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進行實戰演練 2

空軍支援進軍西藏

1950年1月,中共中央決定解放西藏。中共西南局和西南軍區確定由陸軍第十八軍和第四十一軍一部分執行進軍西藏的任務。

由於康藏地區社會情況複雜,經濟非常落後,交通十分不便,一切軍需必須靠自己攜帶和內地供應。進藏部隊雖然於3月中旬至4月初,取得了西昌戰役勝利,打通了進軍西藏的通道,但是,後勤供應隨之遇到越來越大的困難。為此,西南軍區致電中央軍委,請求空投支援。

3月30日,毛澤東指示空軍立即派出飛機空投糧食。

接受空投任務時,空軍尚未組建運輸航空兵部隊,唯一能執行空投任務的隻有華北軍區航空處所屬的一個空運隊。該隊僅有陳舊的C-46、C-47型運輸機,且隻有少數飛機能勉強使用。空軍接到指示後,立即組織較好的2架C-46、1架C-47型飛機和機組,於4月2日轉至四川新津機場,連同西南軍區航空處接收的4架C-46型飛機,以及後來又從北京調來的3架C-46型飛機組成空運隊,在西南軍區航空處的領導下,執行空投任務。

康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高山終年積雪,雲霧彌漫,氣候變化無常。要在這裏開辟航線,執行空投任務,必須克服惡劣的自然氣候條件。為此,空運隊從實際困難出發,結合飛機狀況和高原飛行特點,提出逐段試航,逐步延伸航線,分段前進完成空投任務的辦法。並對安全措施進行了認真細致的準備。

從川西飛向康藏高原,第一關要飛過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康定山口。當時使用的飛機在裝載物資的情況下,很難飛過這個高度。要飛過康定山口,必須找出順著山穀穿行的航線,而山穀中氣象條件又很複雜。

4月3日,謝派芬機組駕駛C-47飛機進行首次試航,果然因為氣象原因被迫返航。第二次、第三次試航,也都因氣象條件惡劣,加上飛機性能的影響,接連失敗。第四次試航,改用C-46型飛機並裝上氧氣設備,終於成功地飛到康定上空。但因為有雲遮住了地麵目標,未能完成空投任務。

4月15日,第五次試航和空投終於獲得成功。

當飛機將糧食和其他軍需用品投到地麵時,在場的陸軍指戰員們情不自禁地發出陣陣歡呼聲。試航的成功,不僅解決了陸軍部隊的急需,而且也增強了空運隊完成任務的信心。

進藏部隊得到補給後,繼續西進,空投任務也必須西進。4月28日,進藏部隊抵達康北重鎮甘孜。從5月3日起,由副分隊長王洪智、飛行員李嘉誼駕駛C-46型飛機,克服重重困難,經過4次試航,終於飛越大雪山,經康定到達甘孜。連續兩天向甘孜、康定空投23萬公斤糧食,解決了部隊的急需。

在1個多月的時間裏,空運隊以堅強的意誌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先後9次航行,完成了向康定、甘孜進藏部隊的空投任務。

10月,進藏部隊取得昌都戰役勝利後,準備向拉薩進軍。為了適應進藏部隊對物資供應需求日益增大的情況,空軍采取了擴編空運部隊,增強空投力量。開辟新航線,擴大空投範圍。修建甘孜機場作為空投前進基地。在機場和空投區健全保障設施等措施,使進藏部隊從空中得到了補給,保證了進軍西藏的順利進行。

從1950年4月至1952年11月,空軍在康藏高原共開辟航線25條,出動飛機1282架次。向康定、甘孜、巴塘、丹巴、卡貢、昌都、邊壩、太昭等地進藏部隊空投物資2326萬公斤。在執行空投任務中,空十三師等單位做出了重要貢獻。湧現了24個先進集體,有312人立功受獎。他們的英名和業績,將永遠載入勝利進軍西藏的史冊。