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句容小縣 蘇幫大賈成行(1 / 1)

金甲銀鞍戰士豪,

百鶴空思賜戰袍。

陪金國學當年事,

天壇香繞淨蒼苔。

在南京工商業發展的帶動下,當時南京周邊地區的經濟也十分活躍,尤其是句容縣,其境內的句容商幫在蘇商中占有重要地位。

句容,是個有著悠久曆史的江南小城。它位於長江三角洲黃金腹地,地處南京都市圈,有“南京新東郊”之稱。句容曆史名人輩出,道家的祖先茅氏三兄弟、東晉醫藥化學家葛洪、齊梁時期道教思想家陶弘景等等,以及曾多次在句容留下足跡和墨寶華章的李白、韓愈、王維、顏真卿、王安石、乾隆等。先賢的優秀文化思想影響深遠,形成了句容人樸素自然、熱情豪爽的品質。

句容從西漢時期置縣算起,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曆史。據史料載:

西漢年間,周亶公之子泰伯、仲雍,采藥句容山中,民感恩澤,從之日眾,乃建國號勾吳,為吳國之前身。

句容處六朝古都金陵之畿,距南京隻有40多公裏。2000多年來,這裏備受戰事紛擾、兵禍連年,使原本發展很快的句容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句容是楚漢文化的交彙之處,儒、道、佛等各種文化相交融,因此句容的文化具有很強的兼容性和包容性。同時句容還有著特殊的人文地理環境。這裏有金陵雄偉的殿閣,也有小橋流水、別院人家。由於它自古以來地勢險要,成為維係社稷存亡的重中之地,是名副其實的金陵後花園。

在明朝,應天府在明初時管轄上元、江寧、溧水、江浦、句容、溧陽六縣。其中尤以句容縣的商人最為活躍。因此我們說的句容商人是指明代南京應天府句容縣的商人。弘治縣誌載“句容地窄人稠,於勤農之外,商賈工藝尤眾”。而明代地方文獻中對句容人經商事例的記載也處處可見。有文獻記載:“句容人以地窄人稠,自勤農之外,列肆而居者若麟次然,其貿易於外者尤眾。以故家多富饒而文物頗盛”。也有史料認為:“句容民好賈,而南鄉為尤甚。”這兩者其實說明一點,就是句容商人主要來自該縣南部。當年,句容商人主要在江南的蘇州、上海、常州等地活動,他們具有擅長開張店鋪的經營特點,也就是說句容商人基本以坐商為主,就連介紹有關坐商知識《生意世事初階》,都是由句容人王秉元於康熙年間編纂的。

在這1385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優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相映成輝,句容商人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孕育成長。他們立足句容本地的實際,繼承發揚了吳越文化中靈活敢為的精神,巧妙地把茅山道家“有容乃大、有求必應”的思想融會貫通、發揚光大到經商求富中去了。在對外經商、對外貿易等方麵提出了“誠信認真,有求必應”的服務理念。懂得用人文的關懷貫穿於他們的經濟活動中。句容商人是發揮自家優勢,紮紮實實為滿足“句容市民的需要”而進行經濟貿易活動的地域性色彩很強的商幫。以至最終形成了句容商人“觀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教化天下;誠信認真、有容乃大、奮發向上”的經營最高理念,同時也賦予了這座古老城市無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