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中國的建立,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原來的60多人擴大到300多人,各種機構也陸續建立起來了。除原先的行政處、秘書處外,還新成立了計劃局,並下設財政、金融、貿易、工業、交通、農業、供應7個組,共有幹部70多人。

此外,還將原華北財政部、企業部、工商部、交通部、農業部、水利委員會、人民銀行總行、軍委鐵道部、電訊總局等也劃歸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領導。

至此,中財委的組織機構和幹部配備問題便基本解決了。

中財委建成後,陳雲帶領著這個剛剛成立的組織,長期主持全國的財政經濟工作,迅速開展工作,披荊斬棘,銳意進取,使新中國的經濟建設逐步走上正軌。中財委舉行成立大會

1949年10月21日上午,朝陽門內大街的“九爺府”張燈結彩,到處充滿著喜慶的氣氛。

經過幾個月的辛苦準備,作為全國財經戰線領導機關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已經籌備完畢,並決定在這一天舉行成立大會。

出席這次大會的有陳雲、薄一波、馬寅初、薛暮橋、宋劭文、何長工、李書城、陳叔通、章伯鈞、劉子久、包達三、李民欣、錢昌照、孔原、梁希、李士豪、黃炎培、章乃器、千家駒、孟用潛、陳鬱、楊立三、戎子和、南漢宸、錢之光、滕代遠、曹菊如、傅作義、梅龔彬、李立三、朱學範,列席者有楊顯東、武競天、石誌仁、楊衛玉、王紹鏊、吳覺農、丁貴堂、邢肇棠、張琴秋、張文昂、季方、姚依林、胡景沄、李葆華、李相符、張衝、王諍、周榮鑫,共49人。

在會上,陳雲報告了當時的財經概況與今後的工作,他提出所屬各部機構應迅速成立並製訂各部組織條例。

在當天下午,陳雲出席政務院第一次擴大政務會議,報告上午財政經濟委員會成立的情況。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成立後,仍簡稱中財委。政務院下設政治法律、財政經濟、文化教育、人民監察4個委員會,每個委員會相當於政務院的一個分院。

當時,政務院所屬部級機構共38個,僅財政經濟委員會就下屬16個部級機構,是4個委員會中下屬機構最多也是最忙的一個委員會。

10月29日,陳雲與薄一波向中共中央報告了中財委3個多月的工作情況及今後3個月的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