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港澳秘密支援7
霍英東登上港英巡邏車
1951年6月25日,港英當局在執行“新出入口管製法令”後,在水陸均施行嚴密檢查。在水麵上派出巡邏艇,晝夜巡邏海麵。在陸上除各個緝私站加強警力外,還派出巡邏車、緝私員四處巡邏……
但港府的巡邏往往是象征性的。原來,英國在朝鮮戰爭期間是追隨美國的戰略夥伴,但美國操縱聯合國實施的“禁運”損害了英國的利益,特別是嚴重破壞香港的經濟,危及了港英當局的利益。
禁運期間,美國政府、國會議員及新聞媒體多次猛烈抨擊英國政府利用香港向中國輸送了大量“禁運”物資。美國還揚言要對英國政府這一“援共”行為進行製裁,有的議員甚至提出動用武力製止英國同中國進行貿易活動。
1951年5月,美國參議院先後兩次向英國及歐洲其他盟國警告“勿將戰略物資輸共,否則減少美國經援”的議案,向英國等盟國施壓。
美國參議院出口管製小組委員會主席康納利多次發表演說,指責:
懸掛英國旗的一些船隻,仍然把一些高度戰略價值的物資繞道香港運往中國。
美國的新聞媒體指責英國自朝鮮戰爭爆發至1951年5月,“英國輸往中國的物資,數值已達357億美元,而其中的288億美元是經過香港運到中國去的”。
港英當局基於自身的經濟利益在“禁運”問題上同美國存在嚴重的分歧和矛盾,因此對美國采取了兩麵派態度。
港英當局在表麵上和美國狼狽為奸,頒布了很多“禁運”管製的法令,還派出艦艇在海麵上裝模作樣的檢查。另一方麵在暗中支持英商同中國進行貿易,並親自出馬“包私出口”,從中撈取錢財。
港府的各部門從海關、工商署、政治部到負責檢控貪汙的“貪汙部”都是查緝“禁運”物資的部門,他們對“禁運”物資輸往內地獲利豐厚的情況很清楚,對如何將“禁運”物資輸往內地,都有很多辦法。
所以他們帶頭搞起了“包私出口”的買賣。這在客觀上為內地在港貿易機構開辟運輸通道提供了便利,也為霍英東突破“禁運”帶來了機遇。
當時,華南財委在關於《華南執行貿易工作情況的綜合報告》中指出:
英國政府雖然在美國壓力下步步對我國加緊封鎖,但由於其本身存在著一些矛盾——英美間經濟上的矛盾,香港本身上的財政收入的矛盾,帝國主義本身與香港市民所需物資的矛盾,香港工商業家利益的矛盾等等,使他隻能采取鬆鬆緊緊的辦法,這樣就給我們有一定的機會可以利用。
港英當局對禁運態度曖昧,常常借此撈點錢花。一日,霍英東正在緊張指揮船員裝貨,這時,警署巡邏車忽然趕到,就把他抓上了車。
霍英東裝貨的貨倉一般都選擇有遮掩圍牆的貨倉。但這一次,可能是裝貨的貨倉外麵沒有遮掩的圍牆,警署巡邏車發現了禁運物資。
警署警員拿著槍,野蠻地把霍英東拉上巡邏車。這些警員,敲詐勒索的經驗可能不足,手段也很稚嫩。剛開車,迫不及待地向霍英東說道:“得交3萬塊,我們才能放了你。”
霍英東很氣憤,他說道:“這批貨物並不出口,隻不過是由這個貨倉轉移到另一個貨倉。”
這些警員隻要錢,而不講理,他們囂張地說:“少囉嗦,沒錢就別找那麼多理由!”
車在開往警署的途中,霍英東和那些人激烈地談判。警員開的是一個天價,對方也很清楚要價過高,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要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