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進行實戰演練 1

●1949年10月1日,在舉世矚目的開國大典上,出現一支由17架各式飛機組成的空中受閱機群。飛機馬達轟鳴聲和30萬群眾的歡呼聲彙合在一起,響徹古都北京。

●1952年1月26日,我空四師在一次與美機群格鬥中,該師第十二團三大隊大隊長張積慧一舉擊斃美國“空中英雄”戴維斯。

●1958年27日,空軍先後進駐福建、粵東前線機場,打擊國民黨空軍的竄擾挑釁,奪取福建地區製空權,支援地麵軍隊炮擊封鎖金門。

● 進行實戰演練

空軍在開國大典上受閱

1949年10月1日,在舉世歡騰的開國大典上,出現了一支由17架各式飛機組成的空中受閱機群。

當人民解放軍的空中機群轟鳴著通過天安門廣場,並按照預定方案進行精彩的空中表演時,30萬群眾的歡呼聲和飛機馬達轟鳴聲彙合在一起,響徹古都北京,廣場上成了歡呼沸騰的海洋。

毛澤東第一次深情地檢閱自己的空中部隊。朱德興奮地說:“今天我成了真正的三軍總司令了!”

這支空中隊伍的任務並不僅僅是受閱,同時還擔任著防空任務,戰鬥機上攜帶著炸彈,準備應對突然而至的空中襲擊。

可是,有誰能想到,這樣一支編隊是在短短的幾個月內組建訓練完成的呢?

1949年5月4日,國民黨空軍出動6架B-24型轟炸機,對北平南苑機場進行襲擊。8月,中央軍委航空局調飛行員林虎和孟進到北平南苑飛行中隊任戰備飛行員,擔負保衛北平的任務。在機場晝夜24小時都保持4架戰鬥機值班。

8月下旬到9月初,朱德、聶榮臻先後視察了南苑機場。這時,飛行中隊接到了一個令他們意想不到的任務,就是參加開國大典的空中受閱。

接到參加開國大典空中受閱的任務,全隊同誌都很興奮,立即開始進行受閱編隊隊形的訓練。起初隻用9架P-51戰鬥機,編成3個“品”字隊型跟進。

軍委接受任務後,聶榮臻認為,參加受閱的9架飛機太少,希望有更多的飛機。戰鬥機修不出來,什麼飛機都可以,能夠安全通過天安門就行。於是,立即挑選了21名飛行員,調集了17架各型飛機,按照機種的不同,組成6個空中分隊。

飛機數量問題解決後,新的問題接踵而至。一是時間緊,僅一個月時間。二是機種複雜,特別是機種之間飛行速度差別很大,要組成一個整體空中受閱機群,需要嚴密的組織協同和多次演練。三是飛行員彼此陌生,來自四麵八方,互不熟悉。

讓人欣慰的是雖然大家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經曆,駕駛過不同的飛機,但心裏都裝著一件事,就是力爭全隊準確、整齊、安全地通過天安門的上空。

由於缺乏有先進的設備,也沒有專用的航空地圖,因此就以北平地圖當作航圖,用尺子量量算算,把航線標定,選擇了通縣的雙橋鎮作為標地。因為那裏有個比較明顯的樓房,上頭擺上白布,如果天氣能見度不好,隻要到雙橋鎮上空把方向羅盤對好,就可以直接飛到天安門上空。

通過天安門不能飛得太偏離地麵遊行隊伍,高度也要調好,保證觀禮台上的人抬頭就能看到,下邊遊行群眾的也能看到。

經過幾天的反複研究和推敲,上級向閱兵總指揮聶榮臻提交了一個帶彈受閱飛行的方案,並得到了毛澤東、朱德和周恩來的認可。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聶榮臻親自來到南苑機場挑選了帶彈飛行的飛機和飛行員。受閱前,各級領導最擔心的是飛機的安全,專門請蘇聯專家機務人員檢查把關飛機的質量。

10月1日15時,開國大典開始的時候,預定參加空中受閱的飛行員都站在自己的飛機前麵,準備起飛了。

16時整,飛行編隊接到起飛命令,按預定方案飛向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人民空軍的首次公開亮相震驚了世界,它向世界宣告:剛誕生的人民共和國從此擁有了自己的空軍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