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員奉命造城 吳郡水秀人靈(1 / 2)

千裏堤封百雉城,

海潮不斷水波平。

青樓妓女樓船老,

故把山名換酒名。

要說蘇商,得從蘇州說起。這是因為蘇州是江蘇各地中商業發展最平穩、最順暢的一個。它不像南京,因為是明朝的京都,商業的發展受政治氣候的影響比較大,也不像揚州那樣受戰亂的影響而多災多難。蘇州一直是在相對寬鬆與安定的社會環境中穩步地發展。

蘇州位於江蘇省東南部。它東臨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長江,總麵積8488.42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麵積為3609平方千米,因此蘇州是一座真正的水城,有東方“威尼斯”之美譽。蘇州憑借自身優越的地理人文環境招徠南北各地商人,使他們將商業經營的主要陣地轉移到了蘇州,對蘇州商業的繁榮、經濟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曆史貢獻。從這一點來說,蘇商除了包括在蘇州土生土長的本地商人,還應該包括其他地區常年在蘇州經商的人。

蘇州是一座有著2500年曆史的文明古城。它以“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史跡名園”的獨特風貌著稱於世。它不僅古樸端秀,而且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它是江南煙雨渲染的畫卷,是粉牆黛瓦組成的詩詞。蘇州人家枕河而居,以水巷、小橋、流水見長。當年伍子胥造蘇州城的時候,就把水的問題放在了第一位。他造的闔閭大城有八個陸城門、八個水城門,那就說明城中的河道與街道差不多是相等的。到了唐、宋時期蘇州城內的街道和水道就更加整齊了,這可以從宋代的碑刻《平江圖》上看出來,街巷與河道平行,一戶人家前門是街巷,後門就是河道。門前可以乘車,門後可以上船。形成了前街後河的特殊格局和雙棋盤式的城市風貌。如果蘇州城裏沒有這麼多的水,很難想象今天的蘇州人還會活得如此滋潤愜意,如若沒有水那麼就不會有蘇州今天的繁榮和發展了。蘇州城內蜿蜒聚集的大大小小的河流,如同一根根血管不斷為蘇州注入新鮮的養料,才使蘇州水天一色,風情萬種。

蘇州曆史悠久,相傳周君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兒子季曆。季曆生有一個兒子,取名昌。昌自小就很受周君的寵愛,古公亶父認為昌有振興王業的才能,想把王位傳給季曆,再由季曆傳給昌。泰伯和仲雍了解了父王的這一意圖後,為了尊重父親的意願同時也為了避讓王位,兩人一起出走異鄉,來到當時被稱為荊蠻之地的江南。他們隨鄉入俗,自行“斷發文身”,證明自己已是荊蠻之人。他們將周族先進的文化和農業生產技術帶到了江南,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歡迎,同時也因為滿足父親意願避讓王位的義舉得到江南百姓的頌揚和擁護。於是在梅裏也就是今天的無錫縣梅村,泰伯被擁立為君長,國號為“勻吳”。勻吳的“勻”是荊蠻語的發聲詞,並無實際意義,勻吳即吳。在曆史上或許是由於筆誤,勻吳被誤寫為勾吳傳延至今。有古籍說:“禹時,吳為裸國”。所以有人笑談以溫文爾雅著稱的蘇州人,老祖宗竟然是“裸人”,赤條條的來去一絲不掛,渾身還刺著花紋。就連大禹治水時也必須是“解衣而入,衣帶而出”入境隨俗。

從泰伯起經傳19代,直到壽夢繼位稱王即公元前585年,吳國才開始有了確切的紀年。隨著吳國的崛起,梅裏的都城已經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而此時,位於太湖東北岸的蘇州卻有著十分優越的自然條件,那裏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人口興盛,加之交通便利,於是壽夢二十五年即公元前561年,壽夢正式將吳的都城遷至蘇州。經過多年經營,蘇州已發展得具有相當規模。而曆史上對蘇州有明確的記載,要上溯到公元前515年的吳國。當時作為吳國之都的蘇州,在秦漢六朝時稱為吳州。隋滅陳後,因這裏有姑蘇山,於是便改名為蘇州。憑借便捷的太湖水運,蘇州經濟繁盛。就連在五代十國那個戰亂紛飛的時期,偏於一隅的蘇州在吳越王的治理下,依然人丁興旺,工商繁榮。“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說便從那時一直流傳至今。

傳說蘇州城是伍子胥建造的,所以蘇州人一直對伍子胥懷有一份特殊的情感。伍子胥,名員,字子胥,是春秋時楚大夫伍奢的次子。楚平王七年(前552),其父被楚王殺害,並牽連其族人。伍子胥僥幸出逃至吳國,他立重誓要為父兄報仇。後來他受吳王重用,成為吳國大夫,幫助吳王闔閭攻破楚國,雪了滅族之恥。闔閭死後,他又輔佐吳王夫差,但因屢次進諫遭夫差嫉恨,後被吳王夫差逼迫賜劍自盡而亡。其事跡在《史記》、《左傳》、《吳越春秋》等曆史典籍中均有記載。

當時吳王闔閭一直為“吾國僻遠,顧在東南之地,險阻潤濕,又有江海之害,君無守禦,民無所依,倉庫不設,田疇不墾”而憂慮。他向伍子胥討教對策。伍子胥答道:“凡欲安君治民,興霸成王,從近製遠者,必先立城郭、設守備、實倉稟、治兵庫,斯則其術也。”闔閭十分讚同伍子胥的建議,又追問了一句:“豈有天氣之數以威鄰國者乎?”伍子胥胸有成竹地回答:“有!”於是闔閭便委任伍子胥負責築造闔閭大城,即今天的蘇州城。伍子胥想建一座大城,的確有著長遠的政治和軍事戰略眼光。他先派專人觀察土地、探測水文,準備建造一座光城牆周長就達47裏的超大城,陸地上的城門有八個,用來象征天空中八個方向來的風,成語“八麵來風”便由此傳開。水路上的城門也有八個,用來模仿大地邊緣八個方向的門窗。他設置的每一個城門,無論是名稱還是裝飾,都暗含深刻的寓意,符合中國陰陽五行八卦學說,處處滲透著“天人合一”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