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穿越生命的冰河》的書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書中的人物,個個是身殘誌堅的勇士。他們不僅以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超越了自我,穿越了步履維艱的生命冰河,也超越了常人,創造了健全人也為之驚歎的奇跡。我為他們感到自豪和驕傲,也向他們表示崇高的敬意!

殘疾人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他們的身軀是殘疾的,然而他們的靈魂是健全的。他們以健康的心態、頑強的毅力和超出常人的付出,不但提高了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而且作出了超出常人的貢獻。他們之中,有人揚威奧運賽場,成為為國爭光的運動健將;有人刻苦勤奮,成為有傑出貢獻的專家學者;有人舍家忘我,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有人艱苦拚搏,成為財富的創造者;有人自學成才,成為高科技行業的領頭雁。他們以自己直麵人生、抗爭命運的實踐,體現著生命的獨特價值,演繹著時代的“保爾”精神,展示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又為古老文明的西安,續寫和增添著現代人文的色彩。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這種精神都是社會的財富。它們至高的思想境界、無畏的精神情操、頑強的拚博意誌,不僅感動著我們,也啟迪著我們——這種精神一旦融入社會的主旋律,將會使人們的心靈得以淨化、精神得到升華,從而必將奏響和諧發展的時代最強音。

當前,全市人民正以跨越式發展的步伐,為建設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諧西安而努力奮鬥。身殘誌堅精英們的奮鬥精神,構成西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人文西安增添了新的異彩,給全市人民提供了一種更加特殊的巨大精神力量,又對推動西安的發展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返助動力。這種返助,對全市廣大人民群眾而言,不僅是文化的返助,更是殘疾人對健全人信念的返助、精神的返助、動力的返助、共創和諧社會的返助。他們的事跡,是體現“人文西安”的重要標誌,他們的行動,為創造“活力西安”樹立了榜樣,他們的精神,為創建“和諧西安”提供了動力。他們是社會的精英、時代的楷模、學習的榜樣。

西安有34.8萬殘疾人,約占全市人口的4.7%。雖然他們之中有不少人經過頑強拚搏取得了成就,但他們畢竟是有著殘疾之軀的弱勢群體,因為種種原因,他們之中相當一部分人的生活仍然處於特別困難的境地。黨和政府在不斷地加強對他們的關懷與扶助,相繼出台了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等一係列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法規和政策。各級政府部門對殘疾人事業的關懷、支持的認知和力度,比以往更加普及和提高。殘疾人組織在發展殘疾人事業、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方麵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又發出了關注弱勢群體、構建和諧社會的號召。願殘疾人朋友們以身殘誌堅精英們為榜樣,樹立起生活的勇氣,戰勝自我,超越自我,頑強拚搏,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廣闊天地。願全社會都能伸出關愛之手,為殘疾人兄弟姐妹送去更多的溫暖。陝西有句諺言——“飽了給一鬥,不如餓了給一口。”在給他們提供物質幫助的同時,更要注重精神扶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一把打開心靈之窗的金鑰匙。給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扶助他們找準適合自己的“支點”去奮鬥人生,為自己、為他人、為這座城市、為整個社會增添異彩。

2007年6月28日

(作者係中共西安市委副書記、西安市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