生氣。
徐建春自學小姐是個美好的集體,在開始的一段時間,曾經是亂糟糟的,但亂糟糟的情形沒有很久,在徐建春優秀事例的鼓舞下,他們就漸漸進步了。
徐建春自學小組第一次考試總平均成績隻有五六十分,大家心裏都很難過,因為既然要學習徐建春大姐的榜樣,那就一定要做到學習好,為建設祖國準備好條件。
於是他們就組織了3個複習小姐,每天下午複習兩節課,有一小組在小組長楊賽鳳家裏複習。
小小的客廳,掛上一塊小黑板,那是從居民委員會借來的,同學們有的坐在沙發上,有的坐在椅子上,凳子太高,把它橫著坐;沒有課桌,書放在膝蓋上。
課代表走到小黑板旁邊,假如今天複習語文,他就問中心思想,默生詞。假如複習算術,就在黑板上畫圖解,請同學演算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