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靈魂並不追求永恒的生命,而是要窮盡可能的極限。”
——摘自古希臘詩歌《頌歌》
提起王延這個名字,在三秦大地乃至在國內外,都小有名氣。不過,最令人感歎和震驚的還是他帶領一幫殘疾人開展生產自救努力創業的事跡。王延自幼患小兒麻痹後遺症,肌肉嚴重萎縮,導致雙下肢嚴重殘疾。就這樣,雙拐成了他行動中的終身伴侶,但他用堅強的毅力譜寫著人生道路的輝煌篇章。40年的人生旅途,病苦和磨難帶給他的不僅僅是痛楚,同時也培養了他與命運抗爭的勇氣和人格力量。在創業的過程中,他不畏艱難,勇於攀登更高的階梯,不斷開拓自己的人生,挑戰夢想的極限。
敢於曆練 向命運抗爭
在王延的記憶裏,他沒有體味過健全人的樂趣,一場疾病使他的下肢在2歲時就喪失了功能,憑一輛童車和毅力完成了高中學業。剛就業時他謝絕了組織的照顧,到招待所當營業員,管理著住房登記、安排住宿、行李寄存、出租自行車、代辦長途電話、結算賬目、照看火爐、清掃衛生等一係列繁雜瑣事,但他一件件都完成得很出色——他自己半趴在地下完成掃地等工作,倒杯水、買頓早餐也從不讓別人幫忙。他解釋說,殘疾人本來就懶於動作,再不經受生活鍛煉,就可能由殘疾變成“殘廢”了,為了向命運抗爭,我要學會自主自理。
為了向命運抗爭,他不放過任何一次鍛煉的機會,在磨煉中展示自己的人生價值,增強向命運抗爭的力量。學生時代,他不止一次地用手搖車往返於西安、臨潼之間。1985年,他聽說有九名殘疾人自發組成西安到北京手搖車馬拉鬆越野隊,但隊伍已經出發兩天了,這遲到的信息對他刺激很大,他感到是個難得的機遇,便火速從體委要了一張越野隊線路圖,帶著一本全國地圖和簡單行李,搖車追趕隊伍。為了能攆上隊伍,他隻有早起晚睡,用大家休息的時間追趕,然而爸爸親自為他做的手搖車不能很好地配合,他用盡平生氣力,直到三門峽才追上了越野隊。經過了29天的磕磕碰碰,行程2000多公裏,終於到達了首都北京。聽他講路上的經曆,真好像在聽《西遊記》裏的故事。
毅然拋棄“鐵飯碗”雙拐撐起一片天
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的殘疾人事業還是一片空白。在那些歲月裏,像王延這樣一個肢體嚴重殘疾的人,想謀一份職業,難如登天。但王延是個例外,他憑自己的實力和剛毅,被一家招待所招收為正式職工。由於他的刻苦努力,在招待所工作期間,他擠時間完成了大專學業,獲得了大專自學文憑,後又取得了經濟師職稱,他被破格錄用為會計。不管從工作條件、環境、待遇來看,都是十分優厚的,而且工作穩定,誰也沒有想到竟會被他毫不猶豫地拋棄了。都說他傻,可在他的心裏卻早已埋下了一顆即將迸發的種子。
1985年隨手搖輪椅隊跋涉去北京打開了他思想的閘門。樸方先生一席話,給了他許多啟迪——他要在西電集團內辦起殘疾人組織。他說:“我已經滿足了,但西電公司還有600多名殘疾朋友在迷惘中呼喚,我要和他們一起走出迷惘。”
王延決心將西電公司殘疾人組織起來,不但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改寫自己的曆史和命運,也要為西電公司600多名殘疾人撐起一片藍天。從此,他又開始了自己新的創業裏程。
在向命運抗爭中,王延每次都是贏家。記得在西電殘聯初創時期,他憑著手搖車和兩根拐杖,踏遍了西電公司7平方公裏的每一個角落,走訪了近50個單位,並通過每個單位人事、工會、家委會發放殘疾人登記表,搜集殘疾人詳細資料。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終於完成了全西電公司殘疾人基礎資料的調查。
誰也不會忘記那些個日日夜夜,人們經常看到王延搖著手搖車,出了東樓進西樓,出了這家門又進那家門。他撐著雙拐用倒退的姿勢爬樓,征服了五層、六層乃至更高的樓層。他拄著雙拐,跑遍了西電公司大大小小的工廠、學校、機關、研究所、工會、家委會,跑了幾十個單位,走進200多名殘疾人的家庭,對600多名殘疾人的年齡、文化、經濟、婚姻、就業、殘疾種類等情況進行了摸底,密密麻麻記滿了6個筆記本。他每到一個地方,就會給大家講國內外殘疾人的組織、工作、生活情況,講中國殘疾人基金會的成立,講殘疾人的出路,激勵殘疾朋友與他一起奮鬥創業,用自己的雙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改變自己的命運。在他的感召下,一批躍躍欲試、渴望走出家門的年輕殘疾朋友終於和他聚在了一起。
在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他爬了多少層樓梯,摔過多少次跤,誰也說不清。
經過對西電公司殘疾人的調查,他的心情日益沉重,處於困頓中的殘疾人,時時牽動著他善良的心。他將自己搜集到的殘疾人情況仔細地彙總起來,把統計出的材料以文字形式給西電公司黨委遞交了《關於成立西電公司殘疾人聯合會的建議》。他用數字說明這樣做的必要性,用生動的事例說明這樣做的緊迫性,用大家的熱情支持和他多次的謀劃與分析說明這樣做的可行性。他在報告的末尾寫道,這樣做是解百家之苦,解千人之難,為家庭卸包袱,為職工減負擔,為公司增凝聚力,為社會創財富,為殘疾人就業積累經驗。
報告寫好後,他想及早將這份沉甸甸的報告送交公司領導,但不湊巧的是三番五次見不到領導的麵。他索性坐在水泥地上等,寒冬臘月裏,直到整個下肢失去知覺。
俗話說:心誠則靈。他終於見到了領導,雙手遞交了報告,滔滔不絕地講述著他的夢想。
他的報告、他的訴說、他的行動深深地感染了每一個領導,使他們認識並感受到這項事業的光輝和價值。公司黨委會上順利地通過了決議。1986年6月批準成立西安電力機械製造公司殘疾人聯合會。
王延捧著公司黨委的決議,流下了喜悅的淚。
從17萬到400萬
在大家的支持下,王延一連跑了四五十個單位,宣傳發展殘疾人事業的意義,爭取社會各方麵的資助。他的執著贏得了人們的理解,30餘家企業和2萬多名職工伸出援助之手,共捐資人民幣17萬元。
拿到這些錢後,王延想,接下來該怎麼辦?憑這些錢救濟殘疾人,要不了多久就折騰光了,以後又怎麼辦?他決定不當“伸手派”,必須依靠自強自立精神走創業之路,創辦福利企業。這樣既可以安置殘疾人就業,又增加了殘疾人的造血功能。
他又是一連串的奔波呼籲,到處找項目、找人才,利用有限的資金,先在流通、加工領域辦起了幾個實體。但由於規模小,安排不了多少殘疾人,於是他又往幾個集體企業跑,宣傳辦福利企業的好處,表示願意為他們辦理一切手續。經過多次協商,有七個較大的集體企業願意改辦福利企業。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王延通過西電殘聯組建了服裝廠、電器部、經營部、機械加工等實體,進而又組建了福利公司,先後辦起了九個福利企業。
人們當然還清楚地記得,為了解決備件廠與鐵路局的土地糾紛,王延毫無顧忌地帶上手搖車,直奔鄭州鐵路局,在硬板車上坐了整整19個小時,忍受著褥瘡化膿的劇烈疼痛,終於到達了目的地,經過多方麵交涉,順利地完成了任務。在一次辦免稅手續時,一片青苔將他摔倒,造成胯骨、大腿骨兩處骨折,他的腿打著石膏但仍堅持上班。大家都說,王延真有股鐵人精神。王延則認為:“命運不是由天定,也不是由人定,命運就掌握在你自己手裏,隻要敢向命運抗爭,敢向困難挑戰,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會出現人間奇跡。”
目前,福利企業年產值可達2000萬元,累計產值已達2億多元。並先後安排了210名殘疾人就業。將全西電公司有工作能力的殘疾人基本上全部安置,從而改變了他們的人生道路。殘聯還用贏利部分,除繼續購置設備、開發新項目外,於1990年、1997年兩次投資200多萬元,為殘疾人修建了2500多平方米的活動中心大樓。
王延就憑著這17萬元起家,目前殘聯資產已達到400多萬元。由於他成功地闖出了大型企業安置殘疾人就業的路子,早在1992年,王延所在的西電殘聯就被中宣部、民政部、中國殘聯等八部委授予“先進殘疾人之家”稱號,王延也應邀出席了全國第四次殘疾人工作會議,並介紹了經驗。
心係殘疾人 根紮幸福泉
福利企業的興辦,使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殘疾人基本上得到了安置,在一定範圍內解決了殘疾人的生活來源。在基本滿足大多數殘疾人需求後,王延沒有忘記終身失去工作能力的殘疾人和特困殘疾人。
經過全公司摸底,由各單位工會審查後,將名單報送殘聯,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殘聯決定用企業的部分利潤給重殘人每月定期進行生活補貼,每人每月按一袋麵粉價格折成現金,金額按照糧價的變動而變動,定期發到個人手中。全公司有60名重度特困殘疾人享受到這種補貼。這項規定已經執行了10年,不管遇到什麼情況,從未間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