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雙腳奏響生命的最強音——無臂青年姚偉的輝煌人生(1 / 3)

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蒲鬆齡

你能想象嗎,一個幼年失去了雙臂的重度殘疾人考上了大學,並在上大學時入黨。在大學期間,他還擔任班團支部書記、學院團委委員,先後被授予“優秀共青團幹部”、“學雷鋒標兵”、“韓城市十大新聞人物”以及“陝西省殘疾人十強模範”光榮稱號;組織過大學生與西安市截癱康複病院殘疾人的助殘聯歡等活動,為省內大專院校、中小學以及勞教所、監獄作了百餘場題為《奮鬥人生,向命運挑戰》的報告;他的事跡曾被西安、陝西和中央等多家新聞媒體報道;完成了大學本科學業,取得了經濟學學士學位,畢業後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關心下,進入西安市殘聯係統從事宣傳工作的他,在各類刊物上發表文章近200餘篇,並多次獲得省、市及全國的好新聞獎,被所在單位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先進個人”……沒有雙手的他,用雙腳奏響了生命的華麗樂章。

不幸——災難突然降臨

1980年7月12日,6歲的姚偉與小夥伴一塊兒去陝西韓城水泥廠(父母所在單位)變電所附近玩。他們從一豁口處鑽進了放著變壓器的小院。天生活潑好動的小姚偉拔了一撮草,正要往這叫不上名字的鐵家夥上放時,突然,“嘭”的一聲打破了小院的沉寂,他被擊出去了3米開外,當場不省人事……原來,那個鐵家夥竟是一台3.6萬伏帶電運行的高壓變壓器。

當天,他被送進了西安西京醫院。

三天後,小姚偉蘇醒了過來,他的雙臂全部變成烏黑色,散發著一股焦糊味……醫生說如果立即進行截肢手術的話,由於他身體極度虛弱,會危及生命而可能會下不來手術台,而如果采取消炎等保守療法,不截肢,等待雙臂自然脫落的話,稍有不慎又會由炎症引發高燒、敗血症,同樣麵臨死亡的威脅。麵對兩難境地,姚偉的父母決定采取保守療法,並把暫時脫離危險的小姚偉帶回韓城的家中治療,因為不管這樣做的結局怎樣,他們可以與心愛的孩子有最長的日子在一起度過。

半年後,小姚偉竟奇跡般地保住了性命,燒焦的雙臂也完全脫落了……

然而,失去雙臂的他,以後該如何生活啊?

拚搏——邁進大學之門

1981年,小姚偉的小夥伴們都背起了五顏六色的新書包歡天喜地去上學了,平時圍在病榻旁的小夥伴們也來得少了,一種難以名狀的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小姚偉此時也開始渴望和夥伴們一起走進學校,體驗校園生活的樂趣。

一天,他向媽媽提出要上學。媽媽羅列了許多困難以打消他“不切實際”的要求:

“兒子,要上學每天就得寫許多作業,你怎麼寫呀?……”

“媽媽,我沒手可我有牙,我可以用牙咬著筆寫作業呀,不信?媽媽,你看……”聽了媽媽的勸告,小姚偉上學的願望不僅沒有減弱,相反更加強烈和堅定了:隻要學會寫字,能完成作業,自己就能上學……

為了能盡早上學,傷還未痊愈的小姚偉從那天開始就沒白沒黑地練習用牙咬著鉛筆學寫字。由於這樣寫字眼睛距離書本太近,練習的時間稍微一長,便頭暈目眩。而且,更令姚偉和媽媽心疼不已的是,當姚偉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寫出了幾行歪歪扭扭的字來時,“不聽使喚”的口水卻常常順著筆杆流下來,浸得字跡模糊不清而前功盡棄。

為了能上學,在牙咬筆寫字失敗後,姚偉又開始嚐試用腳學寫字了。起初,右腳的大拇趾和食趾就是無法自由張合,為了鍛煉得能使其自由張合,他天天堅持練。冬天,零下幾度,小姚偉還是堅持不穿襪子,裸露在外的雙腳凍得又紅又腫,裂著血口……就這樣,經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小姚偉終於學會了用腳寫字、刷牙的本領……

1983年9月1日,小姚偉終於如願以償地背著書包,走進了當地一所鄉村小學的校門。

與同齡人相比,盡管姚偉的智商並不比別人遜色,盡管他已學會以腳代手的許多本領,但對他來說,在學習中、生活中必須麵對的困難還很多很多:上廁所的問題;升入初中後,拿直尺、三角板、圓規畫幾何圖形等等……為了每天能少上廁所或不上廁所,小姚偉幾乎一天連水都不敢喝;為了能畫出標準的幾何圖形,他雙腳磨出了血泡,還時常被圓規尖紮破雙腳,血珠子滴在了作業本上,為了給老師遞交一份整潔、合格的作業,他又不得不撕掉寫好的作業,重新再來……他克服了種種常人意想不到的困難,他的毅力讓所有人深感震撼。他順利地完成了小學學業,並以全鄉第二名的成績升入初中,隨後又以全校第四名的成績考進了陝西省煤炭係統重點高中——韓城礦務局第一中學。

皓月當空,夜色無限。重點高中坐落在地勢較高的山腳下,站在大操場一角的水泥石欄邊,就可以遠眺燈火闌珊的城市夜景:都市的塵囂在夜空下塵埃落定,旖旎的燈光給夜都市披上了妖嬈的晚禮服。美麗的夜色,靜寂的夜空,卻無法讓姚偉澎湃的思緒舒緩下來:新的環境,新的起點,年幼時所萌發的上學讀書識字的初衷已產生了質的飛躍——一個重殘青年,要想有所成就(至少要能夠自食其力),靠體力已經不可能了,隻有學有所長才能安身立命。現在考上了重點高中,接下來就一定要考上大學,讓知識為自己的理想和殘疾之軀插上雙翼,搏擊長空……

上了高中並開始住校的姚偉,一方麵需要同學們的幫助:食堂打飯、上廁所、穿衣服……另一方麵,他也不斷地想辦法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用腳刷牙、洗臉、疊被子甚至洗鞋、洗衣服……老師、同學的幫助,使姚偉在離開父母的求學過程中也感受到了人間的真、善、美……

高中畢竟是高中,課程多,作業重:語數外理化、史政地體美,各門功課都不能落。而且,高中課程的知識點特別多,需要記好大量的課堂筆記,才能溫故而知新。姚偉因為畢竟是用腳寫字,速度上受限製,他經常是認真聽課就記不全筆記,記全了筆記就影響了聽課。最後沒辦法,他就幹脆上課專心聽講,課後再補做筆記。要補做筆記,可時間哪裏來呀:一天下來,七八節不同的課要上,這些課的作業要完成,還要背英語單詞,預習新課程。沒時間,他就利用晚上回到宿舍後坐在床上補記一天的學習筆記。可是,宿舍晚上到了10點就熄燈了,他的當天筆記還沒有完成。於是,他就在床頭點上蠟燭,秉燭夜讀……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的學習成績一直保持在班上的前五名,這樣良好的學習態勢一直保持到了高三。

進入高三後,學習的壓力越來越大,明確的目標,重點中學嚴謹的校風,高考的壓力,莘莘學子為了理想而拚搏的場景隨處可見。就連一貫愛玩愛鬧騰的“搗蛋鬼”此刻也像脫了胎換了骨,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學習上。雖然姚偉當時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理能力,但是諸如打飯、上廁所等實際問題還必須依靠同學的幫助。現在,大家都在為高考而全力衝刺,姚偉更不忍心讓其他的同學為了自己而犧牲寶貴的時間。他不得不為此作出許多調整:盡量少喝水以減少上廁所的次數;吃飯時讓別人捎上兩個夾好了菜的饅頭;晚上(甚至在寒冷的冬天)他總是和衣而臥……

日益繁重的學習壓力,疏於照顧的日常生活,不但使姚偉的身體日漸消瘦,而且使他的學習成績也不斷下滑。姚偉曾回憶:“當時每天上課,尤其是早上或是下午的最後一節課時,我的思緒就開始遊離於課堂之外了,不是因為其他,而是我總在考慮我的中午飯或是上廁所的問題:該請哪位同學幫忙呢?請小華再幫我吧……不行,早上剛讓他幫我買了早飯。要不就請……就這樣一天過了一天,我當時感覺自己不像是在求學,倒像是在服刑。到了最後,距離1994年高考還剩下一個多月的時候,我上宿舍樓梯的雙腿已經感覺到了鬆軟無力,頭也總是昏昏沉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