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組建空軍兵種1
●1950年5月9日,中央軍委批複空軍司令員劉亞樓的建議,同意成立並正式命名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四混成旅。”
●1950年7月17日,中央軍委批準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陸戰第一旅”。
●1958年10月6日,中國空軍第一支地空導彈部隊在北京清河鎮空軍高級防空學校宣告成立。
● 組建空軍兵種
第一支空降兵部隊誕生
1949年8月1日,中央派劉亞樓率王粥、昌黎平等人赴莫斯科,與蘇聯有關方麵商談幫助我國建立空軍的問題。
8月18日,劉亞樓發電報請示中央:
為準備攻占台灣,傘兵登陸對從海上登陸作戰可能發生大的作用,建議軍委準備組織傘兵。如果可以,則準備向蘇聯同誌提出定購運輸機和降落傘,並請其派顧問和教員。
中央於次日電複:
原則上同意組織傘兵,但請向蘇聯同誌征詢下列各項意見:1、傘兵條件如何,需要訓練多長時間,方能參加戰鬥,訓練的條件如何?2、據我們所知,國民黨也曾有過傘兵的組織和指揮,但從未使用過。我們有人民條件,有遊擊戰爭經驗,自與他們不同,但傘兵登陸或者有海上登陸的配合,或者有適當的群眾及地形條件進行近距離的擾亂,這樣需要多少人方能擔任上述任務?3、蘇聯空軍負責同誌對我們組織傘兵的意見如何?我們的條件是否具備?
劉亞樓遵照中央指示,與蘇聯空軍負責同誌進行了磋商。同年11月,中央經過認真研究,由周恩來親自為中央起草組建空降兵部隊的決定。
1950年2月 15日,向蘇聯政府聘請顧問41名,訂購降落傘300具,為空降兵部隊的組建創造了條件。
1950年4月17日,中央軍委正式發布命令,抽調人員組建空降兵部隊。
5月27日,軍委又電告各部:
按條件抽調如果確實困難,其不足者,可以一二等功臣補充。如仍不足時,則按政治可靠、身體健康、戰鬥勇敢、表現好等條件,從戰士中補選。空降兵部隊領導機構的組建,要從有指揮作戰經驗的步兵師、團、營領導幹部中選調。
同年7月17日,中央軍委確定部隊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陸戰第一旅”。
空軍陸戰第一旅首先抓了兩方麵的工作:
一是確定編製。經空軍領導機關同蘇聯顧問團研究,參照蘇軍建設空降兵的經驗,但政治幹部的編製、名稱則是按我軍光榮傳統設置。旅有政治委員、營有教導員、連有指導員、機關有政治協理員,而且各級均設副職。
二是選擇基地。空軍副司令員常乾坤帶領蘇聯顧問於1950年5月5日,赴開封、新鄉、安陽等地進行實地勘察。5月9日,常乾坤等向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寫出報告,認為開封、鄭州兩地可以作為空降兵訓練基地。
聶榮臻5月23日批示“同意”。隨後,中央軍委電令中南軍區,責成河南省軍區將開封機場附近原日本兵營和鄭州機場附近之房屋,全部騰出交空軍陸戰旅使用。河南省軍區接到命令後迅速行動,很快把房屋騰出。
中央軍委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陸戰第一旅”的番號後,空軍陸戰第一旅以第三野戰軍第三十軍八十九師師部為基礎在上海組成,旅長朱雲謙。旅機關的炮兵、作戰、傘降、通信、工兵和後勤、醫務等部門都配有蘇聯顧問。每個營也分別設有營長顧問。
9月17日,第一支空降兵部隊空軍陸戰第一旅在開封正式成立。10天以後,經三野粟裕副司令員建議,軍委決定將華東軍區軍政大學第七總隊,即由原國民黨傘兵第三團起義以後改編的傘兵總隊,部分人員共380餘人調撥給陸戰一旅,總隊長劉農畯,擔任旅參謀長。
旅成立後,麵臨的緊迫任務是使指戰員迅速掌握跳傘技能和空降敵後作戰的戰術、技術,以便能擔負解放台灣的作戰任務。為此,從1950年9月18日起,即開始了為期10個月的突擊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