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商聞信暗魂銷,
明日河商委驗包。
一盞枯陳雞二卵,
囑他千手送深宵。
嶽陽府各縣自明代開始就大規模種植棉花。到清代巴陵縣產布最為有名。當時長沙、湘潭、益陽一帶,活躍的幾乎全是洞庭商人,他們把巴陵視為收布基地。
洞庭商人呂良更是看準了巴陵這個精布產地,先後在鹿黯角、孫塢、童橋等地設立收布莊,每日清晨開始收布,要到中午才結束。
這一天,天氣晴朗,童橋的收布莊一大早就有許多人抱著布匹來了。夥計孫某和胡某一個查貨量布,一個付款做賬,忙碌起來。
輪到一個小孩,他把自己的布抱到案板上。這裏的婦女兒童均會織布,小孩抱著布來賣是常有的事。可是夥計孫某揭開布一看,布織得很差,既不勻稱,又很粗糙,有不少地方還脫了線頭,根本不合格。孫某哭笑不得,說:“這是誰織的布?剪來做抹腳布麼?”小孩回答說這是他織的。通過攀談,孫某得知這個孩子今年剛滿8歲,姓馮,名狗兒。他的媽媽病了沒錢看病,他剛開始學織布,所以織得不好。他想把布交了換錢給媽媽買藥。
然而由於馮狗兒的布不合格,孫某沒有收。
快到中午時分,布已收完,交了布的人拿著錢歡天喜地地離開了,收布莊又恢複了往日的平靜。這時,孫某卻發現馮狗兒還蹲在路邊。他沒有走,仍舊抱著那匹不合格的布,眼巴巴地望著這邊。
孫某勸他快些回家,然而這孩子並不說什麼,隻是又抱著布匹慢慢向收布莊走過來,將布放到案上,望著孫某小聲說:“這位好心的小叔,你就把這布收了吧。”
“馮狗兒”,孫某嚴肅地說道,“我怎敢做主收你這不合格的布?”
於是馮狗兒又把目光轉向了另一個夥計胡某。胡某這時恰好抬起頭看見了馮狗兒,心想怎麼又是這個小孩子,又是這不合格的布,所以再次拒絕了交上來的布。狗兒終於明白這布是真得不能交了,他絕望了。突然,他轉身抱著那匹布走了,大約走了二十幾步遠,他開始邊走邊哭起來,走了很遠還能聽見。
恰好東家呂良過來察看收布情況。他看到這一幕覺得奇怪,就問夥計怎麼回事。夥計便把剛才的事情詳細向他說了一遍。呂良聽了,心中不忍,他跟在狗兒後麵一直到馮狗兒家。進門一看,呂良心裏一震。這個家庭真是一貧如洗,灶台上隻有幾個破碗,連水缸也缺了口,現在都中午了還未做飯。靠牆那裏有個很簡陋的紡織機,旁邊的筐裏裝著些織布用的線。走進旁邊另一間屋,破舊的木板床上躺著個生病的婦人,蒼白的臉上一雙無神的眼睛茫然若失,嘴裏正痛苦地呻吟著。床邊上就坐著馮狗兒,那匹不合格的布還放在他的膝蓋上。這孩子就像做了什麼錯事一般,低著頭不敢吭聲。這時,病婦和馮狗兒都看見了呂良,不禁有些詫異。這個陌生人身穿絲緞長衫,套著綢馬褂,頭戴黑緞瓜皮帽,長得又白又胖,臉上紅潤放光,步態穩健,舉止沉著,氣度不凡,一看就知道不是本地鄉紳,倒像個從大地方來的什麼富豪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