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統一財經6
毛澤東聽了以後哈哈大笑。
周恩來也對財經部門當時的工作給予了充分地理解和很大支持。
在當時,財政經濟狀況並不能滿足白手起家的新中國的支出,財政部門的確手頭很緊啊!
國家的財政撥款,往往滿足不了各部門、各地區的需求,有的甚至是合理的最低限度的要求,因此,有些部門和省市對財政部門的意見比較大。
每次政府會議,財政部門經常充當“受氣包”的角色,屢受“圍攻”,許多地方領導都對他們的工作不滿。
周恩來每次都對反映的人說,大家的困難,我一定將意見轉告財政部,要他們考慮。
但是,周恩來從來不因為自己是總理,就獨斷專行,他從來就沒有不同財政部商量,就批條子指示財政部撥款,也從來沒有因為撥款的問題在公開的會議上或在私下裏批評財政部。
因為,周恩來深知財政部的確太緊了,他深感發展經濟、支援地方建設的緊迫性。
有一次,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彭真和天津市委第一書記黃敬一起向周恩來反映情況,說財政部對北京、天津的城市建設費用是不是可以鬆一些,多給地方留一些,以便於增強城市建設。
周恩來聽過他們的反映後,也感到是這麼回事,應該給他們多解決一些城建經費。
於是,周恩來就把財政部門的人找去商量。
周恩來和藹地說:“如果不是城建經費特別困難的話,彭真和黃敬不會直接來找他,財政部看看能不能解決一下。至於解決多少,還要請陳雲召集大家同彭真、黃敬共同商議解決。”
陳雲身在財經第一線,因此,矛盾更是集中在他的身上。陳雲深知,財政部門要把住支出的口子是很困難的,來自各方麵的壓力也很大。因此,他更加理解和支持屬下幹部的工作。
陳雲自己在處理問題時,從不隨意開財政口子,遇事總是先同財政部門商量,要財政部門先提出意見。
麵對來自各方麵的催款,陳雲曾詼諧地對這些催款的人說:“要錢不要找我,去找戎子和老板。”
當財政部門遭到“圍攻”,感到壓力太大時,陳雲就站出來支持說,財政工作就是要嚴格執行預算,控製支出,不該花的錢就是要“一毛不拔”。
有陳雲在後麵的支持,財政部門執行起政策來感到腰杆硬多了,使財政部門“一毛不拔”的說法也在各部門和地方傳開了。
也正是由於得到毛澤東、周恩來、陳雲等中央領導的理解和支持,在當時十分艱難的條件下,財政工作才得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取得了平衡收支、穩定市場物價、克服通貨膨脹以及統一財經的一個又一個成就,並為財政經濟的全麵好轉奠定了基礎。毛澤東說不下於淮海戰役
1950年6月6日,初夏的北京已經炎熱逼人,建國後召開的第一次中央全會,中國共產黨七屆三中全會在這一天隆重召開了。
出席這次會議的中央委員有35人,候補中央委員有27人,各省、市黨委書記、中央各部委負責同誌有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