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教育,先做內容吧
見地
作者:周壽英
2012年開始,在線教育在美國火了。不僅Google上線測試了C2C在線教育平台Helpout,亞馬遜也跟進收購在線教育公司TenMarks。這些巨頭的舉動向業界傳達了一個信號:它們看好這個行業。
美國互聯網每一個商業模式的興起,都能很快在中國掀起一股熱潮。有報告預計到2015年,國內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達1745億元。此前,在傳統在線教育領域,不少IT廠商已經深耕多時,比如聯想、壹人壹本等廠商積極推動電子書包項目。互聯網企業的加入讓我國在線教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今年7月,百度與淘寶幾乎同時發布了各自的在線教育產品——百度教育和淘寶同學。之前,阿裏巴巴助推新東方的傳聞也不絕於耳。在電商、社交網絡、移動互聯逐漸成為競爭紅海後,在線教育市場被當做互聯網產業不可忽視的重要領域。
不僅僅是互聯網巨頭,大大小小的創業公司和資本也嗅到了商機,並紛紛加入。根據36kr的統計,2013年第一季度,有3.5%的創業項目集中在在線教育領域。
毫無疑問,教育是個極具市場潛力的行業。然而令人尷尬的是,無數創業者帶著互聯網的概念跳進去,卻沒有激起浪花。雖然業內人士競相追捧,但掏腰包買單的消費者似乎並不那麼熱衷。這些創業者倒成了“王婆賣瓜”了。
一個例子是,繼9月底北京大學宣布在全球最大的在線教育平台之一——edx上發布首批網絡公開課程之後,10月17日,清華大學的第一門免費公開課《電路原理》也於edx平台和“學堂在線”上同步開放。edx平台數據顯示,當日共有來自全球的8313名學生選擇了該課程,其中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印度、美國學生共計2700餘人,而中國學生僅400餘人。
從目前我國在線教育現狀來看,大部分的在線教育還都隻飄浮在雲端,沒有真正接地氣。一個行業要火,企業和資本可以推動。但想要爆發,就需要較高的用戶接受度。如何培養較高的用戶接受度,開發能滿足用戶需求的內容是關鍵。國內教育具有很強的本土特色,剛性需求的升學教育仍被消費者最為看重,也是在線教育市場規模最大的部分。而在這個部分,很多進入在線教育的企業並未能抓住用戶需求,開發出讓消費者普遍接受的產品。甚至有些企業隻是僵硬地將傳統線下教育搬上網絡,然後冠名在線教育,於是不出意外地慘遭滑鐵盧。
在在線教育市場,企業核心競爭力依然是優質內容。以非教育內容見長的這些互聯網公司,在進入這個市場之前,還是應該先想好消費者要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