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以來,在我們的身邊,那些生活在西安土地上的優秀殘疾人們,麵對厄運,不頹不廢,憑借頑強的意誌與天命抗爭、與死亡搏鬥,終於,穿越了漫漫荊棘路,跨越了茫茫沼澤地,創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貢獻給世人扼住命運之喉、書寫偉大人生的榜樣。

在慣常的意識中,他們是特困群體中的特困、弱勢群體中的弱勢,是一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殘疾人。然而,讓世人驚歎的是,在同樣的時代裏,在同樣偉大的中華文化的氛圍裏,他們卻幹出了不平凡的事,展現了人類不平凡的力量。他們以及他們行為中顯現的精神與氣度,猶如夜幕之中閃耀的明星,給眾多陷入絕境的人帶來了啟示性的光明。

他們的事跡啟發了我們——何不把他們的事跡編輯成書,用身殘誌堅者與死亡搏鬥換來的輝煌和奇跡啟迪更多的人:命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最終的結果,仍然把握在自己的手中;無論生活的道路多麼崎嶇,無論前進的方向多麼渺茫,隻要有生的信念、活的勇氣和頑強拚搏、鍥而不舍的精神,一定能迎來新的曙光。

在這種意識的支配下,我們組織人力對部分優秀殘疾人的事跡進行了采訪和整理,編印成書,名曰《穿越生命的冰河》。書中通過對24位殘疾朋友奮鬥軌跡的探求和剖析,展現出他們卓爾不群的拚搏精神和執著的人生信念,以及頑強的意誌、毅力和聰明智慧,將他們的特殊品質充分展現出來,以對更多的人有所啟迪。

書中收集了24名優秀殘疾人的事跡。他們中有工人、農民、學生、軍人,有教授、學者、公務員、企業家,有作家、運動員、醫務人員、科研人員,也有在高科技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社會精英。雖然他們的遭遇各不相同——有的因盲而看不見五彩繽紛的世界,有的因聾而聽不到優美動人的旋律,有的因啞而說不出發自肺腑的話語,有的因殘而邁不出英姿矯健的步伐……但是,他們敢於正視自己的處境,憑著頑強的毅力,采取各種方式克服困難,譜寫出了一篇篇美麗動人的生活新篇章,甚至作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巨大成就。更加可貴的是,他們展現了共同的品質——直麵不幸遭遇的勇氣,頑強抗爭的堅定信念,征服厄運的敏捷智慧和創造奇跡的拚搏精神。他們用鐵的事實告訴人們——殘疾人不但能平等參與社會生活,而且同樣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

任何人在遭受命運打擊的時候,都可能產生渺茫無奈的感覺。然而,悲觀和絕望無濟於事,它除了給人們帶來毀滅之外,毫無裨益。唯有麵對現實,接受挑戰,別無選擇。敢於抗爭天命的勇者們之所以能作出成就,是因為他們堅信:天無絕人之路。不要讓一時的苦痛蒙住了雙眼,鼓起勇氣去尋找自己生命的支撐點和閃光點,一定會譜寫出生命的華麗樂章。“星星不嫌其小,光芒直射宇宙;月亮不嫌其弱,借光也要照亮地球……”這群身殘誌堅的人們以他們的生命之光慰藉著我們,給了我們前行的力量。

坎坷也罷,順利也罷,已成為昨日煙雲,縱然傷口複流血,也要昂首挺胸向前行。我們衷心希望,已經穿越了冰河的勇者們繼續昂首前行,把握好每一個今天,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尚在艱難中行進者勇敢地直麵人生,創造自己的生命奇跡。當全市34.8萬殘疾人穿越生命的冰河,向著理想奮勇前行的時候,我們將為編寫此書所付出的努力而深感欣慰。

《穿越生命的冰河》是對西安文化一個側麵的書寫與總結,它凝聚了眾多的心血與智慧。從產生動議,到采集實事、實施編輯的整個過程,包含著不少領導幹部、國家機關和熱心人士給予的無私的支持和幫助:全國政協常委、原中共陝西省委書記、省政協主席安啟元同誌,中國作協副主席、陝西省作協主席陳忠實分別為本書題詞;中共西安市委副書記、西安市市長陳寶根為本書作序。各級殘聯參與了該書的編輯工作,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王春泉教授自始至終參與了該書的策劃和統稿,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我們了解的層麵有限,加之篇幅限製,還有大量優秀殘疾人的事跡未能收入本書,我們深表歉意。受我們能力和水平的限製,書中可能有不妥之處,甚至錯誤之處,衷心地期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2007年7月

(作者係陝西省西安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長、原西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