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一首動聽的歌,青春是一首美妙的詩;擁有青春的笑臉是生命的驕傲,擁有青春的生命是人生的春天。
——劉俊
居裏夫人說:“我們不應該虛度一生,應該說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事。”她對居裏夫人很崇敬,同時她也將居裏夫人的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她,兒童文學的撰稿人、中小學生作文輔導老師、曾獲過省市多項獎勵的殘疾女青年——劉俊。
走近劉俊,第一印象便是她的微笑和目光裏閃動的智慧,盡管隔著近視眼鏡,她還是把快樂傳遞給了大家。劉俊說:“人不僅為活著而活,要活出一種精神,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我就是憑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闖過了生命的冰河,走進了生命的春天!”
劉俊教過4000多名中小學生,其中義務輔導家庭貧困生達420名,為西安中小學義務作報告,聽眾達兩萬多人次;2001年至2006年,為陝西省圖書館、西安市圖書館、西安和平中學、西安市少年管教所、西安市新城兒童村、山西省吉縣中學、山西夭區鄉縣底村小學等義務捐贈書籍,價值3000多元;她還是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曾為文學愛好者籌辦“駱駝草”文學沙龍並擔任負責人;2001年她出版了長篇小說《秋之夢》。西安市多家媒體都曾對劉俊進行過報道:陝西電視台錄製了“快樂女孩——劉俊的故事”專題,陝西衛視錄製“月光音樂屋”專題,西安電視台“關注”欄目錄製專題,《西安日報》、《西安晚報》相繼以專題報道了劉俊的自學事跡。她還先後被評為新城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新城區十佳青年、西安市文明市民標兵、西安市關心教育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陝西省殘疾人自強模範。麵對鮮花、榮譽和掌聲,劉俊總是淡淡地一笑說:“走過的路,我不會多想,眼下該做些什麼,我需要認真思考。”
一
一個生命的誕生不需要有任何理由,劉俊的出生也是如此,她並不知道這個世界等待她的將會是什麼,她隻覺得在媽媽肚子裏呆得久了,需要出來看看外麵的天空。
劉俊出生在西安,她的祖籍在山西。父親1949年2月隨部隊由山西省晉中興縣轉戰到陝西延安羅家坪,同年4月進駐西安市,後轉業到市公安局工作。1976年7月調到新城區自強東路街道辦事處,目的是為離家近方便照顧生病的劉俊。母親在西安市機床廠工作。在劉俊出生之前,父母已經有一兒一女,都上了初中。周圍人都說他們是活神仙,那時沒有實行計劃生育,兩個孩子的家庭是算人口少的。1972年7月27日,從西安市中心醫院的產房裏傳出一聲洪亮的嬰兒哭聲,護士說:“是一個健康的女嬰。”母親欣慰地笑了。
劉俊仿佛是一個快樂的小天使降臨到這個家庭,哥哥劉偉說妹妹長得漂亮,起名一個字“俊”。姐姐劉莉搶著抱小妹妹,結果姐弟兩人互不相讓吵得不可開交。劉俊降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誰也沒想到病魔卻悄悄降臨到她的身上。劉俊8個月時,一天,在母親的腿上學習站立,母親發現孩子雙腿發軟,一般這麼大孩子都已經在大人的幫助下學習彈跳了。這可急壞了父親和母親,孩子會不會有病?這個念頭一經產生,夫婦倆立刻決定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天寒地凍,父親穿著棉大衣,抱著包裹在小棉被裏的劉俊,母親提著奶瓶和尿布,他們穿梭在西安市的各大醫院裏,中醫、西醫、針灸、按摩都試過了,就是查不出孩子的病因。
母親急哭了:“咱們家世代沒有這樣的基因,孩子究竟得的是什麼病啊?”
父親一籌莫展,看見孩子明亮的眼睛,父親止住淚水。一年多來到處奔走,尋醫問藥,卻無一結果,多叫人心寒啊!
不到1歲的劉俊每天要喝大碗大碗的中藥,父親把熬好的中藥倒進奶瓶裏,母親抱著劉俊喂。開始孩子以為是奶水,用嘴吮吸,可當嚐到苦澀時,就怎麼也喂不進去了。這可讓父母作難了,不喝藥病怎麼好?劉俊曾在一篇名叫《生命如歌》的散文裏這樣寫道:“小時候整天要喝大碗大碗的中藥,常常瞪著發呆的眼睛看著父親把取回的中藥熬好倒進碗裏囑咐我按時喝,我很聽話,因為我知道藥能治好我的疾病,讓我站起來。我屏住呼吸閉上眼仰起脖子咕咚咕咚往下倒,腹內立刻被苦澀充脹,咧開大嘴就哭。我是很想走路的,看著小夥伴們跑跳自如,我就在心裏滋生出一種希望——我要聽醫生的話,要治好病。於是我不再為喝藥哭了,而是在苦澀中尋找一絲甘甜。”
二
1976年7月,劉俊5歲了,隻能坐在木椅子上看別的孩子玩耍,但她很少纏著父母親哭鬧。有時候她玩累了,就叫姐姐或哥哥抱她到床上躺下。姐姐和哥哥買來了小皮球、毛茸茸的小狗,還有一個漂亮的布娃娃,劉俊始終記得那個布娃娃穿著綠色的衣裙,眼睛還會眨呢!但劉俊的手抱不起布娃娃,隻好讓姐姐拿著在她麵前耍弄。哥哥和姐姐經常對母親說:“妹妹多可憐啊,媽媽快給小妹妹看好病,讓她和我們一塊兒玩!”母親心酸了,背著孩子們眼淚吧嗒吧嗒掉下來。
1976年夏天,父母帶劉俊去西安軍大附屬醫院(現在的唐都醫院)求醫,經過一個月的住院檢查,醫生說出了一個不幸的消息:“這是一種國內外罕見的疾病,叫重症肌營養不良症。患者除了肌肉萎縮,更嚴重的是髒腑器官會隨著體質的下降慢慢衰竭,導致呼吸受阻,吞咽困難,最終窒息死亡。重症肌營養不良的患者沒有活過十八歲的先例。”
聽到這個消息,父母如五雷轟頂,他們兩腿發軟,幾乎癱坐在地上。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可這禍怎麼偏偏降臨到他們家?這麼個小孩子,等她長大懂事後,她的人生將是多麼痛苦!怎麼麵對未來的生活?這一係列的問題縈繞在父母腦海裏,讓他們堅持了許久的精神世界幾乎在一瞬間崩潰了。
劉俊體質很弱,冬天一見冷空氣就感冒咳嗽,嚴重的時候要住院打點滴。小時候住院的情景讓劉俊永遠都忘不了,每次打點滴針都要紮幾次,她的血管太細很難找到。後來她一見護士端著白色的托盤走近她的病床時,就用被子蒙住頭,嚇得蜷縮成一團。
住院期間除了有痛苦以外,也有讓她高興的事情。
那年她整整住了一冬天的醫院。當寒冬已過,春風吹來時,醫院的花壇邊出現了幾隻可愛的小蝸牛,劉俊驚喜地指著叫道:“看哪,蝸牛!”正在鍛煉身體的幾個小病人聞聲都圍過來看。蝸牛背著重重的殼一步一步地爬行,這種腳踏實地的精神鼓舞著每一個小病人。還有一次,劉俊讓一個小病友把地上的一隻螞蟻捏起來放在她手掌上,螞蟻把她的手掌當成它的世界了,多有趣的小東西啊!
到了晚上,醫院裏很寂靜,母親坐在劉俊的病床邊給她講畫書裏的故事,哄她入睡。她至今還記得媽媽講的“東郭先生”、“抗日英雄王二小”、“草原姐妹”等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教給她做人的道理,也激勵著她勇敢地麵對困難……
劉俊從小就對自然科學感興趣,她的小腦袋裏經常冒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金魚為什麼會在水裏遊?鳥兒為什麼會長翅膀?動物為什麼是四肢行走,而人是雙腿行走?人為什麼會生病,生了病為什麼治不好?等等。
有一天,劉俊終於忍不住對父母說:“我想上學!小朋友們都去上學了,我要跟他們一樣背書包去上學!”
爸爸手裏夾著紙煙沉默了,媽媽低頭繼續補她手裏的衣服……
劉俊突然委屈地大哭起來,她心想:為什麼我一說要上學他們就不說話了?我想上學!我想和姐姐哥哥一樣去上學!
劉俊極不情願地被媽媽送進托兒所,她已經7歲了,在托兒所的孩子們中年齡是最大的一個。小朋友都不跟她玩,阿姨們也都很少和她說話,她常常一個人坐在角落裏用無力的目光打量著窗外並不溫暖的陽光。那一年冬天,經常下雪,阿姨們很少領小朋友們出去玩,大家圍坐在火爐邊一邊烤火一邊唱兒歌,旁邊的風琴還彈奏出悠揚的樂曲。劉俊也想坐到火爐前烤烤火,她的手腳早已經凍得冰涼,可阿姨們像沒有看見她似的,隻是和小朋友們一起有節奏地拍手唱兒歌。劉俊渴望那一簇簇紅色的火苗兒向她飛過來,讓她的雙手得到溫暖。啊,安徒生童話中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不就是在寒冷的聖誕夜點燃火柴取暖的嗎?小女兒孩每劃亮一根火柴就實現一個願望,如果自己也能讓火苗神奇起來,實現一個願望,那該多好啊!
三
母親是劉俊的第一位啟蒙老師。母親握住她軟弱的小手教她一筆一畫寫生字。她手無力,寫出的鉛筆字很輕,母親鼓勵她:每天堅持寫就一定能寫好。母親的工廠很忙,經常要加班,一加班就顧不上劉俊的學習了,劉俊遇到課文裏的生字一遍一遍叫母親,母親想孩子不能依賴父母,總有一天她要自主學習,於是就頭也不抬地說:“自己學著查字典!”
字典?就是哥哥和姐姐用來查字的工具嗎?可劉俊不會啊!劉俊看看身邊都是正在幹活的叔叔阿姨,隻有一個鬈頭發的年輕的阿姨幹完了活正在休息。她主動問那位阿姨:“阿姨,您能教我查字典嗎?”
鬈發阿姨微笑著走近她,蹲下來拿起字典耐心地給她教偏旁和拚音的查字方法。啊,原來字典的用處這麼大!不會讀的生字經過字典一查,嘿,都記住了。字典真得很神奇!不過還要感謝鬈發阿姨的幫助。學會查字典後劉俊可高興了,這下遇到生字她再也不怕了!學習語文知識給劉俊心靈注入了快樂——讓她陶醉、癡迷、心曠神怡。盡管上學成了她一個遙遠的夢想,但她一直沒有放棄求學的機會。1984年9月,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劉俊報名參加了全國成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習漢語言文學大專課程。她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自學中,無論刮風下雨,考點設得再遠,她都會在父母的幫助下去考試。在那段自學考試的歲月裏,她生活得忙碌而充實,讓她感到自豪的是她體驗了坐在教室裏麵對黑板的激動和神聖!
長大後她在一則讀書筆記中寫道:“書成了我的好朋友,我捧著它讀,讀得廢寢忘食,更讓心遠離紛繁複雜,走入一個安靜而美麗的世界。讀紅樓、讀三國、讀聊齋、讀保爾、讀簡愛……讀他們每一個人的精神,讀他們對理想不懈的追求和對生活堅定的信念,同時也用他們的精神激勵自己成長。漸漸地我感覺自己不再恐懼,即使在黑夜裏也能點燃一盞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